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宝山寺发现孙悟空的墓,出土了长达七米的金箍棒!

 hse_hzh 2022-08-07 发布于上海
《西游记》作为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有着卓越的艺术价值和文学地位。书中的孙悟空本领高强,一路降妖除魔,护送唐僧安全到达西天,可谓是功不可没。他的形象一度深入人心,成为家喻户晓的传奇角色,在后世也广为流传着他的经历。
带有传奇魔幻色彩的《西游记》,本是虚构的小说,书中的人物也是杜撰的,按道理来说,现实中不会出现。
可让人惊异的是,在福建宝山竟发现了孙悟空的墓,还出土了长达七米的金箍棒。
这一系列超乎寻常的人物和文物,竟在现实世界中存在,不禁让人疑惑,孙悟空是否真实存在过?
现世惊现孙悟空的墓
2002年,考古学家在对福建宝山寺的一次考察中,发现了孙悟空的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孙悟空的墓”是一个合葬墓,墓内有两个墓碑,左碑刻“齐天大圣”,右碑刻“通天大圣”,左墓碑的花纹较右边更为讲究,我们知道齐天大圣是孙悟空,那通天大圣又是何许人物,为何与孙悟空葬在一处?
图片
根据历史学家研究古典书籍发现,元末清初的一位戏曲家杨景贤,曾在杂剧里记载,孙悟空有五个兄弟姐妹,“通天大圣正是他的兄弟,这个“双圣墓”是他和兄弟的合葬墓。
这个墓被挖开现于世,墓内空间很小,占地面积18平方米,墓内有两个简易的墓碑,墓碑的成分是要经过千年才能形成的石灰石。随着考古家的挖掘,竟发现了墓内还有一根长达七米的长棍,也就是孙悟空的法器“金箍棒”。
经过科学鉴定,这根金箍棒的提纯度非常高,在古代算是珍贵的稀缺资源,两端缠有金箍,构造精美。再加上它经过岁月的痕迹,金属腐蚀程度可推断出历史久远。
墓内的证据表明,这些文物不太可能是后人人为伪造出的结果,因为伪造的成本太大,短时间内更不可能造得如此真实。
极大可能是该墓在历史上真实地存在了数年。金箍棒的发现,更为历史上孙悟空的真实存在增添了可信度。
图片
据史者研究,该墓建造于元末清初,比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并完成的时间要早,更为孙悟空的存在增添了神秘色彩,历史上的孙悟空是否真实存在?
关于孙悟空的原型
根据一系列的文物表明,孙悟空的存在不是吴承恩凭空捏造出来的角色,而是在历史上原型可以追溯的。
时间倒回到唐朝,唐三藏前往西天取经的路上,确实收到了一个弟子,名叫“石磐陀”。只不过该弟子也是一个凡人,既没有大闹天宫,扰得天庭天翻地乱,也没有被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只是一个肉体凡胎,心里敬仰佛家学说,与唐三藏意见达成一致,于是两人相伴而行。
小说中孙悟空身型瘦小,但短小精悍,与之相反,石磐陀身材魁梧,身强体壮,一心向往佛学,潜心向佛,在途中充当了唐三藏的向导,帮了三藏不少忙。
图片
但石磐陀的身份难以保证,他是一个偷渡之人,前往西天的路上,难免要受到城门守卫的盘查。再加上当时唐朝的律法森严,对偷渡之人的惩罚更为严苛,毕竟只有一条命,于是石磐陀在律法的压迫下,动起了杀心,意图杀了唐三藏。
在唐三藏休息时,石磐陀拿出了武器,试图用匕首刺死唐三藏,不料事情败露,唐三藏及时发现,劝说他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石磐陀本就一心敬重佛教,听到唐三藏用佛学来劝导自己,于是放弃了想要刺杀他的念头。
但在经历了这件事后,两人的师徒缘分也走向了尽头,两人就此分道扬镳。此后,唐三藏陆续收下了不少弟子,结交了许多有识之士,但在石磐陀却成了孙悟空的原型。
图片
孙悟空在历史上的原型虽已经找到了,但墓主人的真实身份,到底是不是石磐陀,还有待历史学家的考究,但我们可以根据客观的现实加上古典书籍的记载,合理的进行推测,而不是毫无科学依据的揣测。
孙悟空是否在历史上存在
现实中发现了孙悟空的墓,出土了真实可究的金箍棒,于是众人纷纷猜测,历史上孙悟空是否真实存在。
或许根据史学家的研究,我们可以得知孙悟空在历史上的原型,但本领高强,会千变万化的法术的孙悟空,必是不存在的。
图片
孙悟空的墓在福建宝山主峰,由于福建气候温和,地形多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多林密,非常适宜猴群生存,多数文学家在创作时,也喜欢在猴子身上增添艺术色彩。
我们知道孙悟空的原型是石磐陀,他是一个胡人也被称为胡僧,在民间广为流传的演变下,“胡僧”渐渐传成了“猢狲”。
我们可以在现有的证据,合理猜测一下,有可能吴承恩在了解历史上的原型后,在小说中加以虚构,结合当地的风俗文化,增添艺术效果,从而塑造了这样一个吸天地之灵气降世的石猴。
无论孙悟空的墓是真是假,孙悟空是否在历史上真实的存在,一切都要以实际为准。
孙悟空可能在历史上有原型,但是一个肉体凡胎,而不可能是一个会“七十二变”,有着“火眼金睛”,神通广大的一个“猴精”。
图片
无论小说的人物角色如何,有着高超的本领,会变化无穷的法术等等,都只是作者美好的期望,试图用一个带有传奇魔幻色彩的人物,来打破世俗的美好愿望。
艺术来源于现实,却也高于现实。小说总归是虚构的故事,人物也是杜撰出来的,带有天马行空的想象,人物经历也带有传奇魔幻色彩,我们不可将虚构与现实混淆,迷信于妖魔鬼怪。
从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借鉴艺术作品中的价值,更好地为文化的传承做出努力,让优秀的文学作品得以延续和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