分享

词牌集|柳含烟:江南路,几回游。最恨长堤柳絮

 云端书馆 2022-08-06 发布于河北

柳含烟,本为唐教坊曲名,后用作词调名。又名“柳含金”。调名始见五代毛文锡词。词中有“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句,取其句意为词调名。调名本意即咏柳树枝条被晨雾缭。调见五代后蜀赵崇祚《花间集》所辑五代毛文锡词。此调又名《柳含金》。

一说毛文锡借旧调名写新词,如今人任半塘《教坊记笺订》云:“此调始义虽如本名,因阅时既久,辗转借声,乃违始意远甚。”今北韵佛曲仍保留有《柳含烟》曲。即说此调原流行于民间,因历时甚久,展转借声,违其本名之义,被佛赞假借。宋吴曾《能改斋漫录》卷二云:“京师僧念《梁州》、《八相太常引》、《三皈依柳含烟》等,号唐赞。”《填词名解》、《词谱》皆以《柳含烟》之调得名于五代毛文锡词“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恐非,或毛文锡借旧调名写新词,意与题合,故有此说。

《柳含烟·隋堤柳》

毛文锡〔五代〕

隋堤柳,汴河旁,夹岸绿阴千里。龙舟凤舸木兰香,锦帆张。

因梦江南春景好,一路流苏羽葆。笙歌未尽起横流,锁春愁。

《柳含烟·河桥柳》

毛文锡〔五代〕

河桥柳,占芳春,映水含烟拂路。几回攀折赠行人,暗伤神。

乐府吹为横笛曲,能使离肠断续。不如移植在金门,近天恩。

《柳含烟·御沟柳》

毛文锡〔五代〕

御沟柳,占春多,半出宫墙婀娜。有时倒影蘸轻罗,麴尘波。

昨日金銮巡上苑,风亚舞腰纤软。栽培得地近皇宫,瑞烟浓。

《柳含烟·章台柳》

毛文锡〔五代〕

章台柳,近垂旒,低拂往来冠盖。朦胧春色满皇州,瑞烟浮。

直与路边江畔别,免被离人攀折。最怜京兆画蛾眉,叶纤时。

毛文锡,唐末五代时人,字平珪,高阳(今属河北人),一作南阳(今属河南)人。年十四,登进士第。已而入蜀,从王建,官翰林学士承旨,进文思殿大学士,拜司徒,蜀亡,随王衍降唐。未几,复事孟氏,与欧阳烔等五人以小词为孟昶所赏。《花间集》称毛司徒,著有《前蜀纪事》《茶谱》,词存三十二首,今有王国维辑《毛司徒词》一卷。

《柳含烟 杨柳》

尤侗〔清代〕

青青柳,正藏鸦。借问风吹多少,霓裳一舞自堪夸。旧杨家。

可恨销魂桥畔路。送去征人无数。却教闺梦变飞花。向天涯。

尤侗,明末清初著名诗人、戏曲家,曾被顺治誉为“真才子”;康熙誉为“老名士”。字展成,一字同人,早年自号三中子,又号悔庵,晚号良斋、西堂老人、鹤栖老人、梅花道人等,苏州府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于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儒,授翰林院检讨,参与修《明史》,分撰列传300余篇、《艺文志》5卷,二十二年告老归家。四十二年康熙南巡,得晋官号为侍讲,享年八十七岁。侗天才富赡,诗多新警之思,杂以谐谑,每一篇出,传诵遍人口,著述颇丰,有《西堂全集》。

《柳含烟 柳》

屈大均〔清代〕

青青眼,忍看人。人别人离不管,更将烟雨湿残春。与罗巾。

红恨绿愁消欲尽,枝上无多风信。一相思作一垂丝。断肠时。

屈大均,明末清初著名学者、诗人,与陈恭尹、梁佩兰并称“岭南三大家”,有“广东徐霞客”的美称。字翁山、介子,号莱圃,汉族,广东番禺人。曾与魏耕等进行反清活动。后为僧,中年仍改儒服。诗有李白、屈原的遗风,著作多毁于雍正、乾隆两朝,后人辑有《翁山诗外》、《翁山文外》、《翁山易外》、《广东新语》及《四朝成仁录》,合称“屈沱五书”。

