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到的太早,显通寺还没开门,只能先去邻居不收门票的罗睺寺、广仁寺看看。罗睺寺是五台庙群单列国保,为五台山五大禅寺,清康熙年青庙改成了黄庙,也是五台山十大喇嘛庙之一。 西门不开,从南边一开间小牌坊进去,顺“之”字形梯道蜿蜒而上,再过一小门就进入正院。一直以为罗睺寺名称来自于佛祖家的少爷罗睺罗,院里有康熙年《重修清凉山罗睺寺记》碑,“其取义似皈依西方十六祖”,原来是以罗睺罗多尊者命名,不懂释教,不知这位大师何德何能,怎么命名,对普通游人是无所谓的。 罗睺寺坐北朝南,中轴线有天王殿、文殊殿、大雄宝殿、藏经楼,东西为钟鼓楼、配殿。进院时,只见一僧人往外走,然后再也没见到其他人,以至于最后的大殿没进去,等于庙里的精华没有看见。 山门的东南方为文殊塔,是罗睺寺内唯一的塔,概为明清产品,周身涂大白,高约7、8米,束腰须弥座,塔身覆钵状,最上为十三相轮、华盖、仰月、宝珠等装饰。山门前还有一对完整霸气的石狮,有人断代为唐,这么说罗睺寺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千年前。 文殊殿里的文殊已经描金,看不出古意,而上面的游龙平棋为明清遗存。大雄宝殿造型奇特,前出抱厦为重檐硬山,后为单檐歇山,内部完全为藏式黄庙风格,中间为金光灿灿的三世佛。 藏经楼即“开花现佛”殿,大门锁着,无法以观。这是第三次来罗睺寺了,见佛场景就第一次来见过,和尚动什么装置,莲瓣舒慢打开,四方佛出现,游客惊叹这明清高科技。当年罗睺寺还收门票的时候,票面上印的都是这“开花现佛”图案,此行未见,多有遗憾。■ 广仁寺即十方堂,在罗侯寺东,一墙之隔,当初为罗睺寺的属庙,接待四面八方来客的游僧,是罗睺寺可以挂单的招待所,费用由母寺罗睺寺承担,大庙都有土地经营,实现小康,吃喝不愁。 广仁寺很袖珍,只有两进,牌坊式大门进去后就是天王殿及东西配殿,其后二进有卷棚式抱厦献殿,及单檐硬山式五开间大殿。殿门裙板和殿内平棋,看着比较古旧,其余簇新。殿内装饰为藏式。 三个善男信女和一喇嘛脱鞋进入大殿,没一会,又一红衣喇嘛续进,第一位面色凝重,急忙走开,似乎有急事。又没多久,第三个喇嘛出现,又领着这几人去了西厢房,行色匆匆,不解其意。■ 显通寺是台怀镇规模最大的寺院,也是台怀庙群里第一个国保,与洛阳的白马寺、登封的法王寺等都是中国早期进口释教就建的庙,属于老祖宗级别了,庙史可追溯到东汉,初名大孚灵鹫寺。山岳题地,带动这一片建庙风潮,终被奉为文殊道场。 大显通寺坐北朝南,中轴线建有观音殿、文殊殿、大雄宝殿、无量殿、千钵文殊殿、铜殿和藏经阁,两侧为东西厢房,一组完整的明清建筑群。 晨阳腾生,万物浴新,大庙清旷之气飞升,青松黄草,缘庭绮合,还可远眺菩萨顶的黄瓦红墙,一早来的香客,在虚渺的烟气中,找到了人神同在的精神共体。 观音殿坐南朝北,与大文殊殿门对门,比较特殊。这庙里保留有大量的明清彩塑,只不过都金装了,金光灿烂的,恍若新物。大雄宝殿为重檐歇山顶,前出重檐卷棚抱厦,建于晚清光绪年间,里面立三世佛,两侧有罗汉等。 无量殿涂有大白,上下两层,明七间暗三间,重檐歇山顶,大概是山西最大的砖制无梁建筑,每一层拱券门上都悬一匾。檐下青砖雕刻出仿木椽子、斗栱和垂花,拱眼壁间都是圆形砖雕,敷以艳色,有花草、龙凤、鱼鸟等。大殿前后左右开有采光窗,让这种费砖建筑减少郁暗感。 殿内也是青砖叠涩出斗栱,中间供着无量佛,左间为木雕药师佛,右间为铁质多宝佛塔。塔下有铁佛一堆,尘灰积累,不知是从哪里挪过来的,一放了之。 千钵殿和铜殿之间,有5座铜塔,连同铜殿被刷了光芒万丈的土豪金。5座塔象征五座台顶,抗战时,鬼子盗走了3座,现在的为复制品,只有东西两塔为明代遗存。它们形制大同小异,高8米,石质底座,束腰基座,最上为十三层密檐及塔刹。 西塔为“多宝如意宝塔”,铸造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是由四川叙州府富顺县伍氏家族出资的。东塔为“南无阿弥陀佛无量宝塔”,于万历三十八年(1610年)铸成,落款为圣光永明寺(康熙年改成的显通寺)僧人胜洪。两塔上雕满了大大小小的佛、菩萨、罗汉、护法神、力士、经文、浮雕塔和莲瓣等等。 中国的几座铜殿都去过,昆明、武当山、颐和园和五台山,显通寺的可以说是真正的“金殿”,金碧辉煌,而且是唯一的楼阁式,其他的只能算重檐殿宇式。铜殿据说用铜10万斤,建于明万历三十七年(1609年),由妙峰和尚行走了13个省,依布施而得,在荆州浇筑后,运到五台山组装。 下层每面开隔扇8面,共32面,二层开6面,计24面。隔心为六椀卷云纹等,绦环板为游龙,裙板最为丰富多彩,有老鼠偷葡萄、狮子滚绣球、凤凰于飞、鹤鹿同春、平安富贵、桂树玉兔等等美好寓意的图像。二层有平座栏板,而栏板上的勾片又有丰富多彩的图案。 殿内正中为文殊菩萨金像,两边是多宝佛塔,四壁全是小佛,密密麻麻,成千上万。两壁最下端为赞助商,有山陕豫甘等省布政等处的官家、僧人、信士等,不计其数,大和尚妙峰将善缘变成了不动产,这个工程的造价要远高于他建的太原、永济、宁武那些庙。 看到隔扇上还有文字涂鸦,“代州崞县原平镇 李梧李登…… 崇祯三年三月日”,他们大概不是功德主,铜殿已经立了20多年了,是春暖花开时来五台的5位游客,而且有备而来带着刻刀,铜再软也是金属,投钱的流芳,没投的留名,都消费在这款铜殿上。 铜殿前面的千钵文殊殿不开,里面有明代文殊铜像。曾经山门的旁边是佛国珍藏楼,是寺院的粮仓,后来改成显通寺小博物馆,当年还单独卖门票,什么黄绫《华严经》、杨五郎铁棍都在那里看见过。现在这些东西搬到了铜殿后面的藏经殿,可惜还是不开,无缘以观。■ 江山留胜迹 我辈复登临 与同好同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