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兰秋菊——记得获四才女手迹经过

 新华书店好书榜 2022-08-07 发布于山东
Image

张爱玲手迹

2009年12月底,我突然获悉,香港新亚书店准备拍卖张爱玲信札一页。闻讯,我即委托上海业界友人阿辛代我赴港参拍。不久,喜讯传来,阿辛发来短讯:拍下。沪上金声兄即发一短信贺我:“特别祝贺!据我所知,你是收藏界拥有张爱玲信札第一人。”此说虽未必属实,但身为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偶像,张爱玲很早就离开大陆赴香港,后赴美国,并与国内友人断了联系,因此其手迹在国内罕见,倒是事实,此前确未曾听说国内哪位藏家拥有张爱玲的手泽。今承蒙金声兄抬爱,心中自是由衷欢喜!


翌日,我乘飞机专程赴沪,迎接“张爱玲”。无独有偶,到上海当日,在上海一家拍卖行邂逅胡兰成书札一通,遂乘兴一鼓作气收入囊中。“胡张夫妇”一同随我返哈,美哉美哉!

▲张爱玲致戴天书札

此次在香港新亚书店亮相的张爱玲信札,是1976年年初她在美国写给香港信报编辑戴天,仅短短五行,75个字,但弥足珍贵。


我委托友人拍得张爱玲书札后不久,曾专门去了一趟新亚书店。这家书店设在旺角西洋菜街的旺角大厦,老板苏庚哲先生听说是我拍得张爱玲书信,很是兴奋。他告诉我,这封信最初是受信人戴天送给了一同主持文化生活出版社的黄俊东,后黄俊东又将此信转送港岛一著名的老旧书藏家,后此藏家将他的一批旧书札出售给另一老友,其中这件钢笔书写的张爱玲信,因老友不喜欢,被退回。最后无奈,只好硬送给一个朋友,而这个朋友也不喜欢这件钢笔书信,即刻便推到了新亚旧书店拍场,底价设得极低。据苏先生说,听说张爱玲这封信引起多人关注,先前的那两位老先生在家里呆不住了,便都不约而同来现场观拍。苏先生特别留意到,当张爱玲信札落槌一刻,那两位坐在不同角落的老先生两眼都要瞪出来了,拍卖结束后即头也不抬地匆匆而归,与他们打招呼道别,也都几乎不回应。苏先生讲,当晚他们可能都会失眠。

Image

▲张爱玲书札的原封

还有一件事儿,令我喜出望外。2015年广东崇正拍卖公司春拍,我前往参拍,在随意翻看一堆旧信封时,突然,一枚以英文书写的信封吸引了我的视线。邮戳年款清晰可见:1976年。在此封的背面,香港黄俊东先生特地写了一段话,记录了张爱玲致戴天书信的来历,特别写到张爱玲在信中提出关于出版张看的一点建议。仔细看后,我心砰砰直跳,这不就是拙藏张爱玲书札的原封吗?当即参拍,因场上一湘籍藏家也志在必得,且价昂离谱,我便偃旗息鼓,但懊丧不已。然而,当晚我难以入眠。此信封与我手中的原信分离六年后,竟让我无意间在广州遇到,踏破铁鞋无觅处啊!莫大的缘分,而今,我竟与它擦肩错过,实在不应该!于是,连夜给那位湖南的藏友打电话,对方倒颇为通情达理,声言以赖少其信札若干通相易。最后,经一番折腾,我如愿以偿,遂将此封与张信完璧。 

吕碧城手迹

此信芳集,为吕碧城自选词集,自行印制,后题赠江亢虎。题跋内容为:“亢虎先生惠存,吕碧城赠。如将来启行归国时,行箧无隙存储请转赠知音勿抛弃为幸。因限于经济,此刊卷数极少且你最后之作现已绝笔于文艺也。”由此得知,此信芳集,印数不多,吕碧城手头欠缺,她自己也颇为珍惜,故而有以上话语说出口。

Image

▲吕碧城信芳集

由书封面刘曼生印章获悉,此册信芳集,后为前国家领导人谷牧(刘曼生)所获。我喜收大名家的签名本或题跋本,得知此珍稀词集即将在广州崇正拍卖公司拍卖,即赴穗待拍。到穗后我随即开始做工作,逐一打电话给国内爱书同道十余人,请他们不要参拍此件签名本,甚至连香港的著名藏家许礼平先生我也特地打电话去问询,请他不要出手。我自认为准备得很充分了,便胸有成竹地迎接开拍时刻。时间到了,但孰料,还没等到我伸手,场上竞价瞬间比原底价翻了十倍。最后委托席上仅剩一人举牌,我立即出手,咬牙与该受托人博弈。此人在接受电话指令,毫不犹豫,连连举牌,我无力支撑,败下阵来。失望懊丧至极,身边诸多友人纷纷对我示以安慰,忽见京中友人张先生发微信朋友圈,宣称崇正拍卖中的吕碧城题跋词集,已被他拿下。我狠狠拍了两下大腿:“怎么没想到事先与他通气呢,竟在场上与他打得破头齿烂,最后竟落得铩羽而归。” 对此,我懊悔不已。

