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关锋之女关成华:继母对我不好,幸好沈阳还有个吕妈妈

 stamp 2022-08-07 发布于海南

引言

前天写了关成华的一些往事,有读者在评论区反馈,不知道其父关锋是谁,我就简单地介绍一下她的父亲。

上世纪六十年代,“关锋”这个名字显赫一时,他是《红旗》杂志哲学组的组长,副总编辑。这《红旗》杂志和《人民日报》、《军报解放》,被时人统称为“两报一刊”;这三份刊物掌握着全国的舆论方向,可以这么说,发布于这三本刊物的文章或者社论,都会引起很大的反响。

文章图片1

借助于《红旗》这个平台,“关锋”这个名字也逐渐显赫一时,他和当时的王力、戚本禹二人,被称之为“三秀才”,《红旗》杂志的三驾马车。

本文,小胡豆就聊聊关锋之女关成华的故事。

正文

如果没有吕秀珍的执拗帮忙,关成华是进不了辽宁电视台工作的。

那一年是1984年的春天,关成华的境遇已经好转了许多,之前她在铁岭的一个工厂,从事着体力劳动。幸而到了1980年的4月,她被调到了沈阳的省图书馆工作,境遇这才有了不少好转。

其实,当年辽宁电视台选中的人,是吕秀珍的儿子李晓路,这李晓路和关成华是同事,两人同在图书馆的借阅处工作。

虽说李晓路比关成华小了整十岁,但是两人之间没有多大的代沟,相处下来,不似姐弟胜似姐弟。

李晓路也时常在妈妈吕秀珍面前,谈起他这个“姐姐”的境遇。

吕秀珍有一颗慈母的心,曾帮助过不少有困难的人,特别是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她更是执拗的帮忙。

曾有个喜爱写诗歌的女孩子,写的诗歌有文采,这女孩家里穷,又没什么门路。还是在吕秀珍的帮助下,让她成了一名作家。这个女孩子每次到省城里开会,身上没有多余的钱,吕秀珍就让她在自己家里吃住,女孩临走,吕秀珍也会给她拿路费。

1984年春,吕秀珍一个在辽宁电视台的朋友告诉她,台里最近在筹备一档文艺节目,正缺人呢。台里看中了她的儿子,让她和儿子商量一下,要不要来台里工作。

吕秀珍当时是《辽宁日报》文艺部的主任,也是一名高级编辑,在文艺圈也还是颇有些名望的。

当吕秀珍把这事告诉儿子的时候,李晓路却出奇的沉默了,过了半晌,他才开口说能不能把这个工作给关成华。

文章图片2

虽然之前,李晓路和母亲说起过关成华的遭遇,但也没说得太多。这次,李晓路就和妈妈详细的说了关成华的遭遇和情况,听得吕晓珍也是唏嘘不已。

关成华的命运也是坎坷,五岁的时候父母离异,年幼的她跟着父亲生活。忙于工作的父亲很少在家,吃住几乎都是在钓鱼台。

家里的继母对她不是很好,年幼的关成华找不到人倾诉,从小也没有母爱的呵护。年幼的她,心里只有一颗小小的心愿,就是要逃离这个窒息的家。

到她12岁那年,本该升入初中的关成华,不想待在家里,不想待在北京。尽管父亲不同意,她仍旧执意要去湖北武汉的戏曲学校,去学唱青衣。

为了这事,父女之间的关系闹得很僵。

关成华最终还是得偿所愿,逃离了北京,逃离了那个让她感到窒息的家。

自打去到武汉之后,她和父亲之间的交流就越发的少了,一年到头,几乎说不上几句话;此时,维系两人之间感情的,或许也就只有那名义上的血缘关系了吧。

从戏曲学校毕业后,关成华顺利进入锦州京剧团,她经常随团去到乡村演出。

当时,关成华还谈了一个男朋友,如果她不是关锋的女儿,或者说关锋不那么积极,就踏踏实实的当一个笔杆子。那么,关成华的人生或许也和大多数一样,在武汉工作、生活、成家。

但谁让她的父亲那么爱折腾呢?

