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谈建忠:上古文字的失忆现象

 若悟369 2022-08-07 发布于安徽

导读:

生在讲普通话,使用规范简化汉字的时代,对于上古时期文字的认识远远不够。这篇文章通过对远古时期一些文字的读音、字形和含义的分析,使我们认识到,大量的中华古文字曾经产生、繁盛和死亡,只有极少数的文字存活到了今天。如果没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整理保存了一点古文字,那我们今天可能对古代文字的认识一片空白。明白这些,对我们学习和释读《周易》和《老子》等古代典籍,有极大的帮助。

百代从前逝,只今瓦砾空。

尧音多变幻,舜字化羌戎。

老辈迷经籍,青年忘古风

唯存天上月,万里照苍穹。

最近读钱钟书的《通感》,文中开篇就说:“中国诗文有一种描写手法,古代批评家和修辞学家似乎都没有拈出。”读到这一句的时候,忽然想说一说上古文字的失忆现象。在这里“拈出”古文字的失忆现象,对于我们理解《周易》和《老子》的典籍,会有一定的帮助。文字产生于久远劫以前,谁都没法说清楚文字产生的具体年代。最初出现的可能只是一些简单的图形和符号,这些符号不断地演变,不断地发展,不断地丰富,字音、字形和字义越来越多样。随着历史的变化,许多文字死亡了。也有许多文字发展出新的字形,许多字的音形义变得和原来的意思完全不一样了。

这就像昆虫的一生,例如家蚕,最初的生命形式只是一个受精卵,慢慢孵化出来,成为一只幼虫,幼虫再发展,几次蜕皮之后,渐渐长大,化蛹,再演变成成虫,各个时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区别甚至大到形态和特性完全不一样。

例如,我在前一篇文章提到了闻一多先生说的一句话,“古光黄同”。这是说光和黄这两个字在上古时期,字形字义都一样。再发展到后来,加了个田字,变成了黄。不但这两个字是同源字,还有火和光也是同源。火燃烧起来就会产生光。太阳和月亮的那个光叫做明,不叫光。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夤[yín]”字条说:“(夤)敬惕也。此与十二辰之寅义各不同。释诂云。寅、敬也。凡尚书寅字皆假寅为夤也。汉唐碑多作夤者。凡云夤缘者即延缘。云八夤者即八埏[yán]。”八埏,《淮南子》又作八殥[yín]。这里显示出的几个字的变化是,寅变为夤,殥又变为延和埏。

《老子》中有“埏埴以为器”。《荀子·性恶》也说:“故陶人埏埴而为器,然则器生于工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説文·土部》:“埴,黏土也。”从字音字形字音上推断,“埏埴”的埏是炎的通假字。各家辞典都把这个字解释为“用水和土”,显然是错误的。不但现代的字典和词典错误比比皆是,就是许慎的《说文解字》错误也不在少数。这是因为许慎生在东汉时期,秦朝时开始的书同文政策已经执行了三百年了。数目庞大的文字已经丢失了。许慎只能将当时存世的极少数的文字编纂成《说文解字》,自己理解和认识不到的地方,那是非常多。

可以想见的是,方言有多少,文字字形就有多少。或者说,起初部落有多少,文字字形就有多少。例如,国家的国,保存在今天的楷书字形就有二十个,如果再加上已经丢失了的金文和甲骨文等更早期的文字字形,那就不知有多少个字形了。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司马迁推测项羽是舜的后代。重瞳子是什么意思?那是说这个民族的图腾符号里有两个大眼睛。唐和尧经常连在一起,虞和舜经常连在一起,这是么意思呢?

我们先看第一个尧字,其中透漏出的意思是,尧是烧的意思。 我们观察尧的甲骨文,是一个人守在陶炉前烧制器皿的意思。上面两个口,就表示陶制器皿。我们看器这个字,四个口就表示的是陶制器皿,中间一只犬在守护着这些已经烧制好的陶制器皿。到了后来,爻字上面的代表器皿的口,变成了三个土。字形发生了变化。《说文解字》说:“从垚在兀上,高遠也。”说明这个尧字在东汉时期就已经失去了它的本义。到了今天,尧字的音形义,完全和甲骨文没有联系了。

文章图片1

再看虞舜,虞在两周时期是管理山林的官员,这和它们的祖先有关系。虞是虎字头,这个字既和娱乐的娱有关系,也和舞蹈舞有关系。为什么呢?因为在虞舜时期,要时刻防止老虎等猛兽的侵袭,要时刻做好防范。这就是虞和舜,于是预防的意思,舜是舞蹈的意思,这个舞蹈是古人的一种戒备动物和外族入侵的军事操练性的训练,舞蹈的时候戴着面具,这个面具的作用,可能在打猎的时候具有恐吓牛羊等动物的作用。虞这个字是虎字头,就表示他们戴着老虎的面具,所以这个部落的图腾符号有两个老虎的大眼睛。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挖出的4000多年前的绿松石龙的头部,就是一个虎头面具。面具上有有两个清晰的大眼睛。到了司马迁的时候,就只留下了“重瞳子”的传说了。到了今天,演化出了预防和舞蹈娱乐的意思。古字的音形义完全丢失了。

文章图片2
文章图片3

夏字继承了虞舜的面具。许慎解释夏这个字说,是两手两足加了一个“页”。页的读音正和“虞”一样,“页”是舞蹈时戴的面具。可见夏朝几乎是继承了虞舜的传统,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这种舞蹈的传统还保留在宫廷之中。孔子有一次就气愤地说:“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文章图片4

