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告别「糖水片」?

 玩转手机摄影 2022-08-07 发布于广东

随着手机拍照功能的日益强大,越来越多的人成为了摄影爱好者,进行各类题材的拍摄。

网络上随处可得的技巧,一键更换的滤镜,都使我们的照片更加精美,但却出现了新的问题——

有些照片成了模板化的“糖水片”,一搜一箩筐;有些照片虽然有想表达的东西,但在表现方式上中规中矩,缺乏鲜明的个性。

简而言之,就是拍出来的照片缺乏辨识度、记忆点,无法形成独有的风格。

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人像摄影爱好者「赵先虹」,他连续在四届MPC手机摄影大赛中投稿,因其作品具有十分个性化的视觉语言,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其实,他的作品也经历过“糖水片”的阶段,但更深切的表达欲望,使他不停地探索。

想知道赵先虹是如何找到自己的风格吗?本期文章,全方位无死角地追踪了赵先虹的影像探索之旅,可谓干货满满,最后还有彩蛋——别急着滑手指,前面才是重点!

ONE.ˉ踏上摄影之旅

第一届90后赵先虹,13年底读完高中,就从家乡湖南来到深圳打工,大都市的生活于他而言,还有些距离。因为没有什么熟人,不用工作的时候,赵先虹觉得有点无聊,「想玩点什么」,于是他买了个相机。

聊起第一次接触相机,赵先虹的语气中还存着惊喜,「我从取景器里一看,就感觉到,它跟肉眼看到的世界是不一样的,这太神奇了!这一下就喜欢上摄影了。」

刚开始什么也不懂,赵先虹就去图书馆里看一些摄影类的书,后来又报了班学习,和很多刚接触摄影的人一样,他也先往人像题材走,培训的是拍影楼婚纱照。这也算是他和人像摄影的第一次结缘。

摄影世界的大门向他打开,也点燃了他的热情。他喜欢周末拿着相机到处拍,拍着拍着,就“贪婪”地想让爱好变成工作了。

他当了一阵商业人像的摄影师助理,却发现自己不善于表达,还有点社恐,可能不适合这个方向。于是就换了一份产品摄影的工作,从此,赵先虹就给不会说话的静物拍照。

成为摄影师的赵先虹,几乎把所有精力都花在学习摄影上,常常下班后还留在公司学修图。还有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看图。他认为提升审美并不难,看图就是最“快捷”的方法。

「如果你是搞文学的,你肯定会看很多别人的作品,摄影也一样。」对他来说,这算不上一种可贵的坚持,而是早已成为学习的习惯。

TWO.ˉ模仿一种风格

做了3、4年的产品摄影师后,赵先虹不用担心“便士”了,可工作中有许多不自由,他还热爱着摄影,所以他想,是不是可以找找自己的“月亮”?

每天看图的赵先虹,看到了与自己同龄的匈牙利摄影师——Noell S.Oszvald的黑白人像作品。简单干净的画面,却可以引起无限遐想,这种照片内在的张力,击中了赵先虹的心。

© Noell S.Oszvald

不同于一般的人像,在Noell的作品中,虽然人物是表现的主体,但图像中的其他元素也同样重要。人物的面部特征常常被隐藏,而由她的背部或身体曲线构成画面。至于背景,大多是一面墙,海平面,或天际线。

人体、背景和光影,加上黑白色调,使Noell的作品抽象成了几何形状的组合,画面也呈现出一种平静的感觉。而打破这种平静的,是后期合成的意象,比如飞鸟、白马。从这些意象中悄然倾泻的,是年轻人混沌不安的思绪。

CARTOONCUTE

© Noell S.Oszvald

那时的赵先虹正陷于迷茫、压抑的心情中,看到这些充斥着孤独感,又有点超现实主义的照片,他突然开窍了:为什么我不试试用摄影来表达自己呢?

