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泽湘:解码科技创业的孵化秘密(视频 图文)

 孙行悟空 2022-08-07 发布于贵州

导读

从全球无人机领导者大疆创新,到机器人公司李群自动化,再到被誉为“水上特斯拉”的逸动科技……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创业导师,香港科技大学李泽湘教授,从资金支持、技术研发、团队搭建等各个方面着手,先后帮助学生成功孵化一系列科技创业公司。

近日,李泽湘教授来到“混沌大学”讲述“科技创业的孵化密码”。他结合成功孵化科技创业公司的经验,传授科技创业所要遵循的“思考模型”,解决影响科技创业成功率的关键因素,指引创业团队高效孵化,帮助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少走弯路少交学费。

图片

*以下根据李泽湘教授在混沌大学的课程《科技创业的孵化密码》整理而成。部分内容经本人同意,有所修改。

今天非常高兴,来到混沌大学的教室跟各位同学一块分享科技创业的一些经验,密码说不上,这是指导老师为了忽悠大家起的名字。如果真有密码我就锁在自家的保险柜里了,但是确确实实有一些成功的、失败的经验,可以跟各位同学分享一下。

敢于去颠覆 敢于去冒险

图片

我在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年考入了中南矿冶学院,并在入学后就去美国留学。总结一下我的学习过程,高考是一个转折点;在匹兹堡我接受美式教育,发现工程思维对于大学生的重要性;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让我学会了批判思维和数学的基础;在麻省理工大学(MIT)的博士后经历,让我收获了MIT产业影响的精髓,看到工程的全过程。

如果要总结工程的全过程,那就是敢于冒险和挑战自己,敢于在你事业最顺利的时候颠覆自己。

著名的军用机器“大狗”的创造者马克·拉博特,曾经是MIT的教授,但后来他辞去教职创办了波士顿动力,但这家公司二十多年没有卖出一台设备。

我问马克他是否后悔。他说,对于一个工程师来说,只有经历了工程的全过程,从提出概念,做出工程原型,找到应用场景,最终变成了一个产品,你才能说真正懂了这项技术。

而另一位MIT的教授,是美国最年轻的工程院的院士,被评为最聪明的50个科学家的工程师之一,在早期创办了扫地机器人(iRobot)。但是他在事业到达顶峰的时候,把iRobot的股票卖了,把MIT的教职辞了,消失了5年。5年以后他出现了,创办了一家新公司,就在离这不远的深圳松岗。

他认为虽然现在世界的格局是美国设计,中国生产,然后再返销到美国欧洲市场,但是这个格局总有一天会变化。当中国工人不再便宜,土地不再便宜,其他资源不再便宜的时候怎么办?于是,他就想设计一款机器人,来替代生产线上的打工者。

今天,机器换人的局面已经出现,虽然他公司定义的第一款产品并不成功,但这种精神是非常可嘉的。

在实践中培养工程意识

图片1992年,我加入香港科技大学,在里面创办了自动化技术中心,虽然规模小,但是研发机构所要面临的问题你都要考虑,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选研究课题。我第一个研究领域是工业机器人,这是基于对未来需求判断的选择。第二个方向是数控机床与智能制造,这是由于中国数控机床一直落后于人, 80%、90%都是进口的,为了改变这一格局,我们决定朝这个方向研发。而第三种实验室立项的方法,是我有点意向不到的,是在实践中创建出来的。

美国有个著名的咨询公司,追踪了两万多个案例,十年时间,他们发现学生的SAT成绩与其在职场上的表现关系不大。这并不是说考高分不好,而是说我们不能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工程意识的培养,所以我非常有幸在香港科技大学开设了一门机器人比赛的课程,我的第三种实验室立项方法也和这个课程有关。