夔[kuí]是夏的一个部落民族,或者是和夏同源的一个民族。从字形上看,好像在面具的上面还插了两根鸟的羽毛。《说文解字注》说:“(夔)卽魖也。即铉作神。疑神是。鬼部曰。魖、耗鬼也。”这说明所谓的鬼其实是夔部落的一个民族。《国语·鲁语》云:“木石之怪曰夔。”三国时吴国韦昭注:“或云夔一足,越人谓之山缲,或作臊,……人面猴身,能言”。《国语·鲁语》记载的“木石之怪曰夔”,意思是说生活在树木山石之地很奇怪的一个民族就叫做夔。《神异经·西荒经》:“西方深山中有人焉,身长尺许余,袒身捕鱼蟹,性不畏人。见人止宿,暮依其火以炙虾蟹,伺人不在而盗人盐以食虾蟹。名曰山臊,其音自叫。”韦昭“人面猴身”的看法只是从鬼的字形上去猜测,误导了后人。章太炎在《小学问答》中说:“夔即猴身,其字上象有角,下即'夔’字。'夔’亦母猴。则夔特母猴有角者耳。”唐兰在《殷虚文字记》完全赞同章太炎的观点,他说:“说文对夔的解释,或曰一足,或曰龙,或曰如牛,皆神话也。以字形核之,知必不然矣。”实际上,不论是“以字形核之”,还是从地下的出土材料来分析,“夔”和猴子没有任何联系。“夔”也好,“鬼”也好,都和河南偃师市二里头遗址挖出的4000多年前的绿松石龙一样,是头戴面具的一个奇怪的民族。至于“一足”,大家看绿松石龙的面具下面,只有一条足。甲骨文的鬼面具下面是一个一条腿的人形,所谓人形其实也是龙形。因为夏朝是龙族。

文章图片5

《老子》六十章说:“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不伤人。”就是说这些在西周时期,依然遍布各地少数民族后裔,不会危害社会。到了殷商时期,鬼方的势力也相当的大,殷高宗曾经征讨鬼方。鬼这个字的甲骨文,正是人的头上戴一个面具的形象。今天的这个字的读音和字形还在,可是含义却完全不一样了。

《诗经·商颂·玄鸟》:“天命玄鸟,降而生商。”“玄鸟”究竟是什么鸟?《说文解字注》“商”:“章省声。汉律历志云:商之为言章也。”商的古音,根据“照三归端”的规律,商要读端纽。例如:“是”音古读若“对”,“闪”音古读若“探”。“商”的古音该读什么呢?该读若[dūng]。这个音今天没有,最接近的音是什么?最接近的音读若敦[dūn]。敦和雕是通假字。《说文解字》雕:“鷻[tuán]也。”《康熙字典》鷻“鸟名,大雕。”商代甲骨文多次提到商的第七始祖王亥,有的地方,“亥”写作上隹[zhuī]下亥,正是身上站着一只鸟的情形。再从《说文解字》“章省声”的注解来看,“省[xǐng]”母,古又读“鹰”母。例如习,又读若“熠[yì]”。看来,“商”所代表的鸟类,绝不是森林里的小鸟小雀,而是雕或者鹰隼一类的猛禽。 商这个字在今天的商业、经商的含义,和“玄鸟”的本字就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图片6

再看一个字,周朝的周。周的始祖姬弃,就是“后稷”。根据《史记·周本纪》,弃“好耕农”,被帝尧举为“农师,天下得其利,有功”。从甲骨文和金文字形来看,周就是在田地里播种的意思,周就是种。可是今天周的意思是四周、周密的意思,和这个字的早期含义完全不一样了。

文章图片7

最后再提一下《乾卦》的乾字,这也是我们失忆了的一个字。详细的内容,前面的文章中,已经有所涉及,这里不再讨论了。

古代的一个字,往往有许多不同的写法,也就是说有许多的异体字。《吕氏春秋·观世》“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虞夏商殷周五代,部落民族多得不计其数。语言文字也复杂得没法搞懂。孙海波《甲骨文编》指出,“龙”有36种写法,“虎”有48种写法,“鹿”有49种写法,“马”有50种写法。容庚《金文编》指出,“寿”的金文有141种些法,“彝”的金文有201种写法。这还是有记录的字,上古时期,那么多的国家,字体究竟有多少种,读音又有多少种,其实今天已经没法搞清楚了。“龙”的写法,丢失的都算在内,何止36种写法,3600种都完全有可能。

知道了古代文字的失忆现象,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周易》《老子》等古代典籍产生和传播时语言的复杂性。那时候没有普通话,各地方言多种多样,十分复杂。要研究《周易》《老子》等古代典籍,除了这些认识之外,还要了解那时候人们的文化水平,老实说,识字的人都不多。解放以前,我们是五六亿人的大国,据说真正有文化的人,只有一万左右。商朝时期,据分析只有800万人口,周朝时期据统计有五、六百万人,那我们推算一下,识字的人能有多少呢。了解了这些背景,我们也就能理解孔子“君子不器”的用心良苦了。那到了今天,我们稍微大一点的城市,都可以达到好几百万的人数。人口千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就有十个。大家都知道,现在高等教育都几乎要普及开来了。说这些,就是要我们了解到,在那个时代,单从文字方面来看,要学习、记忆和传承《周易》《老子》等典籍 ,是多么不容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