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强逻辑|光伏新技术TOPcon暂胜出(20220803)

 冷雨雪 2022-08-07 发布于陕西
1、新技术必须出现:2017-2020年,PERC市占率从15%上升至86%,短短4年时间渗透率提升近6倍、全面替代第一代BSF电池、爆发力极强。P型目前仍是行业主流趋势,2020年市占率达85%。但由于当前电池企业和一体化企业量产PERC转换效率近23.5%,接近24%的理论极限,导致P型PERC单晶电池效率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新技术迭代是必须的主要新技术有TOPconHJT异质结IBC、钙钛矿晶体硅叠层电池。IBC与P—TOPcon结合为HPBC、IBC与HJT结合为HBC。
图片
图片
 2、技术PK:HJT电池与TOPcon电池同属N型电池,相对于PERC都具有着转化效率更高、全生命周期发电效率更高的的优势,目前也是主要的角逐者。
3、短期TOPcon占优:目前来看,TOPcon短期内占据着优势。目前TOPCon的优势主要体现在,理论转化效率高以及与PERC产线的高兼容度。2022年将以TOPcon放量为主,新建产能会优先考虑N型TOPcon电池技术。
1)理论转化效率高
从理论极限效率来看,根据权威测试机构德国哈梅林太阳能研究所ISFH)测算,TOPCon电池的理论极限效率达到28.7%,高于HJT的27.5%和PERC的24.5%,且最接近晶体硅太阳能电池理论极限效率29.43%。
2)与PERC产线的高兼容度
TOPCon电池建立在 PERC电池的基础架构上,将衬底由P型转换为N型,并形成了背面钝化接触结构。这也使得其与PERC的产线具有较高的兼容度。据中信证券研报指出,TOPCon与现有PERC产线兼容,只需非晶硅沉积和镀膜设备便可进行升级,单GW改造成本在0.5-0.8亿元,在面临大规模PERC产线设备资产折旧计提压力下,升级为TOPCon电池,拉长设备使用周期,降低沉没风险,是未来2-3年具备性价比的路线选择之一。即使不考虑升级,直接投建上,其成本优势也较为明显。数据显示,TOPcon的设备投资成本约2亿元/GW,而异质结(设备)投资成本约4亿元-4.5亿元/GW。
4、扩产高峰期:一道新能源首席技术官宋登元媒体采访时指出:“从目前(时间节点)我们看三年,TOPCon一定是仅次于PERC的第二大技术路线,异质结应该是第三。至于各类技术路线份额多少,还得看他们技术进步对经济性的贡献。我们预计2022年TOPCon至少占了10%的市场份额,甚至更多。异质结可能占百分之二三。”2022-2024年将为TOPCon扩产高峰期,3年合计市场空间超140亿元。TOPCon设备行业管式PECVD、LPCVD、PEALD多技术路线设备共存,国内电池设备厂商(金辰、捷佳、拉普拉斯、江苏微导等)已纷纷在不同技术路径进行布局,未来3年将受益PERC产线升级TOPCon电池的趋势。
5、开始有吹TOPCon的:①7月招商证券机械团队对两种路线做了对比,得出的结论TOPCon电池拥有更高的投资性价比,受到传统电池片厂商青睐,而HJT的发展潜力更大,二者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效率提升速度和降本速度决定了谁将率先占据PERC后产能扩张高点,站在当前时间节点,TOPCon有望先于HJT实现大规模量产。TOPCon和HJT,谁将率先占据行业主流地位?图片
②通威股份改造perc做topcon,眉山三期9Gw。根据反馈说是捷佳伟创拿到的通威股份的订单,侧面验证了。
图片
③股价表现:7月11号上涨,“”all in”TOPCon的巨头们天合光能16%、晶科能源15%、中来股份1%,钧达股份66.3%、聆达股份61.4%、沐邦高科30%,捷佳伟创8.9%,金辰股份23.7%,、帝尔激光28.8%。而HJT设备龙头7月至今与7月11号至今都是下跌的,与TOPCON设备龙头捷佳伟创等形成鲜明对比。
