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经常有患者问,吃羟氯喹视力变差怎么办?小编发现原来很多患者对羟氯喹还不太了解。今天就一起和小编来了解一下我们的老朋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基础用药——羟氯喹。羟氯喹,临床上多指硫酸羟氯喹片,它是一种4-氨基喹诺酮类抗疟药,1955年就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为治疗SLE的药物。别看羟氯喹年纪长,它的治疗效果可是越来越“新”,一开始,羟氯喹仅作为一种抗疟药使用,21世纪初,羟氯喹被《柳叶刀》杂志推荐为SLE治疗的基础药物[1],2019年,《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将羟氯喹推荐为狼疮肾炎治疗的基础药物[2],意味着羟氯喹的应用越发广泛,同时有研究指出,羟氯喹能够有效改善肾炎患者的远期预后,减少肾脏的损害。 羟氯喹治疗SLE的机制目前还无法阐明,有研究认为羟氯喹能够稳定溶酶体膜,影响Toll样受体,减少促炎因子释放,改善对机体免疫系统平衡的影响[3]。简单来说,SLE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容易被“破坏份子”——促炎因子影响,而羟氯喹具有“屏障”作用,能够阻断“破坏份子”干扰免疫系统,因此能够调节免疫系统平衡。 (1)缓解免疫功能紊乱:SLE患者常伴随着免疫功能紊乱,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能够有效促进免疫系统重建;(2)皮肤保护:羟氯喹能够抑制暴露在紫外线下的SLE患者免疫T细胞的激活,阻断皮损和正常皮肤对于紫外线的吸收[4],相当于“保护伞”的作用;(3)孕期安全性高:羟氯喹是SLE患者妊娠期的安全用药,能够降低早产风险,还能够预防胎儿心脏传导阻滞。2016年欧洲抗风湿联盟指南推荐,将羟氯喹推荐为SLE患者妊娠期用药[5];但需要注意的是,服用羟氯喹后,哺乳应谨慎,因为羟氯喹会通过母乳分泌[6],可能影响胎儿安全,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4)抗血栓:SLE患者在接受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常常会出现血脂水平异常升高的情况,增加了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研究指出,羟氯喹与泼尼松联用后能够降低血脂[7]。尽管羟氯喹在治疗SLE中表现出这么多的优势,但不代表它“脾气温和”,没有任何副作用,羟氯喹还会带来这些不良反应:头晕、头疼、食欲缺乏、恶心、腹痛、耳鸣、色素沉着、过敏、心肌毒性等,但这些反应都较轻,一般停药后会自行消失。羟氯喹的毒副作用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眼毒性,会造成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角膜沉积、调节反射障碍。虽然羟氯喹眼毒性一直被提及,但是患者无需太过担心,因为研究指出,羟氯喹造成的眼部病变概率较低,使用5年内眼部病变的概率为1.1%,使用15年以内的眼部病变概率为2%左右,但在使用15年以上眼部病变的概率显著提高[8]。 影响羟氯喹眼毒性的因素有这些:药物剂量>5mg/kg/d(通常200mg/d);持续用药时间大于5年;合并肾功能损害;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或者CYP450酶抑制(如他莫昔芬);既往眼睛病变史[9];肥胖。我们都知道“是药三分毒”,而正确服药能够最大程度减轻羟氯喹的毒副作用,根据上面的描述,小编为大家总结了服用羟氯喹需要注意的事项。在使用羟氯喹前进行眼底检查,若已经出现眼底病变,则不用羟氯喹; 把握羟氯喹的每日剂量和累积剂量。控制在日剂量≤400mg/d,累积剂量≤1000g;强化眼底筛查,尤其是有既往视网膜病变史、年龄>60岁、伴有肝肾疾病、肥胖的患者,最好每年进行至少一次眼底筛查(间隔可以为3~6个月)。包括眼底黄斑区评估、视敏度、输出裂隙灯、眼底镜及视野检查[10]。(1)谨慎与H2受体阻滞药(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同时服用,以免影响羟氯喹血药浓度,如需要同时服用,最好在间隔3h后; (2)与含金属离子的药物(如硫酸镁、氢氧化铝、硫酸亚铁糖浆、葡萄糖酸钙、葡萄糖酸锌)合用,应间隔6h;(3)避免与抗生素、降糖药、万古霉素、华法令等药物同服;(4)羟氯喹服用初始剂量为400mg/d,当服用两三个月后可以在医生评估下逐渐减至200mg/d;(5)羟氯喹可能导致胃肠道反应,因此建议在饭后服用。羟氯喹是治疗SLE的基础药物之一,其应用广泛,对皮疹、肾炎等症状均有显著的疗效,但在服用羟氯喹时,最好进行眼底检查,同时控制剂量,以预防视网膜病变。同时,要注意避免与一些药物一起服用,以免影响疗效、增加羟氯喹毒性。 参考文献: [1]Takezawa K , Ueda-Hayakawa I , Yamazaki F , et al. Successful treatment with hydroxychloroquine for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with cutaneous involvement accompanied by a xanthomatous reaction[J]. Lupus, 29(1):79-82.[2]刘志红. 中国狼疮肾炎诊断和治疗指南[J]. 中华医学杂志 2019,99(44): 3441-3455.[3]赵慧霞, 王彩虹, 罗静,等. 羟氯喹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研究进展[J]. 中国药物与临床, 2012, 12(7):2.[4]张羽, 杨静. 小剂量激素联合甲氨蝶呤、羟氯喹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J]. 西部医学, 2010, 22(11):3.[5]刘磊, 邹和建, 薛愉. 《2016年欧洲抗风湿病联盟痛风治疗指南》评析[J]. 上海医学, 2016, 39(9):3.[6]束庆, 葛泳含, 魏禺,等. 自身免疫病患者乳汁中羟氯喹的浓度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20, 24(6):8.[7]杭元星, 任天丽, 周红霞,等. 羟氯喹对类风湿关节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和血脂的影响[J]. 江苏医药, 2018, 44(1):3.[8]黄鑫涛, 林惠娥, 郑茹萍,等. 羟氯喹致眼毒性的文献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2019, 28(1):5.[9]安媛, 何燕玲, 贾园,等. 长期应用羟氯喹治疗风湿免疫病眼部安全性的前瞻性研究[J].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9, 13(3):3.[10]闫琳毅, 张海艇, 林玮,等. 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使用羟氯喹治疗的安全性[J]. 中华临床免疫和变态反应杂志, 2015, 9(4):262-2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