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3日 星期二 晶晶打小就有一个坏毛病---丢三落四。归结原因,责任有晶晶的一半,也有妈妈的一半。记得妈妈曾经写过不止三次的文章,深刻追究丢三落四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育分析,但是每次事情过去之后,晶晶便再次学会遗忘,把前面妈妈说过的话,晶晶保证过的语言全部跑到九霄云外,晶晶依旧抬头望天,我行我素,该会拉的东西,依旧会拉;该会忘记的事情仍然会忘。 妈妈曾经为了这个事情苦恼过,困惑过。妈妈不明白,为什么晶晶总是在狠下决定要痛改前非的情况下,在时间老爷还没有消逝几天的情景下,晶晶便开始老毛病重放。 昨天早上,在要去幼儿园的当儿,妈妈要求晶晶自我检查一下书包,看看书包是否整理好了,看看是否有东西遗忘在家里了。经过检查,晶晶发现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本以为铅笔盒会落在家里,可是经过妈妈和晶晶一起寻找了N分钟后,妈妈便果断判断,晶晶的铅笔盒不是落在家里,而是落在幼儿园里。这样一分析,妈妈清楚的知道,晶晶上个星期五放学回家的时候没有仔细检查书包,导致书包里的铅笔盒不见了也不知晓。 妈妈有些生气。妈妈把晶晶叫到床前,妈妈严厉的询问了晶晶,铅笔盒在那里呢?会在家里吗?晶晶回答,没有。那会在哪里呢?妈妈继续问,晶晶说,可能在幼儿园里。在幼儿园里? 妈妈故作诧异,为什么会在幼儿园里呢?你上个星期五下课回家的时候,有没有仔细检查书包呢?妈妈问。晶晶忽然耷拉着脑袋不语。 见晶晶一直低头不语,妈妈便严肃的跟晶晶说,晶晶需要用语言来表达晶晶想要表达的事情,而不能用沉默,用低头不语来代替,这样是对妈妈的不尊重,不礼貌,妈妈不喜欢不礼貌的小孩,妈妈喜欢,懂事,诚实,实话实说,知错就改的小孩。晶晶愿意做哪种小孩呢? 晶晶开始有些委屈了,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要求晶晶看着妈妈的眼睛说话,而非用眼泪代替语言表达。晶晶终于带着哭腔说话了,晶晶说,妈妈,我忘记了。我星期五忘记检查书包了,铅笔盒应该是在幼儿园的,我知道自己错了,我以后会仔细检查书包,检查游泳包的。上课要安静的听老师的话,作业要认真做。回家要先做完作业,然后再看下书,看电视要先问过妈妈,妈妈同意了再看电视。。。 晶晶流利的把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完整的复述了下拉。妈妈便把晶晶楼在怀里,擦干晶晶的眼泪说,现在晶晶知道了,什么是必须记住的,不能遗忘的,什么是晶晶必须要自觉检查的,不能遗漏的,什么是晶晶必须按时完成的,不能忘记的。晶晶依旧是一个好孩子,值得妈妈喜爱的孩子。 在跟晶晶重复了很多遍那些话后,妈妈跟晶晶一起收拾好东西去了幼儿园。 昨天晚上回家,阿姨告诉妈妈,晶晶今天的表现很好。自己整理游泳包,自己洗澡,自己穿衣服,一切事情都走的尽然有序。睡觉之前,晶晶跟妈妈说,妈妈,我游泳回家后,就先做了作业,然后看书,自己玩了一会儿。妈妈背着晶晶偷偷的拿了晶晶的作业本翻开阅读了一遍,果然,晶晶的作业已经自觉完成了。 在睡觉之前,妈妈再次把今天的事情跟晶晶重复了一遍。晶晶再次印象深刻了一回。 今天下午4点半左右,妈妈接到晶晶的电话,晶晶在电话里告诉我说,妈妈,老师今天没有布置作业,所以我不用谢作业。妈妈告诉晶晶,如果老师没有布置作业,晶晶的确不用做。但是晶晶可以自己拿着书本看书,因为晶晶已经开始识字了,可以看书了。晶晶很自觉的说,好。 原来,晶晶的一些恶习,比如丢三落四,比如容易遗忘是可以纠正的,这样的纠正是需要爸爸妈妈耐心地,长期地,不断地提醒,重复的强调,知道这些正确的信息在晶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永不凋谢。 经过这次事情,妈妈也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要想晶晶彻底克服丢三落四的恶习,不仅仅依赖晶晶自己,同时需要爸爸妈妈一起努力,长期坚持不懈的提醒,强调,重复,而不是发生了一次事情后,便对晶晶来次“恨铁不成钢”的责备,之后便要无声息,不再重复,不再提醒。这样“一刀切”的做法非但不可帮助晶晶彻底改掉这个恶习,更会让晶晶把这种恶习当做习惯,重复错误。 如何帮助7岁女儿克服丢三落四的恶习,妈妈的经验教训便是,需要在一个比较长期的时间里,不断重复,不断提醒,不断表扬,不断激励,直到这些晶晶认为是正确的,是对的信息永远停留在晶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而不是让那些错误的,不对的信息乘虚而入,占领晶晶有限的脑海细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