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陵是同治皇帝的陵寝,始建于光绪元年(1875年)八月初三日,完工于光绪四年(1878年)九月,共用银4359110.89两。光绪五年(1879年)三月二十六日,同治皇帝载淳和皇后阿鲁特氏葬入了地宫。1945年11月19日,惠陵地宫被盗。 1952年7月14日景陵大碑楼(圣德神功碑亭)触雷电失火烧毁。国家文物事业管理局(即现在的国家文物局)派著名专家罗哲文、祁英涛(可能),在河北省文化局的李正、董增凯的陪同下来清东陵调查景陵大碑楼的被毁情况。他们在调查完大碑楼的事以后,顺便探视了惠陵地宫和景陵地宫。 1996年8月19日,清东陵文物管理处副主任李生、庞玉忠在河北省文物局副局长刘世枢陪同下,拜访了已经离休在家的李正先生,请他介绍一下惠陵和景陵两座地宫的情况。李正先生首先介绍了探视惠陵地宫的情况。李正先生是这样说的: “第一个看的是惠陵地宫。我们下去了好几位,有罗哲文、祁英涛、董增凯、和我。遵化县公安局的一个局长和东陵的巩所长。我们是从陵的正面的盗口钻进去的。腰里系着绳子,一手持枪,一手举着松明子。洞口外有人拽绳子。我们是一个个被系下去的。惠陵地宫,中间是皇帝的棺椁,棺的正面被打了一个洞,可钻进人。棺像紫砂泥做的,不像是木质的,空棺,没有椁。左右是后妃的,共是三个棺椁。尸骨在棺外,已干了,头发还有。在第四道石门后边发现两堆尸骨,不知是盗陵者死在了里边,还是当年被封在地宫里的人。惠陵地宫内无水,是干的,门都是半掩的。” 这里我作一下解释: 一、惠陵地宫只葬了一帝一后,共两个人,为什么李先生说“共有三个棺椁”呢?原来,清朝皇帝棺制是一棺一椁制,外面大的叫椁,也叫外椁,里面的叫棺,也叫内棺。椁套在棺的外面。李先生之所以说有三个棺椁,是盗陵匪徒把同治帝的外椁抬起来,放在了西旁,所以李先生说有三个棺椁,所以李先生说同治帝只有棺,没有椁。 二、关于尸骨的问题。地宫只葬二个人,不会有第三者的尸骨的。一是清朝同治帝后入葬时不会将人关在里面。二是盗陵时也没有发生内斗,互相残杀。如果发现有三处遗骨,也可能是把同治帝的尸骨分为两处了。 三、前几天,我已在头条里讲了李正等人探景陵地宫的情形。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