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养儿方知父母恩,劳动方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育邻人 2022-08-06 发布于云南

育邻梦

网友提问:该不该和孩子讲赚钱很难?

回复:养儿方知父母恩,劳动方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当家才感柴米贵,养儿方知父母恩。意思是自己成家立业以后,才知道生活艰辛的滋味;自己有了子女,才知道养育子女不容易,从而感知、回报父母的恩情。

生命,被赋予了繁殖能力+生长周期+小部分损伤自愈功能的自然物质组合形态,所有自然生命都必须以被动适应+主动索取的方式适应自然生存环境。植物从自然物质中吸纳可溶于水的微矿物质结合光合作用生产生命养料、动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微生物寄宿在植物或动物体内......自然生命悄无声息地形成了具有相对均衡稳定性的“生态食物链”。

人类,自然生命体系中综合智商最高、成长发育最慢、成长可塑性最强的社群性胎生哺乳动物,也是自然生命体系中唯一具备按照自主生存需求通过主动劳动创造生活消费物资的动物族群,驯化播种植物的农业驯服圈养动物的畜牧业和渔业采矿加工制成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的工业辅助人类战胜疾病的医药业......主动劳动创造已经成为人类与其它自然生命区别开来的根本标志。

《道德经》:“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天地看待万物都是一样的,不会对谁特别好,也不会对谁特别坏,一切随其自然发展。饿了采摘植物果实充饥、偶尔捕食其它动物“打牙祭”、渴了喝山泉水、困了找个山洞或者树杈歇息、吃饱了就和同伴打打闹闹......人类诞生之初和其它自然生命一样,完全赖出生地的自然环境馈赠生活。当然,人类社会并不存在与生俱来的文明生产劳动分工协作制度、也不存在谁对某些特定消费资源拥有绝对支配权、更不存在谁必须按照其他人的意志生活。

劳动时间

孩子刚出生时只有最基本的生命体征、出生8个月左右开始能爬、1岁左右能走&能试着说话、3岁以后可以自己独立吃饭&排便、7岁以后基本实现行动自主、15岁【根据各国司法界定的不同,全世界法定成人年龄从15岁到21岁不等,我国规定18岁以上体力+智力发育正常的的人为完全民事行为成年人】以后基本具备完全独立民事行为能力......年过花甲【60岁】之后独立生存能力开始下降、直至个人最终回归大自然,人类个体生命轨迹犹如完整的连续性抛物线、独立自主生存能力不会突然驾临也不会突然消逝。因此,每个孩子出生后都必须从零开始模仿练习生存技能、每当人到中年都必须努力将自己掌握的生存技能传授给下一代。

常言道:“做事,就是最好的学。”人类社会文明生存智慧中的每一项内容都源于生产劳动与生活实践,在漫长的生活实践过程中,人类将特定现实物质的形态+性状+功用提炼汇集成抽象的符号+读音+寓意,从而形成了人类特有的抽象社会文明,人类社会文明形成的程序物质实体—>物质用途—>抽象字符【包括寓意+读音】—>文明成果。教育从教孩子识字入手、逐步将文字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属于人类社会文明进化的“逆向性赋能”工程。因此,千万年来人类一直秉承“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为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带孩子辨识&采摘植物果实+捕获猎物+防御敌害是人类原始对子女祖先最早的成长教育、手把手教孩子耕种+畜牧+加工制作生产劳动与生活辅助用具是农牧时代普通老百姓对子女最好的成长教育。

2022年秋季学期即将实施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明确细分了个年龄阶段孩子应该掌握的基本生产劳动与生活技能,其中不乏包括种植、养殖、手工制作、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木工、陶艺、布艺等日常生活劳动等都将计入学校义务教育目录清单。很明显,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已经意识到劳动实践对孩子学习成长的重要性,已经在着手改变从小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却不识农桑、不会做家务的尴尬局面。

接受学校教育期间,绝大多数时间孩子们都端坐在教室里;课堂之外,高楼林立的现代城镇也未能给孩子们留下一星半点儿“菜园子”,假期回老家游玩几天&数百元一天的**体验营也只能走马观花式的看看农耕。从小过惯了“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日子的孩子们,根本不知道劳动创造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咸,他们想当然地认为自己期望得到的一切都应该被无条件满足。

为了跳出“农门”而奋发读书、接受完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宁可留在城镇送外卖也不回乡种地、为了快速赚到更多钱而贪腐+造假+投机取巧......当接收学校教育的核心价值成为逃离体力劳动、拿到更安逸的职业“入场券”之后,家庭从计划生孩子的那一刻起就没有想过尽早引导孩子们体验真实的生产劳动。因为,截止目前,没有一所学校的招生考试与劳动实践有关、没有一个国家公职岗位以劳动实践为招录条件、没有一个企事业单位招聘条件的核心不是看学历。

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才知道。人不触碰水面,不知水是冷/是热、没有吃到嘴的葡萄,不知是酸/是甜、没做过饭菜的人,不知调料少许为多少......同理,一个从不干活的人,他又从何知晓劳动的酸甜苦辣咸呢?所以,想让孩子知晓生活不易,无须多少言语相教、只需给孩子适当的生产劳动实践体验,是谓养儿方知父母恩,劳动方能让孩子们体验生活的酸甜苦辣咸

育邻人使命: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陪练和顾问。

育邻人愿景:让天下没有难育的小、没有难养的老。

孩子的成长如同百年大树,需要经历风雨、需要来自家庭的无私陪伴、需要来自学校和社会的谆谆教导。育邻人:探索以邻里友善带动社会和谐、推进社会德育教化、促进每个人健康快乐成长,以期与家长一起“量身定制”孩子的成长计划、建成社区邻里相帮的教育服务生态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