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百家姓部分姓氏堂号及出典之十八 竺

 河湖闲人 2022-08-07 发布于安徽

 第一、堂号及出典

东海堂、枞阳堂、化乡堂、萃涣堂、森玉堂、寿荣堂、保艾堂、永思堂、永德堂、慎德堂、燕翼堂、积厚堂、遗清堂、清圣堂等堂号。其中东海堂乃以郡望为堂号。东汉竺晏封枞阳侯,子孙以“枞阳”为堂号;南宋理学家竺大年,长于说《礼》,乡下受其感化,子孙以“化乡”为堂号。

第二、主要来源

竺姓不在中国400个常见姓之列。主要分布于浙江省,如绍兴、嵊州、上虞、宁波、奉化等地。望出东海郡、东莞郡。  竺姓有3个主要来源:

    ①山西侯马出土之战国盟书即有之(《汉语大字典》)。

    ②东汉时有枞阳侯竺晏,城阳东莞(今山东沂水)人。本姓竹,下邳相竹曾之弟。因报怨有仇,乃于“竹”字之下加“二”字改“竹”姓为“竺”姓,移居琅邪莒县(今属山东)。“竺”与“竹”音同,改姓而不改音;加“二”字,表出自伯夷、叔齐二贤之后。

    关于竹姓的来源,目前学术界还有争议。《元和姓纂》《广韵》《通志·氏族略》以竹姓出孤竹国伯夷、叔齐之后。伯夷、叔齐让国,国人立伯夷弟、叔齐兄为君。春秋时孤竹国灭,遗族始以竹为氏。《国语·郑语》谓“(孤竹国)姜姓,伯夷之后也。”故《路史·国名纪》以孤竹国为姜姓。这里所说的伯夷应该指的是四岳伯夷。不过,孤竹国故城在今河北迁安县西,姜姓出西方羌族,似乎不大可能封到今天的河北境内。《国语·郑语》:“遂北伐山戎,刜令支,斩孤竹而南还。”韦昭注曰:“二国,山戎之与也。” 二国,即孤竹、令支。《太平御览》卷一六二曰谓:“春秋时为山戎孤竹、白狄肥子二国也。”是孤竹乃山戎氏族,有娀氏之后,为姒姓国。孤竹国公族以墨胎(yí)为氏,伯夷即墨胎允,叔齐即墨胎智。《元和姓纂》《广韵》《通志·氏族略》说孤竹国灭,遗族始以竹为氏,并没有说竹姓出于伯夷、叔齐之后。所以“竹”字下边加“二”字表出自伯夷、叔齐二贤之后的说法是很值得怀疑的。

    ③古天竺(印度)人来华,以竺为姓,其后入籍中国,子孙融入华人。例如东汉时高僧、佛经翻译家竺法兰、竺佛朔,即天竺人。可能也有天竺商人来华经商,后来定居中国,子孙以竺为姓。

    ④中国佛教徒也有以竺为姓的,例如东晋时时竺法雅、竺法调、竺僧度、竺道生等等。他们原来都不姓竺,后来皈依了佛教,改姓了竺,子孙可能也改了姓。

    满族也有人姓竺姓。

    竺姓历史著名人物,除了前边提到的竺阳外,还有:①竺次,西汉宣帝时谒者(近侍)。②竺固,竺晏之孙,东汉侍中、西平侯。③竺恢,东晋西平太守。④竺谦之,东晋辅国将军、⑤东晋高平相竺朗之、⑥竺和之,东晋下邳相。⑦竺爽,东晋扶风太守。⑧竺瑶,东晋江夏相。⑨竺珍,东晋东莞太守。⑩竺灵秀,南朝宋宁远将军。⑪竺夔,东莞(今山东沂水)人,南朝宋金紫光禄大夫、建陵县男;子竺超明,荆州司马。⑫竺大年,庆元奉化(今浙江奉化)人,南宋四明学派理学家,沈焕(1139-1191)弟子。著有《礼记订议》。⑬竺源,湖广江陵(今属湖北)人,明洪武中河南光州训导。⑭竺均礼,浙江嵊县(今嵊州)人,明永乐中直隶东光知县。⑮竺渊,浙江奉化人,明宣德八年(1433)进士、福建布政司参议。(转自网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