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遇中伏,在养与收中,为身体储备能量

 牛妈古法育儿 2022-08-07 发布于北京

立秋,四立之一,不光是节气的转换,也是季节的更迭。

在古代,立秋这一天,太史官早早守在了宫廷的中殿外面,等着院子里梧桐树上第一片飘落的叶子。一阵风来,一片树叶离开枝头,太史官立即高声喊道:“秋来了。”

于是秋来之声瞬时传遍宫城内外。

秋属金,金气沉降,肃杀,收敛,

天地之气通于人事,因此在古代,秋天也是进行刑罚、操兵、狩猎的季节,与春天的护生形成鲜明对比。

人体也是一个和天地同步的小宇宙,体内的阳气从夏至到达顶点后开始回落,到立秋时,阳降阴升的格局基本成型,后面会日趋明显,因此在养生中也要转变,从春夏养阳,转变为秋冬养阴,生活习惯面临着很多转变,日常调理的重点也有所不同。

· 1、早卧早起 ·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对于每一个季节的生活,第一重视的就是起居时间是否与天地同步,可见其重要性。

在《四气调神大论》一节中说:“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

夏天要“晚睡早起”不一样,而秋天则要“早睡早起”,这是我们生活方式的一大转变。

睡觉是人体由阳入阴的过程,早睡有助于敛阳和养阴,孩子在当地时间的9点以前就要上床睡觉了,成人建议在10点半之前。清晨也不要睡懒觉了,太阳升起后半小时到1小时就可以起床了。

立秋以后,会明显感到早晚变凉,所以虽然还在伏天,我们可以趁着早上这段气温凉爽而又阳光温煦的时光进行体育锻炼。而到了晚间,因为秋冬的晚上属于阴中之阴,所以人体也要逐渐进入安静、收敛的状态。

夏天即便是晚上也是湿热难耐,立秋以后,虽然白天依旧是上蒸下煮的感觉,但到了夜晚会明显感觉到凉意,所以晚上睡觉要盖好被子,护住肚脐及以下部位,如果是身体比较弱的孩子或老人,可以在肚脐上贴上“养元贴”,还可以穿双薄一点的袜子,避免足部着凉。

· 2、冬病夏治不能停 ·

立秋这个节气横贯中伏和末伏,三伏是一年中暑热最重的时候,尤其是中伏,末伏的秋老虎威力也很大,所以虽然已入秋,但天地间的阳热之气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我们要抓住这个末班车了,三伏贴、三伏灸、晒背、晒姜、和姜水……不要停,不能觉得夏天人体状态都挺好的,手脚也不凉了,鼻炎也不犯了,也不感冒、不咳嗽,就什么都不做,这些问题基本都根源于阳气不足,正要趁着三伏的阳热之气把人体阳气养起来,后面当然也可以继续养阳、补阳,但此时做这件事可借天地之力,事半功倍,正所谓“中伏除病根”。

秋天正是养肺的好时机,再加上三伏天,正是改善肺气虚寒的的最佳时机,所以有鼻炎、腺样体肥大、慢性咳嗽、哮喘、虚喘、容易感冒等问题的人,如果确定是由肺气虚寒所致,要好好在肺腧、定喘、膻中等穴位贴三伏贴并艾灸,同时也不要忘了调理脾胃。

相关阅读: 中伏是冬病夏治关键期,这个传承千年的补阳排寒大法,手把手教你用起来!

· 3、秋后不吃一切寒凉 ·

季节与节气,都是阴阳之气消长的关键点,越是身体敏感的人,越有明显的感受。所谓“秋后不吃瓜”也是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经验之谈,瓜是一切寒凉之品的带名词,因此不光不能吃瓜了,所有寒凉的食物立秋以后最好都不吃。

我们从入夏就开始说要远离寒凉之品,据我所知,很多人不能理解,其实这件事需要的不是理解,而是感受、觉知,而恰恰现代人的身体感受是迟钝的,所以冷饮下肚,是没有丝毫难受的,也不会出现上吐下泻等问题,虽然已经为秋冬的身体问题埋下了祸根。而平时注意养生、远离寒凉的人,别说冷饮了,就连凉水下肚,都能有所感知,所以就更不会去碰寒凉之品了。所以好的生活习惯养成,靠的不说头脑,而是身体的感受,我们先要恢复身体的感知力。

