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对人体非常重要,就如树根对树一样。养肾也是人们茶余饭后讨论的话题,但人们对于肾的了解并不是很多。今天我就带大家一探“肾”的究竟。
《素问·灵兰秘典论》云:“肾者,作强之官。”生活中,我们干农活或运动,最大的发力点是腰,而肾就在腰部,给予腰力量。中医认为,肾气通于脑,肾精充足脑力才会充沛,智力才会高。
(1)肾藏精:肾能够贮存、封藏人身之精,防止“精”的无故流失。肾中藏有先天之精,精化气,肾气渐渐充盛,牙齿头发等开始生长,人的生殖功能也渐渐完善。只有受到肾中精气的支持,才能具备生育能力。而当年龄过高、肾中精气衰减时,身体会逐渐衰老,生育能力也自然下降。
(2)肾主水:是指肾主宰体内津液的输布和排泄的平衡,如尿液的产生与排泄。肾主水是依赖肾的气化作用实现的,当肾气不足时,体内水液出现异常,导致水肿、尿少或尿多等症状。
(3)肾主纳气:是指肾具有维持正常呼吸的功能,即呼吸在肾的作用下变得气息深长。曾有一名慢性心肺功能不全的患者,其气息短促,呼吸表浅,活动后出现喘息不适、呼多吸少,这就是肾不纳气的表现。
肾脏内藏元阴、元阳(元阴、元阳分别是体内阴阳二气的根本),故被称为“水火之宅”。肾藏精,精化气,气分阴阳,肾阴濡养全身,肾阳温煦全身。
肾的功能如此强大,那么肾“虚”了,身体会出现哪些的信号呢?
腰是肾的府邸,受肾之精气的濡养。肾精充足,则腰脊有力。若肾“虚”了,腰部脉络失去濡养或温煦,会出现腰部酸软疼痛,疼痛隐隐缠绵,酸胀乏力。
典型病例:肾阳虚腰痛
曾有一名患者,腰部酸痛 1 个月,还伴有腰部喜按、喜暖,腿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欠温,少气乏力,舌淡胖苔白,脉沉弱。这就是肾“虚”引起的腰痛,而且是肾阳虚不能温养腰府所致。于是予以温补肾阳的药物治疗,服用后腰痛明显减轻。
五更泻,即凌晨 3 ~ 5 点拉肚子。这是因为“天人相应”的影响。黎明之前,自然阳气复苏,人体内阳气受到感召开始振作,与阴寒之气抗争,而此时人体出现泄泻,就是通过排便来驱逐一部分阴寒之气;同时也是因为肾阳不温煦脾土,运化失常所致。
典型病例:阳虚泄泻
某患者腹泻一周找我诊治。四诊得知,其每天于凌晨 4 点左右感觉腹中疼痛,解后痛减,其余时间未有不适,喜喝热饮,手足欠温,舌苔白,脉沉。这是肾阳虚,因肾阳虚衰,不能温煦脾土,运化失常所致。予以温肾止泻汤药治疗,服药当天腹泻明显好转。
晚上睡觉小便次数增多,俗称“起夜多”,这也是肾“虚”的信号之一,是因为肾主水的功能异常了。假如夜间小便次数超过 2 次,需要考虑肾虚的可能。
头发的生长,根源于肾,肾精化血,精血旺盛,则头发浓密润泽。“肾其华在发”,意思是肾精的盛衰可显露于头发。当肾“虚”时,头发失去了“土壤”,就开始变得无光泽,变白,甚至脱发。
人体出现眼睑水肿、黑眼圈加重,或面色黧黑、耳轮焦黑,或牙龈萎缩、松动,或头晕耳鸣、失眠多梦,或健忘、记忆力下降、精气神差等表现,都可能是肾“虚”所发出的信号。
这些信号需要我们密切关注,及时治疗,使肾不再“虚”。但肾虚分阴虚、阳虚,须辨别清楚,才能进行针对性地补肾。
无论是肾阳虚,还是肾阴虚,都有共同的表现,即腰膝酸软或疼痛、头晕耳鸣、夜尿增多、多梦等症状。
肾阳虚有别于肾阴虚的表现是偏于“寒”,如畏寒怕冷、手脚冰凉、舌质淡、苔白等。同时肾阳虚还伴有自汗、男子阳痿、女子宫寒不孕及经少、经闭等表现。
生活中,肾阳虚患者可以多吃羊肉、牛肉、韭菜、辣椒、葱、姜、龙眼等温补肾阳之物,也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金匮肾气丸,或腰部艾灸补阳益肾散寒。如果经常五更泄泻,可以服用四神丸温肾散寒止泻。
肾阴虚则偏于“热”的症状,如潮热盗汗、五心烦热、咽干颧红、尿黄便干、舌红少津等,男子肾阴虚还可伴有阳强易举、遗精,女子则是经少经闭,或见崩漏。
肾阴虚的人可以食用鸭肉、甲鱼、藕、莲子、百合、枸杞子、木耳、葡萄、桑椹子、山药等食物,也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六味地黄丸。
当然,肾虚也可能不是单纯的肾阴虚、肾阳虚,还可能是肾阴阳两虚或肾中精气不足的情况。因此,出现肾虚的信号后,简单调养效果不大时,应立即找专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足浴水温应在 40℃左右,泡 5 分钟以上,双脚还须不停地互相摩擦。足浴可以刺激足部肾经的穴位,具有一定的养肾作用。
涌泉穴,位于卷足时足前部的凹陷处,是肾经的要穴,通于肾。经常按揉涌泉,能够起到强肾的效果。我们日常还可以扭腰进行强肾(扭腰方法见于《动一动,养养你的“精气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