做什么不好,偏偏要踏入小圈子,手中的笔杆子划错了道道;做什么不好,偏就要跟着去染指军队。炮制出的一篇篇文章,也成了埋葬自己的灰尘,自掘坟墓者,大多不自知。

1967年8月,关锋被要求“请假写检讨”,属于他的舞台拉下了帷幕;次年的5月11日,关成华也被送去了一处小院,这是位于沈阳黄河大街的一处小院,四周布满了岗哨。

时光荏苒,岁月悠悠,等一切风平浪静之后,关成华已经32岁了,当年那个男朋友,也都物是人非,欲语泪先流。

知道关成华的这些境遇后,吕秀珍也禁不住流了泪,有着慈母心的她,或许打从这一刻开始,就逐渐对关成华产生了亲情的感觉吧。

文章图片3

吕秀珍同意了儿子的意见,她拿出推荐表,让儿子转交给关成华,并嘱咐尽快填写送过来,她推荐给电视台。

当李晓路高高兴兴把推荐表交给关成华,告诉她这个好消息的时候,关成华却出奇的落寞。她看了看推荐表,并没有填写。

不是她不想去电视台,而是她知道自己去不了,即使填了也没什么用,索性就不给自己留希望的火种了。

李晓路催促了她好几次,她仍旧是按笔不动。

一直到了五月份,李晓路结婚的日子,关成华和同事们一起去祝贺。吕秀珍一听关成华也来了,这才把她给“逮”住了,当场就硬逼着她把推荐表给填了。

推荐表送到电视台后,不出关成华所料,一听她是关锋的女儿,就有些打鼓,卡壳了。

吕秀珍得知后,不依不饶,亲自跑到台里找到台长。不过,台长也不敢做主,吕秀珍就去文化厅,找到了老厅长。最后还是这老厅长表态,一锤定音,才把这事给定了下来。

当关成华得知自己可以进电视台的时候,起初还是不敢相信这个事,直到她真的迈入电视台大门的那一刻,她这才相信自己的生活发生了改变。

在得知吕秀珍背后为她默默做了这么多事以后,关成华打心底感受到了,一种来自母亲的关怀,对于缺失母爱的她,此刻不知不觉,已经把吕秀珍当作了妈妈。

打这开始,关成华在沈阳,有了一个妈妈。

02

此后,关成华就时常跑去吕秀珍家里,要是周日或者节假日,没看到关成华,吕秀珍就会埋怨,问她为啥不来看自己。

在吕秀珍这里,关成华找到了缺失多年的母爱,她就像一个撒娇的小女孩一般,喜欢依偎着吕妈妈,和她讲述工作和生活上的事。

吕秀珍老两口,看关成华年龄也不小了,时常催促她,要早些解决个人问题。

自打19岁那年,她和男朋友分别后,兜兜转转这么多年,也没遇到爱情的缘分,她这孤身一人的状态,一直是吕秀珍老两口心头上的事。

生活总是在你开怀大笑的时候,悄悄给你后脑勺一棒子,让你疼得眼泪止不住的流。

1995年的10月7号,吕秀珍的儿子李晓路病逝,这事对吕秀珍老两口的打击着实不小。

把李晓路当作弟弟的关成华,也是悲痛不已,她亲自操持着晓路的后事。

在此之后,关成华去吕妈妈那里的次数,越发的频繁了。

文章图片4

2000年的2月,关成功的房子因为发大水被冲垮了,她只好在外面租房子住。

吕妈妈得知这个情况后,非得要她搬过来住,执拗不过,关成华就打包行李,住进吕妈妈家里,这一住就是两年。在这朝夕相处的两年时光里,两人之间的感情越发升温,关成华多年来所奢望的母爱,如今就在身旁,小小的幸福,就这么在流年岁月里静静流淌着、打磨着,成了往后余生,心底最美好的回忆。

李润泉,是吕秀珍的老伴,退休前在省劳动厅工作,这个老爷子对关成华也如亲生女儿一般。或许,在关成华心里,她对这个老爷子的感情,比对父亲关锋的感情还深吧。

李老爷子睡觉很浅,稍微有些动静就惊醒,关成华那会每天做节目,都要忙到月亮都打瞌睡了才回来。

吕秀珍担心她,每天晚上都要搬个小凳子,坐在走廊里等着她。为什么要坐到走廊,而不是在家里等呢?因为李老爷子睡觉浅,吕秀珍怕惊着了老伴,索性就搬个凳子坐在走廊了,这样不至于惊到老头子,还能让关成华一回来就能看到自己。

每次关成华一回来,吕秀珍就赶紧进屋端热水,热饭菜,这时候她也顾不得老头子了,得先让闺女吃好。

关成华说过她好多次,让她安心睡觉,不要等自己了,但是吕妈妈仍旧不管不顾,依然在走廊里等着时光,等着她的闺女。

走廊里昏暗的楼灯,照在这个老太太身上,那淡淡的光芒,给了一个晚归人,生活的希冀。有时候,爱就是这么纯白无瑕,平淡得如同白开水,却有着淡淡的香甜。

忙于工作的关成华,曾两次因病住院。

第一次住院,是住在十公里之外,尽管路途遥远,吕秀珍老两口仍旧每天给她送来饭菜。关成华说过好几次,太远了,就不要来了。可这老两口每天还是乐此不彼的往返于,这十公里的亲情之路。