图片

这门课程要把机械电子、计算机、数学等专业的二十几个学生组合在一起,用8个月的时间,去自主设计、制作和调试几台机器来参赛。那时候没有淘宝,所以学生们就跑到华强北,在大学城周围做机加工,这比学生们在港科大利用学校的设施做,至少快2-3倍,这是一切改变的开始。

参加完机器人比赛后,汪滔想出了他自己的毕设课题。我原本说你要不去固高做运动控制吧,他说我能不能做一款直升机的控制器,自己来选一个毕业设计的题目。我觉得他说的也很有道理,就支持他往这个方向去了,于是就有了“大疆”。

除此之外,“云洲智能”、“逸动科技”和“李群自动化”等学生企业,也是学生们通过机器人比赛,学习系统设计,产品调试,锻炼动手能力、团队合作和项目管理,并通过在深圳华强北买零部件,熟悉珠三角的产业链等实践中培养出来的。

这种学生兴趣与工程意识的培养,改变了我的实验室,也让学生们掌握了工程意识,增强了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产学研结合 培育科技公司

大疆汪滔开始了一个新的章节,就是香港科技大学的学生训练与珠三角产业的结合,从而产生非常具有竞争力的科技公司。

汪滔是这门机器人比赛课的队长,他带着一群学生来做机器人。做一款直升机的控制器,是他从小的梦想,在做毕业设计时,他选择设计一款直升飞机控制器。很遗憾,毕业答辩时他的飞控器并没能成功地飞起来,成绩也不理想。但他没有放弃,利用暑假的时间继续研究,终于把它飞起来。随后他跟着我继续读研,读研期间在深圳注册了一家小公司,试图把飞控器卖给一些航模发烧友。

后来我们又发现很多买大疆控制器的发烧友,除了买控制器,还会买个Gopro相机去搞航拍,于是我们发现了新市场。汪滔曾试图与位于硅谷的Gopro公司合作,但利润被压得很低,于是,他决定自主研发,打造自己的品牌,把相机直接装在四旋翼,重新定义了市场。

2014年,这款产品获得时代周刊全球十大消费电子产品第三名,排名在iPhone 6、iPad之前,实现了中国深圳在品牌和设计方面零的突破。

从此,汪滔打开了港科大学生与产业相结合的新章节。

第二家就是李群自动化,我的两个学生在松山湖创办的机器人公司。在我们做机器人的时候已经有很多的机器人公司了,国外四大家族几乎把中国市场占满,基本没有机会,国内也工业机器人也没有起色。我们一开始犯了很多错误,做过调研后,决定把方向定在3C产业,即手机这类产品的制造。现在这家企业已经成为新型的机器人明星公司。

另外一个是逸动科技。水上的交通工具,都面临着用油的环保问题,而这家由4名出生于90年代的港科大学生创立起来的公司,立志于打造水上特斯拉,现在也正在发力。

图片

这些学生创办的公司都有一些特点,他们早期研发、理念的产生、创意的产生,都来自港科大的实验室和教室,之后再利用深圳和整个珠三角的市场发展成长起来。而现在深圳房价的高涨和场地的拥挤,也迫使我们寻找一个更大更宽阔的环境,最后我们来到了松山湖。

之前这里是微软和苹果代工的中国代工工厂,现在也为今天的中国创业者,以及中国品牌的打造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平台。

总结这些公司走过的路犯过的错误后,我们摸索出来一些经验。在东莞市政府和松山湖管委会的支持下,在松山湖建立了一个“机器人产业基地”,也叫“机器人梦工厂”。

图片

很多从硅谷过来的朋友说,这是他们感觉跟硅谷接近的一个高科技园区。里面的团队可以来自世界各个地方,它可以是一个人或一个小队,或者是已经有一些经验的企业。在机器人产业基地里,我们给它提供核心部件支持,供应链梳理,还有天使基金。从探索到天使,我们还提供创业辅导,让这些团队能够像前面的一些例子一样,发展成一个世界知名品牌。

