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弥足珍贵!47年前芝罘岛阳主庙出土了八件战国玉礼器

 新用户339933 2023-03-27 发布于山东

烟台晚报烟台街,一条有故事的街

请点上面蓝字,来烟台街逛逛

1975年,芝罘岛阳主庙出土了两组八件战国玉礼器。一时间,秦始皇三登芝罘祭祀阳主神位的历史又被炒了个沸沸扬扬。

47年后的今天,当历史的尘埃落定,往事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后,笔者有幸采访了当年玉礼器出土的见证人和考证者迟乃邦老先生。这位已经88岁高龄的文物专家语重心长地告诉笔者:这八件玉礼器是一段重大历史的实物见证,也是烟台的骄傲,它们记述了2200多年前,中国大变革时期“治国安邦平天下”的辉煌历史,至今仍可镜鉴后人。

芝罘岛阳主庙出土的玉礼器二组

玉礼器出土的历史面貌及考证

1975年,芝罘岛驻军某部在营房施工中无意间挖出了八件玉礼器。当时,众人并不知道此为何物,鉴于出土地为阳主庙旧址,便抱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向烟台市博物馆通报了此事。

得知情况后,博物馆立刻指派有一定文物常识的迟乃邦赶往现场。

映入迟乃邦眼帘的是被清洗得干干净净的两个谷纹玉璧、两个素面玉圭和四个素面玉觽,八件玉器均为青玉。显然文物现场已被破坏。于是迟乃邦细心地询问了施工人员,终于弄清了文物出土的原本面目。

这些玉器出土于阳主庙正殿的门前,其埋藏方式为一个玉璧、一个玉圭和两个玉觽为一组,八件玉器共分两组,两组间距1米左右,平行摆放,每组的摆放方式如右上图所示。而玉器身上则洒满了厚厚的朱砂保护层(可惜玉上的朱砂已被战士们清洗得毫无踪影)。迟乃邦认为,这种摆放形式对于考证秦汉时期的大国祭祀活动很有参考价值。

在将出土文物带回博物馆后,全无古玉常识的迟乃邦一头扎进《古玉考》里,开始了艰苦的考证工作。玉璧和玉圭乃古代六大玉礼器之一,在商周至秦汉时期,玉礼器只有帝王才有权在祭祀中使用。另外,苍璧为礼天神器,而谷纹玉璧则喻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玉圭除为祭祀礼器外,还有天子指派臣子抚恤百姓的信物之功用。玉觽原为解绳结的用具,后演化为玉组佩的装饰物,另还有化解诸侯间干戈为玉帛的中介功用。

对于这八件玉器的制作年代,迟乃邦一时难以判断,他登门向山东省文物专家李步青先生请教。李先生兴奋地告诉他:这些均为战国玉器。后经省里有关专家确认,将其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经过长时间的考证,迟乃邦终于以《烟台市芝罘岛出土八件玉器》为题,在《文物》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文章,并断言,此玉器为秦始皇祭祀阳主之神所用器物。

八神之立及阳主之盛

对2000多年前名震齐国大地的八神之主及其所在之地,司马迁在《史记》中有这样的记载:“八神将自古而有之,或曰太公以来作之。”“八神:一曰天主,祠天齐……二曰地主,祠泰山梁父……三曰兵主,祠蚩尤……四曰阴主,祠三山。五曰阳主,祠之罘。六曰月主,祠之莱山……七曰日主,祠成山……八曰四时主,祠琅邪……”

按照现在的主流说法,八神应为姜太公所设立,八神之中有两位在福山(古称陲县)境内,其中阴主祠在磁山(因磁山有三个主峰耸拔天空,故《史记》中称其为三山),阳主祠在芝罘岛。其他六神分别是黄县的月主祠、成山的日主祠、琅邪的四时主祠、泰山的地主祠、东平的兵主祠、临淄的天主祠。

关于阳主庙,史载其建于战国时期,是齐国国君奉祀“八神庙”的庙宇之一。《重修阳主庙碑记》称:阳主系掌管人间水旱瘟疫之神,“能兴云致雨,捍灾御患,盖灵爽正直之神也”。芝罘就是因为有了阳主庙,才有了秦始皇和汉武帝两位历史名君登岛祭庙的壮举,才被司马迁写入《史记》而名贯古今。

千百年来,阳主庙曾多次重建。上世纪70年代,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阳主庙被拆除,庙中珍贵的元代壁画被损毁。元代阳主石造像被弃之荒野,幸被迟乃邦先生发现,并商请驻军苗营长动用一个排的兵力和一辆卡车,将其运回烟台市博物馆(这件元代石神像不仅历史悠久,且为庙宇神像中少有的石造像,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1988年,市博物馆又将发现的清代铸造的阳主庙铸铁古钟运回,该钟上铸有“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八个大字和八卦图形。如今这两件文物被安放在福建会馆两厢的三间小屋内。