第二次,关成华因为关节炎住进了医院,赶巧,吕秀珍也因病住院了。

李老爷子就两头跑,给女儿和老伴送饭菜吃,关成华让老爷子安心照顾好吕妈妈就成,她这边没事。可这老爷子每天还是两头跑,一个都不落下。

关成华动手术那天,李老爷子在手术室外,待了五个半小时,当关成华被医生推出来的时候,开口就找老爷子。当听到老爷子的声音后,她这才安下了心,泪水此刻也止不住的流了下来。

文章图片5

老爷子还以为这闺女是因为手术的事哭,就安慰她没事,没事的。

老爷子不知道的是,关成华之所以哭,一半是幸福,一半是委屈,她委屈什么?委屈的是,自己的亲爸爸都没这么爱过自己。

感受到家庭的温暖,有了缺失多年的父爱和母爱后,关成华在工作上也有了干劲。

当年她刚进电视台的时候,啥也不懂,有些拍摄器材上的英文字母,让她两眼一抹黑,她就把英文抄下来,在找人翻译,一个字母一个字母的学。

就是这种钻研的干劲,让她指导拍摄的第一个节目,就在省里拿了奖。就此,生活也变得正经起来,不再那么胡闹了,开始垂青这个命运坎坷的女子。

关成华在事业上大步向前,由她指导的节目和专访,先后在省里拿奖。1987年,由她执导的元旦戏曲文艺晚会《万树梨花开》,不仅被选送到了中央电视台,还斩获了星光一等奖,这可是辽宁电视台首次斩获的国家级大奖。

此后,台里对她重用栽培,台里的重要节目都由她来执导,在辽宁省的电视圈,关成华也打出了名气。一如当年,她的父亲关锋凭借着《红旗》这个平台,在全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03

和父亲不同的是,成了“大腕”后的关成华,并没有飘飘然,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仍旧勤勤恳恳,做着属于自己份内的事。

她也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吕妈妈,虽然没有和吕妈妈住在一起了,但她经常去看望吕妈妈和李老爷子。

她每次去看望老两口,都买很多好吃的,还有好多新衣服,变着法的让老两口开心。

有一次,娘俩聊起了评剧《刘巧儿》,其中有一段唱词,两人都说自己记的是对的,还就这事打赌。后来,吕秀珍借来了《刘巧儿》的影碟,等关成华来了,她就拿出影碟,要和闺女一决胜负。

当吕秀珍看到是自己记错的时候,还有些不好意思的笑了,看到妈妈这个样,关成华一边打趣,也跟着一边笑。

关成华对这老两口的事很上心,当她得知吕妈妈想换房子,换一个环境生活的时候,关成华特意拿出两万,让吕妈妈买一间敞亮的、环境好的房子。

吕秀珍虽然同这个闺女相处得很融洽,但是时间久了,她心里也存有一个事。

关锋1982年出狱后,就一直住在北京,关成华也没去看望过;吕妈妈知道关成华对关锋的感情很淡,但两人毕竟是骨肉亲情,打断骨头还连着血脉亲缘呢。

关锋出狱后,组织上给予了他优待,物质上是不愁的,但是,吕秀珍想让关成华多去看看父亲,让他在精神上也得到慰藉。

吕秀珍知道这两父女之间,多年来有着许多误会和隔阂,因此,她就主动劝说关成华,让她多去北京看望父亲。

这还不算,吕秀珍还多次直接给远在北京的关锋打去电话,和他讲述关成华这几年来的一点一滴。没过多久,这倔强的两父女,也慢慢地消除了隔阂。

关成华也动身去到北京,看望了自己的父亲和弟弟妹妹们,此后,她每年都会去北京一两趟。

本文来自今日头条“怪味胡豆史”原创,其他平台或作者均为抄袭搬运

不过,关成华的心还是在沈阳,在她的吕妈妈那里。在她最困难的时候,是吕妈妈给了她帮助,给了她希望。

文章图片6

在老两口的儿子早逝后,关成华就把自己当成了他俩的女儿。

日子也在静静的流淌着,随着时间的流逝,吕秀珍和李老爷子也越发的年迈,两人的身体健康,也成了关成华时刻挂念的一件心事。

自打吕妈妈因为脑血栓,于2002年起常年卧病在床,关成华就更没什么心思去想别的事,一门心思的扑在吕妈妈身上。

躺在床上的吕妈妈不能言语,但只要看到闺女,她眼神里就充满了祥和、安宁。

陪伴在床边的关成华,也是幸福的,只要吕妈妈还在,只要她快乐,比什么都好。

后记

别人几十年的故事,几十年的光阴岁月,在我这一篇文章当中,却只流淌成四千多字。

人这一生啊,也就在字里行间里,能让人回味。更多的时候,我们连一个标点符号都活不了。

不过,来之则安,去之也安,来都来了,那就好好活吧;倘若活成别人回忆里的一串代码,也是幸事。

本文来自今日头条“怪味胡豆史”原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