《柳含烟 本意》

王士祯〔清代〕

销魂树,曲江边。移自永丰坊里,东风吹雪又吹绵。艳阳天。

何处行人歌水调。极目黏天芳草。锦帆曾此向天涯。落谁家。

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清初杰出诗人、学者、文学家。博学好古,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诗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书法高秀似晋人。康熙时继钱谦益而主盟诗坛。论诗创神韵说。早年诗作清丽澄淡,中年以后转为苍劲。擅长各体,尤工七绝。

《柳含烟 咏柳》

吴绮〔清代〕

江南路,柳丝垂。都少齐梁旧事,玉蛾金茧只霏霏。挂斜晖。

眼眼眉眉都是恨。人去灵和莫问,谁堪眠起对红闺。晚风吹。

《柳含烟 金城》

吴绮〔清代〕

江南路,几回游。最恨长堤柳絮,吹来偏向鬓边秋。白人头。

记得当年曾手植。不道长条非昔。翻怜杨柳不知愁。更风流。

吴绮,清代词人。字园次,一字丰南,号绮园,又号听翁。江都(今江苏扬州)人。顺治十一年(1645)贡生、荐授弘文院中书舍人,升兵部主事、武选司员外郎。又任湖州知府,以多风力,尚风节,饶风雅,时人称之为"三风太守"。

柳含烟 本事》

陈维崧〔清代〕

灵和柳,弄晴春,轻飐江南绿水。东风陌上又河边,得人怜。

乱搭琼楼丝一把,故与玉郎牵惹。而今香絮滚斜晖,几时归。

陈维崧(1625~1682)清代词人、骈文作家。字其年,号迦陵。宜兴(今属江苏)人。清初诸生,康熙十八年(1679)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检讨。54岁时参与修纂《明史》,4年后卒于任所。

柳含烟 春游忆青士天自

朱彝尊〔清代〕

船缓进,就花枝。别路青青柳发,千条金缕万条丝。复参差。

两见梨花归不得。昨日老于前日。人兮不见抱琴好。倚长松。

朱彝尊,清浙江秀水人,字锡鬯,号竹垞,晚别号小长芦钓鱼师、金风亭长。少时痛心明亡,志在恢复。旋客游四方,声名渐广,康熙十八年应博学鸿词科,授检讨,与修《明史》,对体例多所建议。学问兼工诗、文、词、经学考据。诗与王士禛齐名,词与陈维崧称朱陈。有《曝书亭集》、《经义考》、《日下旧闻》、《明诗综》、《词综》。

《柳含烟 至日韶阳见柳》

董元恺〔清代〕

韶阳柳,季冬时。摇曳青青如许,添来宫线织成丝。舞腰肢。

寒塘绿映春波晓。镇日黛眉颦笑。不吹风雪却吹烟。曲江边。

董元恺,清江苏长洲人,字舜民。顺治十七年举人。后遭诖误,际遇坎坷,故其词激昂哀怨。有《苍梧词》。

《柳含烟 本意》

邹祗谟〔清代〕

长堤外,水生烟。染就淡黄细雨,风流张绪正当年。画楼间。

高低衬得春山碧。一道红衫明减。濛濛中酒草黏天。好题笺。

邹祗谟,清初江南武进人,字吁士,号程村。顺治十五年进士。与陈维崧、黄永、董以宁号毗陵四子。记忆力特强,古今人爵里姓氏、世次年谱,无不悉记。见魏禧兄弟古文,大为赞赏,逢人辄称道,宁都三魏由此知名。有《远志斋集》。