改革开放后,芝罘岛上又参照历史原貌重建了阳主庙。

笔者出生在阴主庙所在的磁山脚下,从小听遍了磁山的各种神话故事,但对于阴主庙和秦始皇前来祭祀之事却闻所未闻,说明这段历史早已随着时光的风尘飘散得无影无踪了。但阳主庙却不同,秦始皇登岛射大鱼的故事;李斯碑在芝罘岛上站立近2000年(《史记》有秦始皇芝罘岛“刻石”之记载),后因过往官吏均登岛祭祀,百姓不堪其扰将其沉入大海的故事;日伪时期侵华日寇开着火轮船出海打捞李斯碑未果的故事;现仍健在的知名书法家叶崧光跟随阳主庙最后一位道长学习吹笙的故事;上世纪60年代烟台大儒张旭、李游合写剧本《芝罘海啸》记述秦始皇与阳主庙的故事等等,还都被人们耳熟能详地传颂着。

           远眺芝罘岛

秦始皇三登芝罘岛

《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始皇28年(公元前219年),秦始皇沿着渤海湾东行,“过黄、陲,穷成山,登之罘”。

秦始皇于始皇26年(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后,为巩固其统治地位巡视天下。《史记·封禅书》云:“始皇遂东游海上,行礼祠名山大川及八神,求仙人羡门之属。”秦始皇东巡之所以将祭祀八神列为重点,是因其深谙姜太公“八神治国”与周成王“礼乐安邦”有异曲同工之妙,故才有他三巡东方的历史壮举。秦始皇要祭祀八神,就必须经过陲县,因陲县境内有二神,即西北磁山的阴主祠和东北芝罘岛的阳主祠。

《史记》中“过黄、陲”的“过”,决不仅仅是路过,而是驻跸。否则,秦始皇无法在一天之内既祭阴主又祀阳主。他在福山驻过,当为不争。至于其驻了多久,不在笔者细考之列。笔者只想证实秦始皇确实是登过芝罘祭过阳主而已。至于他后两次到芝罘的过程,此处不再赘述。

在这里我们要回到文章的第一部分——阳主庙出土的战国玉礼器。当年,迟乃邦曾断言此玉为秦始皇祭阳主之器。笔者赞同迟老先生的意见。理由有二:一是玉璧、玉圭列为六大礼器之中,当年,只有帝王才有权使用,而历史上除秦始皇、秦二世、汉武帝外,并无其他帝王到过芝罘岛的记载。而出土的玉礼器乃为战国玉器,且形制较小,雕工简单,这与战国末期连年征战、社会动荡的状况相符。另外,其玉觽仅为觽形玉片,笔者查遍典籍,也未见战国时期有无纹饰的玉觽,因当时玉觽乃玉组佩中的装饰物,故均有精美的纹饰。鉴此,当断为秦玉(历史上秦玉极少,且工艺粗糙,其中有相当数量的为无纹饰玉器)。此玉更不可能是汉武帝所用,因为汉经文景之治已极为富饶,且制玉技艺已达登峰造极之功,武帝用玉必然奢华。至于为秦二世所祭的可能也极小,因始皇帝东巡的阵势绝非二世可比,如秦二世超越父皇行此大礼,在古时当有僭越之嫌,这是万不可能的。由此,我的结论是:该两组祭祀礼器当为秦始皇所用。二是从三种玉器“祈求五谷丰登”“抚恤百姓”“化解矛盾”的功用上看,也完全符合秦始皇大权初定,期盼社会安定的意图。尤其是齐国不战而降的实际情况,令秦始皇始终放心不下,所以才有三次东巡之举。如此选择“礼玉”,始皇帝的良苦用心着实令人感佩。

假设此断为真,阳主庙出土的这两组八件玉礼器,实属弥足珍贵的国之重器。

在结束此文之际,忽发幽古之思,眼前便幻化出始皇大帝站在阳主神像面前,高冕宽袍,大礼祭祀,祈求国泰民安的庄重场景。遂赋小诗一首,以抒胸中之情怀:

铁马镳车万千里,

芝罘射鱼爱作镝。

同轨同文国集权,

啸天长祭苍玉璧。

你可能还想看:

我和晚报的故事 | 52年后,我找到了当年那个泪流满面的6岁男孩

烟台街·往事如昨 | 准女婿埋头大吃,老丈人只得三番五次地喊:“再切些来!”

烟台街·烟台故事 | 他每收一名学生,就种一棵柳树,于是就有了万柳村

烟台街·烟台故事 | 烟台开埠之初,我的曾祖父创办了这家油漆店

来源 | 烟台晚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