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军路上那一抹晨曦 文 | 齐建峰 李晨曦,是新野县房产管理中心的一名普普通通的职工。10多年来,为了能使现役军人的弟弟安心部队服役,虽然出嫁外乡,却替弟弟尽孝,无怨无悔照顾年老患病的父亲、卧床在家的母亲,犹如拥军路上的那一抹晨曦,默默无闻的为国防建设做着贡献。 支持弟弟圆了军旅梦 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李晨曦和姐姐李晨阳、弟弟李晨迪出生在新野县城郊乡袁庄村一个普通的农家。 没能参军入伍,但当过民兵的父亲李祥国,始终有一个没能实现的从军梦,所以教育李晨曦姐弟,长大后争取参军入伍,圆了自己的报国梦想。 李晨曦和姐姐总遗憾自己的女儿身,由于条件限制,不能从军,就把希望寄托在慢慢长大的弟弟晨迪身上。弟弟从小品学兼优,高中毕业参加高考,考出了优异的成绩,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弟弟晨迪第一志愿就填报了军校。当年,弟弟晨迪的高考成绩已远远超出了军校录取分数线,可不知道哪个环节出了纰漏,弟弟晨迪与军校失之交臂。 带着遗憾的弟弟晨迪,收到了广西师大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大学四年,弟弟晨迪一直在等待参军入伍的机会。也许是命运的眷顾,就在弟弟晨迪毕业当年,广州军区到广西师大直招大学生干部,听到消息,弟弟晨迪欣喜若狂,第一时间便到学校报了名,经过体检、政审等的层层选拔,弟弟晨迪如愿成为一名大学生军官。 消息传到家里,李晨曦仿佛比弟弟更加高兴,弟弟穿上军装,不仅遂了父母心愿,也实现了自己和姐姐的梦想。李晨曦写信告诉自己的弟弟,在部队一定要好好干出成绩,家里的事情和父母的事情不用挂心。她说:“有我在,家中就一切安好!”。如今,在部队服役10多年的弟弟晨迪已成长为一名团职军官,担任陆军某部训练保障大队的政治委员。 你在边陲报国,我在家中尽孝 李晨曦在县城的房地产管理中心上班,姐姐在郑州工作,距里老家新野400多公里,父母年纪大了,身体也越来越不好,需要有人在身边照顾。从县城到老家袁庄有10余公里的路程,已出嫁的李晨曦为了照顾父母,让弟弟晨迪在部队安心工作,每天坚持上下班2趟往返娘家,来去就是40多公里路程,常年风雨无阻的坚持下来,从不叫苦叫累。 姐姐因为距离远,双休日也回不来,只有小长假了能回来看望父母,有时候也想接父母到郑州小住,可父母亲不习惯住郑州,说人生地不熟而且还是高楼去了像是坐软监。更不习惯去广西柳州弟媳那里,人生地不熟不说、楼层高也不提,最主要的是地域差距太大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同。于是重担便独自落在了李晨曦的柔肩上。 她的父母已经七十多岁了,母亲在2007年9月突然患上了脑梗塞,生活不能自理,日夜的照顾,早已让李晨曦心力交瘁。弟弟晨迪知道姐姐的不易,萌生了离开部队转业到地方工作,照顾父母的思想。晨曦为了让弟弟在部队安心工作,就做弟弟的思想工作,说:你安心在部队带兵守边防,我在家尽孝照顾父母,也是为部队做贡献,苦点累点不算啥。解决了弟弟的后顾之忧,晨曦白天上班了,由父亲照顾母亲,晚上下班回到家,做饭洗衣为母亲洗澡泡脚。休息日为了让母亲心情好一点,父亲也休息休息,肩负了全部照顾母亲的重任,陪母亲聊天,带母亲出去兜风晒太阳。十三年如一日,任劳任怨。 2015年由于天气原因,晨曦母亲脑梗复发入院三次,最严重的一次是2016年1月26日晚上21点半,母亲吃药时嘴巴闭不上了,一会就昏迷不醒。她一看情况不妙,赶紧请人帮忙送母亲去县医院。当时新县医院刚搬迁一个月,哪里都不熟悉,为了不耽搁母亲及时就医,她一边往医院赶一边联系在医院工作的熟人。由于母亲身体胖身子重,父亲也年迈,她又是个女儿根本就抱不动,又赶忙联系在街上居住的表哥,让他也往医院赶。