在这方面女性是比较有优势的,每月一次的大姨妈就是我们感知身体状态的窗口,痛经、延后、量少、发暗、有块等问题,往往和寒有关,我们可以借此了解身体的问题,并更有依据地调节生活的习惯。

· 4、防风寒 ·

最近我们群里出现了好几起吹空调、吹风扇引起的感冒案例,现在白天太热,避免不了开空调、开风扇,但一定不能让背对着风口,俗话说“神仙都怕脑后风”,身体里的几大进风口都在脖子后面,所以再热也要护好这些地方。为什么现在有肩颈问题的人那么多,都和这个部位钻进了风寒有关,因此在进入空调区域的时候,最好能在肩背上搭一条丝巾。

即便是自然风,也不能冲着吹,比如穿堂风、窗户逢里吹来的风,风力都比较强,这些细节都要注意。

· 5、养肺 ·

秋天在五行中属金,与五脏中的肺相应,因此秋天肺经变旺,也是最适合养肺的季节。

秋天的邪气以燥为主,在秋分之前,主要是温燥,而肺脏喜润厌燥。

虽然秋天以后,尽量少吃引起肺燥的食物,如辣椒、花椒、桂皮、酒等辛辣之品,和烧烤、煎炸类食品,这些燥热的食材都会加重秋燥。

可以多吃一些润燥之品,豆浆、萝卜、莲藕、荸荠、苹果、桃子、梨、葡萄、百合、杏仁、木耳、银耳、山药、南瓜,尤其是白色的食物,白色入肺,正可以养肺润肺。

桃子枸杞银耳汤

原料:桃子13个、枸杞310克、银耳10克左右,清水一升。

做法:

1 桃子去核切块,银耳泡发;

2 将桃子块、银耳、枸杞一起加水煮沸,文火煲20-30分钟;

3 适当加入蜂蜜等调味料,即得。

- 睡起秋声无觅处

满阶梧桐月明中 -

秋天还可以疏通一下肺部经络,比如拨揉肺经。

这条线路不仅是传统十四经里的肺经,有太渊穴等传统穴位,还有董氏特效穴里的天、地、人三士,可清宣肺气。

再往下走还有灵骨穴、大白穴,也是能清调肺气的。

所以不用多了,就这条线,每天没事的时候用手指从上往下按揉就可以养肺。

· 6、心怀容平之气 ·

“秋三月,此谓容平”,“容”有容纳、宽容、允许之意,“平”为不凹凸、不倾斜,容平可以理解为从容平和,接纳承载,这也是“金”气的另一面。而人在情志上要做到“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安宁、平和好懂,无外,我理解就是向内求,不要把欲望和心思都寄托到外部环境中,关注自己的心灵成长。这和春夏鼓励人们树立雄心壮志、为理想拼搏又不一样了,可见外求、内求,没有对错,但要适应大环境。比如对于,朝气蓬勃的年轻人、顺境中的人,可以多一些“外求”,去改造外部世界,而对于中老年人、处于困顿中的人,去接纳生命的缺失,注重内心世界的安宁,或许是更好选择。

而在改造外部世界时,不失对社会和人性的阴暗面包以宽容,这是阳中有阴;在接纳命运、关注内心安宁的同时,又能发现新的机会,为他人和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是阴中有阳。一阴一阳之为道,这也是中国人为人处事的智慧,虽以儒家的安邦治国为己任,但当遭遇无法改变的现实困境后,又不至于气得一头撞死或郁闷地病死,而是转身去《老子》、《庄子》,开始向内寻求心灵的解脱和自由。最典型的就是苏轼,被视为天下奇才的他前半生封侯拜相,雄心万丈,而在后半生却一贬再贬,颠沛流离、穷困潦倒,最开始也是抑郁、不甘,但发现根本无力改变现实,怎么办?坦然接受发生的一切,不再怨天尤人,“生活虐我千百遍,我待生活如初恋”,不仅发展了很多生活乐趣,还用有限的力量给当地的人做实事。这在心理学上叫做“自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

最怕的就是总是愤世嫉俗,只想改造,无法接纳,这是“独阳”,还有完全认命,活得无欲无求,心如死灰,这是“孤阴”,独阳不生,孤阴不长,这两种都是不具有生命力的生活方法,也是现在社会的人情志失调、疾病丛生的根源所在。

人过三十五,可以说已经到了人生的秋季,而每个人情况不同,有的人总想改变,有的人则更倾向于接纳,都好,只要阴阳处于动态的平衡中,就是富有活力的精神状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