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堂号及出典: 郝姓有太原堂、晒腹堂、晒书堂、丰文堂、三馀堂、怀远堂、如意堂、世德堂、世裕堂、德贤堂、聚贤堂、长寿堂、养生堂、益生堂等堂号。其中太原堂乃以郡望为堂号。东晋时有一个人叫郝隆,他是大司马桓温手下的南蛮参军。每年七月初七这一天,人们都要在阳光下晒衣服,惟独他躺在院中晒肚子。人家问他在做什么,他回答说他在晒肚子里的书。他的子孙以“晒腹”、“晒书”为堂号。 第二、郝姓的源流及其他 郝姓为中国第89大姓。2010年统计,人口约有264万,约占全国人口的0.2%。约53.5%分布于河北、山西、河南、山东4省(其中省河北省最多,约占17.2%),25.8%分布于内蒙古、陕西、辽宁、安徽、黑龙江5省、自治区(《中国四百大姓》,2013)。望出京兆郡、太原郡。 郝姓通常读Hǎo ,很少人知道它还有两种读音,即:①西汉有众利侯郝贤,其姓读“释”。②山东济阳等地郝姓读“浑”。 3种不同读音的郝姓,严格地说是不同的3个姓。 郝姓读hǎo ,其实原是北京市一带的读音,并不符合古今音变的规律。大多数地区读“壑”(hè)反而更合适。不过,普通话已经确定读hǎo ,hè就只能算作方言读音。您说普通话,就不要读hè;您说方言就不要读hǎo 。 关于郝(Hǎo )氏的源流至今没有搞清楚。目前有3种说法: ①姜姓郝氏,出炎帝神农氏大臣郝骨氏(或讹作郝省氏)之后。郝氏是郝骨氏之省;一说郝骨氏后裔郝骨期,商王封于郝(今山西太原附近),后来就以郝为氏。 ②子姓郝氏,相传商王帝乙之子王子期封郝乡,子孙以郝为氏。郝乡,在今山西太原附近;一说在今陕西周至县终南镇。 ③《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以郝氏出太昊之佐郝骨氏。裔孙期,殷帝乙时封于郝乡,因氏。这是风姓郝氏。 问题就来了。郝氏到底是姜姓、子姓还是风姓?郝骨氏到底是神农氏大臣,还是太昊之佐,或者如《路史》所说的是伏羲氏之弟?郝氏到底是以地名为氏,还是郝骨氏之省?封于郝(乡)的到底是郝骨氏后裔郝骨期,还是帝乙之子王子期(纣王之弟)?郝乡到底是在今山西太原附近,还是在今陕西周至县终南镇?谁都说不清楚。其实上古并无郝骨氏(或郝省氏)。相传上古伏羲氏殁,女娲氏代立,次有大庭氏、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卢氏、祝融氏、浑沌氏、昊英氏、有巢氏、朱襄氏、葛天氏、阴康氏、亡怀氏。笔者怀疑郝骨氏(或郝省氏)乃赫胥氏之误。郝字古人读作“壑”,与“赫”的读音很接近,所以赫胥氏也可以写作郝胥氏;胥、骨(省)字形相似,因此郝胥氏就很可能错写成郝骨氏或郝省氏。郝氏出郝骨氏之后不过是一种附会之说,没有一点根据。 古代一些少数民族也有郝姓,例如:①乌丸族有郝姓。东汉初有乌桓大人郝且,其部族后皆以郝为氏。西晋怀帝时有王浚将乌丸郝袭叛降石勒。②匈奴族姓,本姓赫连氏。公元431年大夏为北魏所灭,遗族赫连子鱼降魏,授扁城郡守,改姓郝(郝,古读“壑”,与“赫”字音近),是为郝子鱼。曾孙郝宜(?-612),字伏愿,隋开皇初归隋,历任延安郡清河府大督、定城府鹰扬郎将,子孙融入汉族,世居今陜西延长、子长、延川、清涧等地。③卢水胡姓。晋时有北地卢水胡人郝散(?-294)、郝度元兄弟,元康四年(294)、六年(296)相继聚众起义;北魏天兴初有杏城卢水胡郝奴率众附魏。卢水胡,本匈奴治下之月氏(zhī)胡,亦即五胡中之羯族。因居于安定卢水(即今甘肃张掖市之黑河)一带故名。④稽胡姓。北齐武成初有延州稽胡郝阿保、郝狼皮附齐。稽胡,即步洛稽胡。又称河西胡、山胡、石楼胡、吐京胡。为操突厥语之北狄民族。⑤月氏(zhī)胡姓。西晋永嘉间有月氏胡郝索(?-309)聚众起义。月氏胡,又称支胡,即小月氏人。为汉代月氏人西迁时在河西走廊留下的一小部分残众与祁连山间羌族混合形成的民族。⑥唐时筰都夷姓,见《旧唐书·南蛮传》。筰都夷,白马氐之遗种。⑦西夏人有郝姓,为党项化之汉人姓氏。《金史·交聘表》有西夏宣德郎郝处俊,本汉人。⑧宋时黎州部落蛮有郝姓。见《宋史·蛮夷传》。⑨金代学者郝天挺(1247-1313),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蒙古朵鲁别氏。 现代少数民族也有郝姓,例如:①蒙古族郝姓,本姓哈日努德(合剌讷惕、哈日努特、哈勒努特)氏、郝尼楚特氏、弘吉剌惕(弘吉剌)氏、孛思忽尔氏、郝吉古德氏、郝日图鲁特氏、敖日都斯(鄂尔多斯、敖儿多斯)氏。②回族郝姓,出元云南平章政事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长子陕西行省平章政事赛典赤·纳速剌丁(?-1292)之后。赛典赤·赡思丁,伊斯兰教创始人穆罕默德30代孙,宋时西域布豁国(今乌兹别克斯坦布哈拉一带)苏丹所非尔·纳只闷的尼玄孙。因敌国侵扰,所非尔苏丹不忍诉诸武力,生灵涂炭,率亲属臣民及兵丁5000余人弃国附宋。宋神宗封为宁西域奉王。赛典赤·赡思丁,5子23孙,后裔散布云南各地,分13姓(纳、马、撒、哈、沙、赛、速、忽、闪、保、木、苏、郝),郝姓即是其中之一。③彝族郝姓,本属热立、俄木惹石、阿尔惹时家支(氏族)。④满族郝姓,其先清代八旗满洲赫舍里氏、都鲁氏、伊拉里氏、施布鲁氏,清代八旗汉军郝氏。清乾隆中吏部尚书郝玉麟(?-1745),镶黄旗汉军人。⑤锡伯族汉郝姓,本姓郝佳氏。⑥侗族、土家族、仡佬族等民族也有郝姓。 郝姓在历史上出过许多著名人物,例如:①郝晏,秦上卿。②郝党,汉元始中亭乡侯。③郝昭,太原(今属山西省)人,三国魏名将,镇西将军、关内侯。④郝回,南朝梁江夏太守。⑤郝处俊(607-681),安州安陆(今湖北安陆市)人,唐高宗宰相(侍中)。⑥郝经(1223-1275),泽州陵川(今山西陵川)人,郝天挺之孙,元昭文馆大学士、司徒、冀国公,名儒、史学家。⑦郝懿行(1757-1825),山东栖霞人,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⑧郝摇旗(?-1664),明清之际农民起义将领,李自成部将。(转自网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