十点钟赶到医院时,顺利地为母亲办了入院手续,母亲很快用上了药,到十二点时母亲醒过来了,但还是不能说话,走路也走不成了。父亲看她照顾母亲太吃力,要打电话让弟弟回来。晨曦说:“弟弟军务在身,工作是大事,不能耽搁弟弟,我累点没事我能照顾的了”。 就这样,晨曦上班时间上班,下班了就到医院照顾母亲,扶她学走路教她学说话喂她吃饭吃药,给她洗脚擦身。为了不让弟弟担心,让他能够全心全意在部队安心工作,每次打电话都都跟他说父母亲一切安好。家安了,弟弟心也安了,在部队工作努力踏实上进,2007年2015年分别荣立个人三等功,晨曦和父母都为弟弟高兴。 能为军人军属解忧是我的荣光 晨曦的公公是一名老退役军人,曾参加了对印自卫反击作战,如今八十四岁了。为了照顾公公,为了使老人在需要儿子时喊一声儿,就能第一时间到跟前,晨曦不让从企业下岗的爱人出门打工(爱人兄妹四人,大哥三弟还有妹妹常年都在广州上海打工,每年只能在春节时才能回来),星期天,或者小长假,晨曦和爱人都会去新甸津湾婆家给二老买点日常生活用品,做点好吃的陪二老聊聊天,再帮着做一些家务。 晨曦为了让下岗在家不外出打工的爱人有事情做,自筹资金50多万元在村里创办了袁庄华欣幼儿园。爱人任园长,一边照顾年迈的父母亲,一边为家乡的教育做点事儿。幼儿园不仅解决了身边的乡亲的困难,还为军嫂和退役军人家属提供就业岗位,解决了就业困难。 晨曦娘家同村的刘海林,在海南海军部队服役,结婚成家后,虽是大学毕业的媳妇,因孩子幼小,不能独自远离工作,在村里老家带孩子。晨曦听说后,就主动找到刘海林媳妇说:“你学历高、有文化,不能老在家闲着,出门打工孩子太小也不可行,你到我们幼儿园当老师吧,一边教小朋友,一边还能照顾自己的孩子,两全其美呢!孩子他爸保卫海疆不能陪伴,当妈的就在家做好孩子爸的后勤保障工作,做好孩子的守护神”。 就这样,刘海林媳妇自2016年春至今一直在晨曦的幼儿园工作。他的女儿自2岁半入园到幼儿园毕业,儿子2岁半入园到如今上中班,晨曦减免了俩个孩子的所有入托费用。几年来,在家门口,身为军嫂的刘海林媳妇有了工作和收入,减轻了家庭负担,照顾了年幼的一双儿女,没有了后顾之忧的刘海林,一心扑在部队工作上,在部队荣立了三等功。 村里的退役军人姚江波,离开部队后一直在广州打工,也是媳妇和孩子在家,母亲患乳腺癌做完手术后每月都要去化疗,一家生活全靠姚江波在外务工挣钱,还要负担母亲沉重的医药费,生活十分困难。晨曦了解情况后,就到她们家,邀请姚江波的媳妇到幼儿园做保育员,孩子免费在入园入托。孩子奶奶每次见到晨曦,总是感激地说:“多亏你呀帮我们,儿媳有班上孙女有学上,江波才能安心在外打工,我们老两口生活才有了指望,我的病才有钱看”,晨曦总是笑着回答:“我弟弟也是军人,我知道军人军属的不容易,能帮到你们,也是我的荣光!”。 10几年来,晨曦不管是为了弟弟在部队安心工作,任劳任怨照顾父母,还是为了现役军人安心服役,退役军人安心工作,她就如拥军路上的那抹晨曦,一路走来,无怨无悔,负重前行。 【作者简介】齐建峰,南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县政协委员,南阳市第三届优秀拥军人物,获河南省网络“五个一百”作品奖。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军事记者》、《新华每日电讯》、《人民日报》内参、《科技日报》、《农民日报》、《中国国防报》、《人民武警报》、《中国纪检监察报》、《检察日报》、《河南日报》、《大河报》、《南阳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河南电视台,《中国民兵》、《国防》、《军嫂》、《前卫文学》等军内外报刊电台电视台,发表新闻、文学作品2000多篇,其中30多篇分获中央、省、市级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