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0万德军围攻苏军,莫斯科战役有多惨烈?斯大林如何绝地反击?

 申家书屋 2022-08-07 发布于广东

苏联的危机

1941年,纳粹德国在希特勒的策划下,开始执行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战役方案--巴巴罗萨计划。按照德军的计划,他们将在未来的3个月时间里,将苏联这个庞然大物彻底击溃。

6月22日,德军出动190个师向苏联大举进攻。得益于德军掩盖进攻意图的准备工作十分完善,苏军被打得手忙脚乱,以每天被推进300公里的速度损失国土,很快,苏联首都莫斯科便处于兵临城下的窘境。

但在莫斯科保卫战后,苏联奇迹般地反败为胜,抓住了喘息的机会。那么,这次战役有多惨烈呢?在180万德军围攻的情况下,斯大林是如何绝地反击的呢?

这一切都要从基辅会战说起。经过德军前期装甲部队“闪击战”的操作后,苏联的欧洲国土大部分沦入敌手,此时摆在德军面前的有两个方案:优先进攻基辅,夺取苏联的粮食基地与工业基地;或者优先进攻莫斯科,直接攻破苏联的首都。

希特勒在此时选择了进攻基辅的战略,不得不说,此时德军战线的战斗力几乎令苏联绝望,7月19日,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便开始了对基辅的包围,而苏联方面,斯大林却由于基辅的重要性过大,在撤离基辅苏军的问题上犹豫不决。

最终,这些苏军都陷入了德军的包围,以至于遭到残酷的围歼。仅基辅一战,德军就围歼了70万苏军,被希特勒洋洋得意地称为“史上最大规模围歼战”。打下基辅后,德军的下一个目标自然就是政治意义非同寻常的莫斯科了。

觉醒的苏联

此时,苏联已经到了悬崖的边缘,所幸斯大林的头脑终于在危局前清醒了下来,他先是重新启用了之前力主撤离基辅的朱可夫,承认了自己的战略失误,随后斯大林向人心惶惶的苏联人表示,自己将会留在莫斯科,与苏联首都共存亡。

斯大林留在莫斯科的消息传出后,的确起到了稳定军心的效果,苏军抓紧时机,在莫斯科进行战备工作,准备迎接德军的进攻。

幸运的是,在10月,苏联西部的降雨量比往年多了不少,德军装甲部队的闪击战效果大打折扣,不少战车坦克均陷于烂泥之中不可自拔,这为莫斯科的战备赢得了大量时间。斯大林还将西伯利亚的25个师调回莫斯科,准备在这里决一死战。

11月,德军终于从烂泥中爬了出来,180万大军兵临莫斯科城下,莫斯科战役爆发。苏军凭借之前修建的坚固工事顽强抵抗,其抵抗烈度令德军始料不及--他们都以为苏军已经被这几个月来的战事打光了斗志。但每个苏军战士都清楚,自己的身后就是莫斯科,苏联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更让苏军斗志昂扬的是,11月7日,苏联领袖斯大林坚持在战火纷飞的情况下举行阅兵仪式。在莫斯科红场,一列列苏军迈着整齐坚定的步伐,直接通过红场,与莫斯科郊外的德军进行血战。而斯大林也在红场进行了演讲,他表示,自己将会于整个苏联的人民奋战到最后一刻,而他也相信,苏联人民必然会击败身为入侵者的德军。

苏军的反攻

经过斯大林的动员,苏军的意志力已经变得比钢铁还要坚强,而苏军元帅朱可夫的优秀战术也是苏军坚持下来的重要原因。他敏锐地察觉出德军远程火力强大、近战火力一般的特点,命令苏军采用“脸贴脸”的近战交火战术,力求“把冲锋枪贴在敌人脑门上开火”。

这的确是德军的弱势,由于德军此前都凭借强力的武器摧枯拉朽,反而对单兵近战火力的注重大幅下降了。因此在莫斯科战役中,苏军果断的贴脸战术使德军的大炮难以发挥优势,双方陷入了拉锯战与消耗战。

打到12月时,苏联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此时德军才发现,苏联的冬天远比想象中还要寒冷。德军的大量重装备甚至都被冻住了,根本无法使用。再加上德军这段时间过于注重进攻,战线拉得过长,因此出现了补给困难的窘境,德军在莫斯科的战役隐隐出现了败相

朱可夫再度捕捉到了战机,他调集苏军反扑德军防线,并且对德军的坦克部队进行了优先清理。这些德军坦克的士兵们为了在寒冷中取暖,不惜将燃油取出燃烧保暖,因此坦克实际上与废铁无异。

最终,德军装甲部队元气大伤,不得不撤离莫斯科城下,其余德军也纷纷撤离了风雪中的莫斯科。莫斯科保卫战以苏联的胜利告终

在此次莫斯科保卫战中,德军损失70万人,3,000辆坦克,2,500门火炮,各种车辆1.5万辆,首批入侵苏联的精锐部队就此损失殆尽。

而苏联虽然也付出了伤亡100万人的代价,但成功守住了莫斯科,为苏德战场赢得了喘息机会,也为接下来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转折点埋下了伏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