于是,在工作之余,赵先虹支棱起来了。

他的作品大多以“组”为单位,一组9张图。拍摄前,他会先想好一个概念或主题。然后开始找各种参考图,构思要怎么拍,一般会预设十几张图的量,毕竟「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到的不一定就能实现。做完这些工作,买好道具、定好场地,再选好时间开拍。

▲这张照片很好地反映出赵先虹对Noell作品的模仿:人物呈现背面,黑裙与裸肩、海与天各自交融,海平面穿过平直的一字领,将画面一分为二;一块被烟雾遮挡的、沉重的山石,悬浮在人的头顶,就像一种纠缠不清又捉摸不透的困境,随时可能掉下来将人压垮。

赵先虹还用到了其他很多意象,传递着自己一些幽微的思考。

这张照片利用镜子衬出野地的空旷,又通过双重曝光,映射出人物内心的彷徨,镜子内外,人物表里,都是虚实交织,似乎在呢喃着,这世界的无解与荒诞。▼

异类,可以不群、识破、崛起,也可能被牵制、被同化、被埋葬。▼

模仿Noell作品的风格,就好像学习一门语言。赵先虹的经历、情绪和思考,通过这门语言,仿佛找到了传递的通道。

而他原本积累的摄影技巧、审美经验,就像一种工具,使他能娴熟地将之内化,再进行新的尝试。

THREE.ˉ践行一种理念

 ▲到目前为止,这是风格调整后,赵先虹最满意的作品。为什么呢?

他描述道,「照片中有一个相框,相框内有几个圆,人好像融入了相框,但中间的圆(帽子)又像是凸出来了……我想尝试打破二维和三维的界限」。

「艺术史上,从绘画到摄影,很多艺术家都希望在二维画面上表现三维的世界,追求更真实的观感。我就在想,可不可以不要拘泥于这个想法,让事情变得有趣一点呢?」

于是,他尝试着加入一些创意。其实这张照片,当时只拍了模特戴着帽子的背影,其他元素是后期尝试多种思路,反反复复修出来的。最后的效果,就成为他践行这一理念的“宣言”。

而这种理念从何而来呢?它又在多大程度上改变了赵先虹的创作呢?赵先虹说,其实他最喜欢的一个艺术家,是「蒙德里安」。

蒙德里安《红、蓝、黄组曲II》

相信很多人看过这幅作品,它代表着蒙德里安的终极艺术追求——将丰富多彩的表象,还原为最本质的结构,从而认识“纯粹实在”。听起来很抽象,他具体是怎么做的呢?

要还原本质,就要去掉外在、多余的东西,剩下最简单,而又最具概括性的部分。所以在造型上,蒙德里安只保留了直线和横线,一横一竖,是两股极致的对抗力量;在色彩上,只有红、黄、蓝三原色,还有黑线白底。

横、直构成的直角,色块的大小、布局,都使画面达到了一种精巧的平衡。而线没有尽头,三原色包含所有颜色,区块没有边界,画布仿佛是无限延展的平面,自成一个完整宇宙,没有任何东西可以超越。

抽象中,蒙德里安所追寻的真理就这么显现出来。

赵先虹被这种抽象的形式美感征服了,「它看起来那么简单,只是几个格子,但它给后人带来多少源源不断的灵感啊!」他在拍摄产品时,也尝试过这种构成,但发现怎么做都没办法这么好看。

蒙德里安的作品在各领域的应用

在人像摄影中,赵先虹则吸收了这种几何化和色块组合的表现方式。而让二维和三维的界限变得模糊,实际上,也是在尝试将三维的空间,抽象、简化为二维平面,从而接近蒙德里安所追求的“本质”。

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网友称赞照片中的色彩搭配。赵先虹说,其实这个比较容易做到,他最常用的是对比色,比如红色和蓝色;还有邻近色,比如橙色和黄色。通过调整不同颜色的占比,来强化某种感觉就可以了。他还强调,最重要的是画面要干净。

其实在赵先虹后面的作品中,我们仍然可以看到Noell黑白人像的影子:保留了线面构成上的简洁,以及一些奇异的设计。▼

变化也很明显,光影不再那么强烈,色彩的运用使画面明亮起来,还有,赵先虹有意识地选择了几何化的建筑内部作为背景。这些处理在很大程度上,是放弃了可以营造空间感的元素,也就是让三维回归二维。

保留和改变,其实都指向新的拍摄理念,就是通过尽可能简洁的画面构成,创造出耐人寻味的作品。

在赵先虹的人像摄影中,正是因为Noell风格和蒙德里安理念的互相渗透,才碰撞出这些独具一格的视觉画面。

FOUR.ˉ彩蛋来啦!