经过两年的运作,我们目前已接收30多个团队,大部分做的不错。


之后,我们又把这样一个模式,输送回香港,因为我们也看到,过去十几年香港也试图搞高科技产业,起步与深圳差不多的香港,在探索十几年后成果完全不一样。深圳已成为中国最有影响的硅谷,而香港还在苦苦地探索。我们觉得松山湖系统摸索出的经验,也许可以借鉴回香港。

所以我们成立了一个“香港X科技创业平台”,把香港高校既懂研究又懂产业的教授请出来做创业导师,跟红杉资本还有一些其他的资本一起成立基金,然后把一些房地产公司闲置的土地回馈出来,搭建一个X科技平台。把不同的领域如大数据、人工智能、微电子设计、艺术机器人、金融科技、医学医药和生物科技等混在一块,将科技成果加以孵化。

创业是个高风险的行为

创业是一个高风险、高失败率的行为。美国最大的加速器Y Combinator,被称为硅谷的黄埔军校,成功孵化了Airbnb和Dropbox等企业。但是录取率很低,500个申请者中,只有3.25个能被录取,即使被录取了,也有93%的公司会失败,这就意味着200家申请公司只有一家能成功。

硅谷早期著名的风投公司KPCB,成功投资了亚马逊、谷歌等公司,但他的主席有一年跟我讲,他们之前投了99个项目都失败了,最后是他们投的一个叫谷歌的年轻公司拯救了那个基金。

根据真格基金跟创新工场发布的数据。他们投出的300多个项目,硬件占比不到10%,这个规模从100万到900万,1000万到9000万不等,最后能够IPO的企业却非常少。

图片

早期与大疆齐名的一家无人机公司,一开始筹了4000多万美金,但是产品迟迟出不来。有一次我在飞机上碰到他们的工程师,他说要来深圳做供应链,由于效率低下,大疆新产品的率先出现宣告了他们的失败。

总结创业公司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产品定位不对,产品不符合市场需求;现金流断裂;团队不合,天天吵架;竞争对手更强大、更快;价格与成本不匹配等。

图片

是不是难上加难你就不去做了?不是的。你只要解决几个问题,遵循一些好的思维模式,将想法从样机到市场的反馈最后迭代出来。

例如,你要做硬件做机器人,要将创意到设计,验证小批量、大批量分成几个阶段,你必须在每个阶段中将产品设计完善,然后提升产品质量,保证你的产品是可以大批量制作出来的,且效率、成本都要比别人更好,在这个过程中你要经过无数次的迭代。

我曾拜访过那家卖东西比别人贵十倍,但仍有很多人抢着购买其产品的戴森公司,他们老总告诉我,他在做第一款产品时,迭代了5127次。

图片

松山湖机器人产业基地中的创业公司胡桃科技,也是在不断迭代中突破。他们刚起步时,已经有几家做电动滑板的公司了,但最后经过大量调研,他们决定做一款可携带、轻便智能的滑板。经过一次次地迭代,他们在前段的众筹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我们可以看到这家公司创业整个流程:从找问题、市场调研,再到原型机、小批量量产,每个阶段都非常困难,需要基金、行业信息、技术支持、团队建设、供应链、法务和渠道等帮助,这时候抓住最关键的问题并进行突破就很关键,同时,所在的孵化器也为他们提供了上面提到的许多帮助。

在这个过程中,有一个好的领头人是关键。在智能硬件方面,领头人一定要有混合式的交叉背景,他不但要懂机械和电子,也要懂软件和设计;他不但要是产品经理,还要是市场经理、人事经理、运营经理。

其次,要产生好的创意,需要设计思维、批判思维、市场调研、头脑风暴和集思广益。

再次,配备合适的团队才能真正具有战斗力。与其挖角大公司有经验的人才,不如找找你的实验室伙伴、大学队友,找一些年轻的没有经验,敢打敢创敢于学习的年轻人,大家一起快速成长。