《柳含烟 本意》

王璐卿〔清代〕

容婀娜,意轻盈,一抹淡烟深锁。灞桥攀尽又还生。惹离情。

东风吹得春无主,搅乱半天飞絮。王孙马上不思家。奈何他。

王璐卿,字绣君,号仙嵋,通州人。举人马振飞室。有《锦香堂集》。

《柳含烟》

陆求可〔清代〕

花时节,听啼莺。何事春风无赖,陌头轻送远游旌。暗伤情。

摇荡垂杨千万树。正是离肠断处。不如醉倒在旗亭。看青冥。

陆求可。明末清初江南淮安人,字咸一,号密庵。顺治十二年进士。授裕州知州,入为刑部员外郎,升福建提学佥事。在裕州时,减轻百姓负担。在刑部,慎辨案情,以免冤滥。

《柳含烟本意》

彭孙遹〔清代〕

水驿下,戍楼前。寒食清明过也,淡烟疏雨落花天。恨绵绵。

风起坝桥如雪。短叶长条堪折。一春只觉别离多。奈愁何。

彭孙遹(yù),清初官员、词人,与王士祯齐名,时号“彭王”。字骏孙,号羡门,又号金粟山人,浙江海盐武原镇人。彭孙贻从弟,顺治十六年进士。康熙十八年举博学鸿词科第一,授编修。历吏部侍郎兼翰林掌院学士,为《明史》总裁。诗工整和谐,以五、七言律为长,近于唐代的刘长卿。词工小令,多香艳之作,有“吹气如兰彭十郎”之称。著有《南往集》、

《柳含烟 观音柳即三春柳》

叶申芗〔清代〕

三春柳,软烟浮。娇态学成人字,倚风一样弄纤柔。尽风流。

赪干青条宜映水。更吐红英紫穗。汉宫曾说日三眠。不飘棉。

叶申芗,清福建闽县人,字维彧,号小庚。嘉庆十四年进士,官河南府知府。工词,尝辑宋元六十余家词为《闽词钞》。有《小庚词存》。

《柳含烟 绵雨连朝,春事方谢,杜门枯坐,吟趣转惬》

冯登府〔清代〕

落花瘦,苦梅肥。一院愔愔愁倚。阑干闲煞上苔衣。蝶来稀。

轻暖轻寒浑不准。又是麦秋风信。阿谁亭角悄寻诗。没人知。

《柳含烟》

冯登府〔清代〕

序:丝雨阁晴,湿云沉暝,西湖水涨,渔扉半没,偶呼烟舸,彷佛张子同西塞风景。

瓜蔓水,藕花乡。撩理雨蓑烟榜。柳阴一片透湖光。忽斜阳。

四面云奔峰不定。月额放晴难准。知添几尺绿波凉。钓竿量。

冯登府,清浙江嘉兴人,字云伯,号柳东,又号勺园。嘉庆二十五年进士。官宁波府学教授。治经通汉宋,古文宗桐城。精声音训诂,工诗,善词。有《三家诗异文疏證》、《十三经诂答问》、《石经阁文集》。

《柳含烟》 其一

汪东〔近代〕

秦淮柳,荡轻烟。迤逦复成桥下,小娥纤手理丝弦。木兰船。

留得年年佳景在。未惜绿茵如盖。隋宫梁苑满荒莎。柰愁何。

《柳含烟》其二

汪东〔近代〕

姑苏柳,画栏东。袅袅长丝拂地,纤柔还与舞腰同。斗春工。

因想吴宫眉黛色。西子也应描得。如今憔悴在风尘。翠蛾颦。

《柳含烟》其三

汪东〔近代〕

灞桥柳,送行人。千古几经攀折,疏枝摇曳起黄尘。月微昏。

昨岁边关征戍急。翻使离歌激烈。待君移作绕朝鞭。破胡旋。

《柳含烟》其四

汪东〔近代〕

玉门柳,两行齐。阅尽车轮马迹,冷风萧瑟晚鸦栖。尽情啼。

驿路俄教通绝域。春色江南无别。往来闲杀霍嫖姚。挂征袍。

汪东(1890-1963) 初名东宝,字旭初,号寄庵、寄生、梦秋。吴县人,早年就读于上海震旦大学,1904年东渡日本,在早稻田大学毕业,结识孙中山,入同盟会,鼓吹革命,任《民报》主编。民国时,历任中央大学文学院教授、中文系主任、文学院院长。解放后,先后任苏州市政协常委、副主席、江苏省政协常委、民革苏州市主任、民革江苏省副主任等职。为章太炎弟子,凡经史百家,无不研习,在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等诸方面,都有所收获。精于词学,又擅书画,能山水,精画梅。在南京与黄季刚居近,为绘《量守庐图》并集联:"此地宜有词仙,山鸟山花皆上客;何人重赋清景,一丘一壑也风流。"死葬吴县越溪陆墓山。 有《词学通论》、《梦秋词》、《汪旭初先生遗集》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