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类封神了?无精子无卵子培育胚胎,真能无中生有创造生命?

 姿势分子_ 2022-08-07 发布于辽宁

很多人都设想,人类的科技发展到某一天,将会完全无中生有地创造生命。没想到,这个“未来”来得有点早。

最近,以色列科学家宣布,他们在没有精子、没有卵子、没有子宫的情况下,竟然创造出了一个胚胎!“创造生命”,人类真的封神了吗?

很遗憾地告诉你,这件事没有那么神奇。这项新发现的具体内容,我们一会再解释,首先要给大家科普一些基础知识。

我们知道,作为有性繁殖的生物,生命延续的方式通常是父母的精子和卵子相结合,形成受精卵,然后在母体的子宫内进行发育,最终变成一个新的生命。

这个过程确实是大自然的奇迹,毕竟受精卵只是单独的一个细胞,竟然能逐渐生长出鼻子、眼睛、四肢、心脏等各个部位。但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太多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过程,叫细胞分化。

我们做一个比喻:受精卵就像是一个小学生,上学的时候什么都要学,语文、数学、英语、美术、音乐、体育,甚至还有一门自然课能涵盖以后接触到的自然科学的方方面面。有了这些基础,这个小学生未来才有无限的可能,他可能成为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艺术家、科学家等等。

但是,他现在的知识不足以在任何一方面取得任何成就,也不会在任何一项中取得足够大的成就(小学就攻克癌症的案例除外)。

到了大学,情况就不一样了。他会选择专业,主攻这个方向的知识。他可能会学习物理,成为物理学家,每天钻研物理知识,甚至可能未来拿到诺贝尔奖。

可是,这个时候你让他再通过学习,成为其他领域的专家,就不太可能了。由于理性思维的惯性,他很难成为文学家;由于手指比较僵硬,他不太可能成为钢琴家;由于没进行过大量锻炼,他无法在奥运会上参赛。

也就是说,全能和专精本来就是一件矛盾的事,在正常情况下是无法兼得鱼和熊掌的。

这就要说回到人体的细胞了。受精卵在子宫内的发育,就是不断分化的过程,也就是让自己的后代变得越来越专业。有些细胞在心脏发挥作用,有的细胞在眼睛内观察世界,有的细胞在大脑中传递信息。

它们拥有了自己最擅长的技能,但已经失去了全能性。尽管它们都是同一个人的细胞,拥有着相同的基因,但是其实外表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当然了,小学和大学之间还隔着初中、高中这样的阶段,受精卵和分化后的细胞之间也隔着早期胚胎,胚胎干细胞,干细胞等等阶段。干细胞就像是中学生,虽然学的内容比小学更细了,但是只要还没“填报专业”,仍然有无限的未来。

这一次科学家做的实验,就是这样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Jacob H.Hanna教授和他的研究团队借助的,就是原始态胚胎干细胞构建胚胎模型,使其进行培养,从而进行分化的过程。而且,他们培育的也不是人类的胚胎干细胞,而是小鼠的。

我不是说这项研究不牛叉,只是科普一下,这件事还没有神奇到离谱的地步。

在8月1日的顶级期刊《细胞》上,研究人员介绍了他们的研究。实际上,这个实验也不能说顺利,因为在实验过程中,大部分胚胎在很早的时候就死亡了。不过,也有少部分成功地生长了8.5天,这样的成绩也是人类此前从未达到过的。相当于小鼠妊娠时间的一半,这些胚胎的发育还是很不错的。

并且,这部分比较成功的胚胎和正常的小鼠胚胎相似度达到了95%,甚至已经长出了胎盘、脊椎和大脑的雏形、消化道、跳动的心脏。从这一点来说,确实有点类似于“无中生有地创造生命”。但这里必须要打上引号,因为这个“生命”根本没有真的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但是在接受《卫报》采访的时候,Hanna也明确表示,他们培育出来的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小鼠胚胎,这个“合成胚胎”是无法真正在小鼠子宫里出生的,这也是他们搞出“人造子宫”的原因。

实际上,这个小鼠胚胎体外培养系统是他们以前就研发出来的,此前他们用这个系统培育过真正的小鼠受精卵,并取得了成功,所以这一次更进一步,换成了胚胎干细胞。

母体的子宫不仅要给胚胎提供营养,还会释放出不同的化学信号,这些信号才是指导细胞分化的关键。因此,研究人员还模拟出了这些信号,诱导胚胎进行分化。

当然,这不代表本次研究毫无意义,恰恰相反,他们的成果令人兴奋。说真的,你不会真的指望着人类在未来真的无中生有地创造生命吧?实际上,能够培育出分化的各个器官,就已经意义重大了,这项技术可以在未来帮助我们培育出大量的人体器官,给需要的人进行移植。

咱们知道,每年有无数人等待着器官移植,甚至因为等不到而遗憾离世。今年年初的时候,美国甚至有人因为等不到捐献的人类心脏,接受了猪心的移植手术,最终还是不幸死亡。

因此,如果这项技术能够在未来应用到人类的胚胎干细胞中,科学家就有望按照需求培育出大量的心脏、肝等各个器官,彻底解决这个难题!他们的确没有完全凭空创造出生命,但却有可能在未来拯救生命。如果这项技术真的能够应用,那么诺贝尔奖应该也不成问题了。

不过,这样的研究也会最终带来伦理问题,毕竟凭空创造一个有机体虽然不是真正活动的生命,但在人类胚胎细胞上动手脚也是有可能引起诸多麻烦的。也有科学家呼吁,人类应该趁早建立起法律和伦理框架,更新现有的法律法规,避免未来不必要的麻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