最后,还要有核心竞争力,不要老想挖别人的东西,必须打造自己的核心零部件,才不容易被替代。日本的数控机床公司就是这样走过来的。

把握粤港澳大湾区创业新机遇 

旧金山湾区有个核心带,叫硅谷,面积4000多平方公里,人口300多万,人均GDP在8.6万美金,一波又一波的高科技公司从里面产生。粤港澳大湾区非常大,我们要抓住大湾区的核心,这个核心由香港、深圳和东莞组成。

图片

香港是一个国际都市,深圳是中国的硅谷,东莞是世界的工厂,以前这些地方有互动,但深度和融合并不够,都是民间的。但是如果能把这三个城市融合的像硅谷一样,就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事情了。

因为它们有任何其他地方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有世界最完整,最具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体系。它们面向中国三亿的中产的市场,中国每年进口2300亿美金的芯片,60%都消耗在这一块,互联网+的效应正初步显现,而这三个城市各具特点,优势也非常明显。

从产品创业到样机的速度,我们将硬件孵化器和硅谷做了大量对比,发现我们比硅谷要快至少5到10倍,我们的成本是它的1/5到1/10,所以说只要我们敢想敢干,利用这些优势,三个城市有效合作,弥补不足,就能快速规模化。

智能时代,我们有以下几个方向可以突破:

第一个是芯片,还有硬件技术的突破,摩尔定律、互联网、移动互联网、IOT、传感器等。

第二个是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这些东西能够很智能,很快速,高质量地做出来,效率比以前高很多。

第三个是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的机器学习。

第四个是生命科学的数字化基因等技术突破。

图片

智能时代应该是这四个轮子驱动的一个大货车,里面有很多可能性,可以改变很多行业。智能时代对劳动人口的知识结构要求将大不一样。工业1.0之前,一个劳动人口只要学会能种地就好。1.0之后,劳动人口从农民成了产业工人,他(她)必须得学会如何设计、制造蒸汽机,如何使用蒸汽机和蒸汽机驱动的各种设备和工厂。

在智能时代,很多工种或工作将被智能技术和智能机器取代。同时很多新的工种和工作也将被创造出来和出现。

我的老师从进大学到创办第一家公司花了23年,我自己花了21年,而汪滔他们只花了6年就创办了第一家公司

以前我们读书时,你要把一本百科全书都背了家长才让你出去玩。而现在,你只要知道目标在哪里,在做的过程中,就可以学到很多知识。现在的学习方式跟以前已经完全不一样了,你要学会怎么去学习,怎么去动手,怎么去做,在做的过程中去迭代学习。我们也看到一些有名的创业者,如比尔盖茨,史蒂夫·乔布斯、埃隆·马斯克都是从小就喜欢动手喜欢玩的,他们也没有像我这样读20几年书,把百科全书都背下来了才去创业。

图片

回顾自己这40多年,我经历了中国社会变革的几个重要阶段,经历了十年的文革,知识无用;到高考,考试论英雄;到学会工程意识,再到批判思维,工程的全过程;然后用这些东西来建设自己的实验室,改革我们的工程教育,参与到深圳珠三角的产业转型里面,为产业转型升级助一臂之力。

现在又面临粤港澳大湾区更广阔的机遇,智能技术和粤港澳大湾区为经济和科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所以我觉得我非常幸运。

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但是大家要学会用创新思维去发现问题,用科技手段去解决问题,实现个人价值推动社会进步。

我们将进入一个智能时代的创业,面临地理的或者整个时代的变迁,理念的变迁,产业的变迁。未来的变革,不管是什么问题,最后根本的还是人。

心动不如行动,希望大家不止是思维模式有改变,行动上也要改变。希望大家能通过这个讲座学以致用,找解决方案的几个基本模式,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用工程意识提高创业成功率。


爱玩,爱造,爱幻想

机器人梦工厂,给你想要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