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史札记——史上军事人物的剑宗与气宗

 德昌馆 2022-08-07 发布于北京

《笑傲江湖》中华山派分为剑气两宗,两宗一讲究内功根基,一重视剑法招式,其实军事人物也可以这样划分。

所谓“气宗”的军事人物,重内政外交等军事之外的问题,打起战来中规中矩。最具代表性的“气宗”人物莫过于“孙、吴”。

孙武在《孙子兵法》的开篇就提出要“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于上同意,可与之死,可与之生,而不危也;天者,阴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孙武提出的作战五事,都不涉及战术层面,甚至很多连战役层面都不涉及,完全是战略层面的问题。所以孙武受伍子胥的引荐而辅佐吴王阖闾与楚争强时,先是花了六年时间解决内政、外交等问题,然而才一举击败强楚,攻入郢都。

吴起原先是习儒学的,后换专业改学兵学。他无论是在魏国还是楚国,首先干的事情都是改革、是变法。吴起在《吴子》一书中,就主张把政治和军事结合起来,对内修明文德,对外做好战备,两者必须并重,不可偏废。在政治、军事并重的前提下,吴起更重视政治教化,用道、义、礼、仁治理军队和民众(吴起吮疽)。《资治通鉴·第一卷》记载了魏武侯和吴起的“西河对答”,非常能够反映吴起的思想。“武侯浮西河而下,中流顾谓吴起曰:'美哉山河之固,此魏国之宝也!’对曰:'在德不在险。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义不修,禹灭之;夏桀之居,左河济,右泰华,伊阙在其南,羊肠在其北,修政不仁,汤放之;商纣之国,左孟门,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经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杀之。由此观之,在德不在险。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皆敌国也。’武侯曰:'善。’

“剑宗”人物和“气宗”人物相比,往往更具传奇色彩,故事性更强。汉初三杰之一的韩信,南梁白袍将军陈庆之,都以用兵如神而著称。

军神韩信不但带兵是“多多益善”的,更神的是连带什么样的兵也都不挑。“气宗”人物带兵打仗,一定要先把后方安排的妥妥当当、带着精心训练的精兵强将、做好充分的后勤准备,然后再出发。韩信则不然,他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照样打胜战。在“井陉之战”前,他的精兵全被刚刚打完败战的刘邦夺走,自己仅率领临时拼凑的3万新兵,在他的精心谋划下就大败赵国20万众,留下了出奇制胜、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

陈庆之是另外一个传奇。南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南北朝已经对峙百年。这时正巧北魏发生六镇爆动(参见读书札记——北元魏,分东西),军阀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北魏朝中大乱,宗室元颢南窜。梁武帝既没有什么把握,但又觉得机不可失,于是就只给陈庆之拨了七千人马,派他北伐,护送元颢回国。不料结果却大出梁武帝的意料,陈庆之以七千之众,历经40余战无一败绩,先后攻克城池32座,累计击溃北魏大军50多万人,一路凯歌,最后帮元颢夺取了北魏都城洛阳。

如果要拍大片,汉初韩信的“井陉之战”、三国邓艾的“奇袭阴平”、晚唐李愬的“奇袭蔡州”、现代的“奇袭白虎团”更具有故事性和观赏性。然而历史上的军事人物,仍然是气多剑少。为什么呢?东汉开国功臣、伏波将军马援在“诫兄子严敦书”里说得明白,“伯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

兵者,国之大事也。效仿“气宗”,即便不能得其精髓,但至少稳扎稳打,不容易有大过;而效仿“剑宗”,如果没有那个天赋,结局恐怕就没有那么好看了。

2022年8月6日

拉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