你肯定还想知道这些事情,不用急,我们帮你问了。

  Q

你以前拍人像会“社恐”,后来就不会吗?你是怎么和模特沟通的?A:我的模特主要是圈里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互相约拍,因为有共同爱好,就有了一点共同语言。我的照片中,经常出现的模特只有几个。我们会先合作一两次,彼此沟通不会冲突,对方也能明白我想表达的东西,就会多合作。

刚开始拍时,我会先找很多参考图给模特看,说明我想要的感觉,或者某个姿势,最重要的是眼神。有时候觉得拍出来的眼神总差一点,我就让模特的眼神从一边慢慢转到另一边,自己在那里连拍,然后从里面找到一张合适的,这样拍出来也比较自然。

后面合作多了,模特知道了我是什么风格,也不需要很多解释,就有默契了。现在基本就是我女朋友来当模特。

  Q

你后面拍摄的场景都很简洁,这种场景应该怎么找呢?A:我经常刷小红书,很多场景是在上面找到的,比如福建的网红打卡地“纪念碑谷”。还会看一些展览资讯,因为美术馆、博物馆的建筑本身就很美。

  Q

你的照片看起来都好高级,是不是用相机才能拍出来?A:因为工作需要,我一开始习惯用相机拍摄。但后来经常跑去各种地方拍摄,在大夏天或是大冬天,如果还要背着相机和几个镜头,可能还没拍到就倒下了。所以我平时主要用手机拍,因为也只是爱好,不拿来做商用的话,手机拍出来的效果已经很好了。

而且现在的手机也挺强大,自带好几个镜头。我最常用的还是主摄镜头,因为手机的主摄就是广角,能把人物的腿拉长,它的画质也最好。偶尔也会用专业模式,拍摄展览里面人物走动的拖影。

但手机也有它的局限,比如在虚化功能上,毕竟是算法,再怎么算出来都不好看,不够自然。所以我很少拍复杂的背景,也是在规避这一点。

  Q

你把爱好当工作,不会浇灭摄影的热情吗?产品摄影经验对你的人像摄影有什么影响?A:工作中确实有很多不容易的地方,所以很多时候你把兴趣爱好变成工作后,它就难免会变得无趣。它带来的影响,就是我在生活中不会去拍静物,因为工作中拍得太多了,已经无感了。而在拍人像时,可能是因为“职业病”吧,我女朋友吐槽我经常会把她放在那里摆造型,像在拍产品。(笑.gif)

但也有好的方面,就是这么多年的训练,我的基本功会比较扎实。

而且,产品和人像摄影对我来说,性质很不一样。产品摄影需要表现产品的特性、突出它的美感,但最关键的一点,是产品图一定不能跟实物相差太大,所以你一定要客观,不能乱调,否则买家就要投诉了。但拍人像是业余创作,我可以完全主观,只要自己觉得好看。可能正是因为工作中是那种状态,所以拍人像时,我反而会更想有一些创意,不要太拘泥。

  Q

你的人像摄影风格经历了几次变化,之后还想尝试新的风格吗?A:目前来说,我还是想继续这种风格,但想走得更远,更极致一点。就像蒙德里安,他也是从风景画开始,慢慢抽象,最后只剩下线条和色块的。

其实我的拍摄风格转变,跟心态有比较大的关系,以前可能比较压抑,很想表达,现在就比较随性,会更追求一种美感,所以我的方向,是让作品更加平面化,更有设计感。

现在的照片很多是和女朋友出去玩的时候拍的,我们还是会提前找好看的地方,然后根据那里的风格先搭配好衣服,然后边玩边拍,这种状态让人很享受。

FIVE.ˉ总结

从赵先虹的人像摄影风格探索中,我们可以知道,优秀艺术家的启发是很重要的一点。

在Noell的黑白人像中,他学到了超现实主义的表现风格,用以托起自己的迷茫、孤独和思索;而在蒙德里安的“格子画”中,他找到了「在抽象中寻找本质、在极简中容纳至丰」的拍摄理念,这种领悟本身也发生在抽象意义上,而他,开始享受纯粹的形式美感。

由此,他的作品也逐渐远离表象的模仿,过往的风格与新的理念,逐渐交融、凝聚,散发出属于他自己的气质。

所以,无论是哪一种题材,我们都需要像赵先虹一样,从最基本的类型开始学习,包括“糖水片”。但想要再深一步,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表达自己的东西,就可以从模仿作品开始,并去接触一些创作理念。

找到自己的摄影风格,是一件不大容易的事。但就像审美的提升,只要你日积月累,不断分析和探索,总有一天,你会看见自己身上的神奇蜕变。

最后分享毕加索的一句话:「糟糕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共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