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2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榜单发布 合肥排名第12位凤凰网安徽

 wps0321 2022-08-07 发布于河南

日前,2022年中国城市发展潜力排名发布。

从榜单结果看,北京、上海、深圳、广州、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位居前10名。

2022年城市发展潜力排名中,北京占据榜首,上海、深圳、广州以较小分差紧随其后。第5-10名分别为杭州、成都、苏州、南京、武汉、重庆。

合肥、西安、长沙等省会城市,宁波、青岛等计划单列市,佛山、东莞、无锡等发达地级市进入前20名。

省会城市中,拉萨、呼和浩特、银川、哈尔滨、西宁未进入前50名,但均在前100名。除直辖市、省会、计划单列市外,其余20个发展潜力前50名的地级市中有17个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地区。

北上深广居榜首,区域中心城市及长三角珠三角城市表现突出

分地区看,发展潜力TOP50城中南方城市占据36城,力压北方;东部地区城市占据31席,领先于其他三大地区;而东北地区仅3城位于TOP50,75%城市为200名之后,经济不景气制约其房地产市场发展。

分南北看,榜单前50名、51-100名中,南方上榜城市数量分别为36、30个,占比分别为72%、60%,南方城市排名靠前的占比明显大于北方。

分四大区域看,榜单前50名中,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城市数量分别为31、7、9、3个,分别占区域城市数量的35%、9%、7%、8%,中西部潜力城市主要集中在成都、武汉、重庆、合肥、西安、长沙、郑州等区域中心城市,东北地区仅核心城市沈长大跻身前50名。

分线看,一二线城市排名遥遥领先,核心城市群内部三四线城市排名靠前。发展潜力TOP50城中一二三线城市数量分别为4、32、14个,分别占各线城市总量的100%、91.4%、17.3%,四线城市未上榜。

从一线城市看,北上深广位列排名前4;从二线城市看,TOP50中占据32城,占榜单64%,占二线城市总量的91.4%,所有二线城市均进入百强。

从三四线城市看,进入前50名的三四线城市共有14个,大都位于大城市群、靠近城市群中心城市。

分城市群看,发展潜力TOP50城中五大城市群内部城市共30个,占比60%。“十四五”规划提出,我国要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分类引导大中小城市发展方向和建设重点,并提出要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

在发展潜力TOP50城中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内城市数量分别为16、7、2、3、2个,占区域城市总量比例分别为61.5%、77.8%、15.4%、11.1%、12.5%,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起步较早,发展相对成熟,资源集聚能力较强,区域城市总体排名靠前。

拥抱大都市圈城市群,把握未来趋势

以中心城市为引领的都市圈城市群更具生产效率,更节约土地、能源,是支撑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是中国当前以及未来发展的重点。

在城市群层面,19个城市群的核心在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长江中游、成渝5个城市群。“十四五”规划提出要优化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五大城市群;发展壮大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关中平原、北部湾等城市群;培育发展哈长、辽中南、山西中部、黔中、滇中、呼包鄂榆、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等城市群。其中,五大城市群以全国13%的土地集聚了47.8%的人口,创造了60.3%的GDP,成为带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平台。

从发展潜力排名结果看,长三角、珠三角房地产投资潜力指数遥遥领先,其次是京津冀、长江中游、成渝城市群,之后是山东半岛、粤闽浙沿海、中原等城市群。

在都市圈层面,34个千万级都市圈以18.6%的土地集聚63%的人口创造约78%的GDP,其中上海、深圳、北京、广州等都市圈发展潜力居前。鉴于当前多数城市群发育不成熟,且部分核心城市生产要素明显向周边溢出,中央把以大城市为核心的都市圈作为城市群建设的突破口和抓手。

2019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这是中国第一份以“都市圈”为主题的中央文件,要求以大城市及周边地区同城化为方向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强化城市间产业分工协作、加快建设统一开放市场、推进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包括以轨道交通等为基础打造1小时通勤圈。

根据有关城市群规划及相关地方规划,当前中国有上海、广州、深圳等10个3000万人以上的大都市圈,有合肥、成都、杭州等11个2000-3000万人大都市圈,有西安、宁波等13个1000-2000万人大都市圈。34个千万级都市圈以18.6%的土地集聚63%的人口创造约78%的GDP。

从发展潜力,上海、深圳、北京、广州都市圈发展潜力居前,之后是苏锡常、杭州、南京、成都、合肥、长株潭都市圈,其中长三角的6个都市圈中仅宁波都市圈未进前10。深圳、上海、广州、成都都市圈近五年人口增长领跑全国,除上海都市圈外均主要由中心城市贡献。

在34个大都市圈之外,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和中西部地方性中心城市也值得关注。

第一类是东部地区经济实力比较突出的三四线城市,多数位于城市群内部,如发展潜力TOP50的温州、金华、海口,TOP100的徐州、泰州、临沂等,这些城市除了徐州外,均位于城市群内部。2017年,国务院批复《徐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徐州成为国家层面确立的“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2018年国家发改委《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北部淮海经济区”部分明确提出:“着力提升徐州区域中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发挥连云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东方起点和陆海交汇枢纽作用,推动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并界定了淮海经济区包括以徐州为核心的3省10市,面积8.9万平方公里。

第二类是距离中心大城市较远、辖区或腹地人口规模大的中西部地方性中心城市,如银川、洛阳、包头、绵阳、榆林、赣州、宜昌、西宁、岳阳等,均为发展潜力TOP100,多数位于城市群内部。其中银川、西宁是省会城市,洛阳、包头、绵阳、赣州、宜昌、岳阳分别为所在省份的省域副中心城市。

(泽平宏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