图片
6、巨头进展:晶科能源是N型TOPcon 技术领头军,合肥及尖山共16GW项目即将完成爬坡满产,预计全年TOPcon组件出货量将达到10GW。晶科能源上半年的产能爬坡情况将影响后续行业对N型TOPcon的扩产计划,包括晶澳,天合,钧达,通威在内主流企业均有TOPcon 相关扩产计划。预计22年新上TOPcon产能将达到49.8GW(包括在建和招标中的项目),TOPcon大规模产业化将于今年爆发。
7、TOPCon核心工艺:TOPCon电池的制备工序包括清洗制绒、正面硼扩散、刻蚀去硼硅玻璃(BSG)和背结、氧化层钝化接触制备、正面氧化铝/氮化硅沉积、背面氮化硅沉积、丝网印刷、烧结和测试。其中,氧化层钝化接触制备为TOPCon在PERC的基础上增加的工序,也是TOPCon的核心工序,目前主要有4种技术路线:(1)LPCVD本征+磷扩。利用LPCVD设备生长氧化硅层并沉积多晶硅,再利用扩散炉在多晶硅中掺入磷制成PN结,形成钝化接触结构后进行刻蚀。(2)LPCVD离子注入。利用LPCVD设备制备钝化接触结构,再通过离子注入机精准控制磷在多晶硅中的分布实现掺杂,随后进行退火处理,最后进行刻蚀。(3)PECVD原位掺杂。利用PECVD设备制备隧穿氧化层并对多晶硅进行原位掺杂。(4)PVD原位掺杂。利用PVD设备,在真空条件下采用溅射镀膜,使材料沉积在衬底表面。
图片
8、HJT的想象空间更大HJT电池的极限转换效率约为27.5%,虽不如TOPCon极限效率,但是未来改进路径较为清晰,叠加IBC和钙钛矿可将转换效率进一步提升至30%TOPCon的氧化层钝化接触制备有超过三种不同的细分工艺路线,不同厂商制备流程不统一,且总工序约为12-13步,所需的设备数量、人力资源、车间面积都将高于传统的PERC电池。此外,TOPCon的硼扩散难度较高,所需温度超过900℃,且硼在硅中的固溶度低,导致难以得到高浓度发射区,但若硼浓度太高,则会导致硼原子不激活,产生死层。HJT只需4道核心工序,所需设备较少,工艺相对简单。
国内参与企业主要有两类:①是传统电池企业布局异质结:通威,阿特斯,东方日升,晶澳,隆基,爱旭等。传统企业除通威1GW产能以外,其他均以试验线为主。②是新进入企业布局异质结,华晟,晋能,明阳智能金刚玻璃等。新进入企业以安徽华晟为代表,异质结产能均超1GW,以期借助技术迭代实现弯道超车。当前制约HJT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成本问题,目前HJT设备,浆料,薄片化,高效率四大降本路径较为清晰,待降本落地后, HJT大时代将正式开启。
通威股份从单W成本角度分析,公司回复记者称:“目前从非硅的成本来看,在银栅线技术下,量产HJT的单瓦成本较PERC高0.2元/瓦以上,未来差距可缩小到0.1元/瓦以内。同TOPCon相比,在银栅线技术下,量产HJT的单瓦成本较TOPCon高0.15元/瓦以上,未来差距可进一步缩小。导致异质结单瓦成本过高的主要部分在于银浆耗量、ITO的使用、机台折旧几个大的部分”。
标的分享:
1)领先布局TOPCon电池产能的企业,晶科能源、钧达股份、聆达股份、沐邦高科
2)具备成熟量产工艺的核心设备供应厂商,捷佳伟创、帝尔激光、金辰股份。3)受益装机需求明确,N型技术迭代加速利好组件串焊机需求,奥特维
4)N型产业化带动POE胶膜、国产化银浆需求量放量及盈利能力提升,福斯特,关注帝科股份、苏州固锝

【最强逻辑系列】回顾:

最强逻辑|TESLA BOT(人形机器人)会是下一个热门吗(20220621)
最强逻辑|PET铜箔入局者(20220721)
最强逻辑|双星新材PET铜箔汇总(20220726)
最强逻辑|PET铜箔行业再梳理(20220728)
最强逻辑|PET铜箔个股看法(20220731)
 

 感谢关注“逻辑驱动交易”,我们立足于:
    1、从产业角度挖掘“最强逻辑”
    2、从市场角度跟随“最强逻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