Image
Image

▲吕碧城信芳集

场上友人阿辛当即发微信给这位张先生:“张兄,你在流汗、喜悦,臧老师的心在流血!”这位张姓友人听说是我在场上与他死拼,也很感遗憾,他又听说我因没拿到这件词而懊丧地直拍大腿,即表态:“臧兄可拿藏品互换。”心绪略好。不多日,我赴京按约定呈上我颇为珍视的袁克文亲笔题赠陈巨来签名照,这件我梦寐以求带有毛笔题字的“吕碧城”,几经周折,终于进入了逸兴居。 

石评梅手迹

此石评梅致焦菊隐圣诞节明信片,得于2016年嘉德春拍,虽仅寥寥几笔,但情深意长:“菊隐,在这里,上帝赐给你聪颖的智慧和美满的幸福!”


据《传记文学》2009年第9期焦世宏所撰《父亲焦菊隐与石评梅、林季珊 》一文,此圣诞贺卡是焦世宏在整理其父遗物时所发现。此明信片品相如新,已被他父亲精心保存了半个世纪。焦菊隐在装此片的信封背面,工工整整地注明:“评梅唯一的墨迹。”

Image

▲石评梅致焦菊隐圣诞节明信片

焦菊隐在上高中时因向北京晨报投稿,结识了晨报主笔孙伏园、邵飘萍,其后,在随孙、邵等人参与文学社团活动时与石评梅识荆。石评梅此时已在“晨报副刊”等发表了大量诗歌、散文、小说、游记,大多以追求爱情、真理、自由、光明为主,成就显著,脍炙人口,“真情感动千古”。


焦菊隐特别欣赏石评梅的才学,石评梅也很赏识焦菊隐的文采,两人交游密切,并时有书信往来,相互畅谈文学、人生,也时常排解心中的郁闷。焦菊隐比石评梅小三岁,便称石为“梅姊”,石评梅则以“菊弟”称焦菊隐。梅姊经常在信中关心、鼓励菊弟。焦菊隐曾对他与石评梅共同的好友陆晶清道:“我崇拜梅姐,简直到了爱她的地步!”


1925年,石评梅因恋人高君宇病逝,痛不欲生,其身旁陪伴者多有焦菊隐的身影。1928年10月,世界日报社、蔷薇社、绿波社在北京女子师大礼堂举办追思会,绿波社致辞者,即焦菊隐。

萧红手迹

萧红作为“民国四才女”之小妹、东北作家群中最杰出的人物,其手泽一直为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文学界、文博界、收藏界所钟情,但省内苦无真迹,哪怕只言片语。本人曾有幸逐一拜见萧军、端木蕻良、骆宾基以及第一个为落难的萧红提供帮助的舒群,并承蒙他们题字留念。但“遍插茱萸少一人”,独缺萧红手泽。数年来,我多方寻找,但无觅处。     

2016年夏,机会来了,北京匡时国际拍卖公司预告拍卖萧红致萧军信札三通(均曾发表于萧大忠所编《萧红书简》)。此萧红书札,为1936年萧红在日本期间写给身在青岛的萧军,向他倾诉思念之情,告知其现状:“每天我总是十二点或一点睡觉,出息得很,小海豹也不是小海豹了(萧军对萧红的爱称),非常精神,早睡,睡不着反而乱想一些更不好,不用说,早晨起得还是早的,肚子还是痛,我就在这机会上给你写信,或者有凡拉蒙吃下去,会好一点,但这回没有人给买了。”每封信都充盈着深情厚谊。读过拍卖图录,我振奋不已,奔赴北京,志在必得。在拍场,历经十数个回合的激烈角逐,最终抢下两件。在拍场数百人的掌声和关注下,我惬意无比。想到此举弥补了哈尔滨市乃至黑龙江省尚乏萧红真迹的空白,成就感立时生成。当晚即将“萧红”请上火车,荣归哈尔滨。

Image

▲萧红致萧军信札三通

早在此次拍卖前,我就曾萌发一念头:在哈市创建一座以萧红为主题的文艺咖啡馆。我曾数度祈望有那么一家小馆,墙面满布萧红及其友人的手迹,架上摆放各类文艺图书,市民、游客纷至沓来,观赏品评,流连忘返……此设想,一直都是空想。 此番,得获萧红手迹,此愿望的实现,或为时不远。 

Image

前不久,来自北京的萧红研究专家袁权到寒舍做客,荐我《罗荪忆萧红》一文。读完此篇孔先生回忆文章,我感慨万千:原来萧红在世时有一“美丽的计划”竟与我暗合:开一间文艺咖啡馆,室内有壁饰、名著、名画、音乐及美好的服务,以便作家朋友获得美好的享受。然而,困于战乱、限于拮据、陨于疾病,萧红这美丽的计划,如云似烟,弥散于空,留下旷野般的遗憾。

时至今日,经多番苦苦寻觅,所谓“民国四才女”的手迹,现已联袂齐聚逸兴居。这些曾举世瞩目的才女们,虽早已逝去,但她们的生命,永远活在她们所留下的文学作品和墨迹之中。时光荏苒,让我们穿越时空,去真切地感受她们的文采和风情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