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安石的一首禅诗,道出心灵的故乡,灵魂的归宿

 绿窗花影 2023-06-12 发布于浙江

文/绿窗花影

图/山水清音

“对我来说,内心宁静的话,守着几棵树一样可以过一辈子。它们可以成为永久的知己。山色这么美,看一整天也不会厌倦。得到的愉悦,远胜过赚一千万,开奔驰和宝马。”——《得未曾有》。

没有一点慧根的人,无法说出这番话。

选择宁静淡泊,把富贵名利当作浮云,把自然草木认作故乡。这是一个摄影师的故事。他四十岁时,回归田园乡居,结婚生子。每日早起,去林中拍雾,拍四时景物,孜孜追求完美。艺术是滋养灵魂的源泉。

使人想起米勒,三十五岁携家迁居巴黎郊区,一住就是二十七年。劳动与作画两不相误。在原野上劳作,获得心灵的舒坦与自由。米勒远离了他认为是杂乱荒芜的城市,得到了属于他的成功,而名扬天下。

繁华盛世,几多诱惑,几多浮躁。偶尔走访山林,亲近草木,是城里人的向往。而真正把家安在僻静乡野,又有几人能做得到?不仅需要天时地利人和,还需要一点点财力。

遥远的山村,仿佛遥远的梦境,美丽飘渺,可望而不可及。

而在古代,辞官归隐却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北宋时期,五十五岁的王安石,告别了叱咤风云的官场生涯。意味着纷芸的过往,终于落下了帷幕。余生时日不多,返璞归真才是最好的归宿。

他在南京郊外,修筑了一处“半山园”,自号半山居士。此地距城里七里之遥,距钟山也是七里之遥。可往返于红尘与山林之间。换成现在,也是人们梦寐以求的寄身之所。

晚年的王安石,皈依佛门,笃信佛教,写下了不少禅诗。对于悠悠青山,尤其情有独钟。近水楼台的钟山,更是他常去的地方。

“随月出山去,寻云相伴归。春晨花上露,芳气著人衣。”

正如他所写的诗句,王安石寻云伴月,流连于山色花影之间 ,悠游山水,一身芬芳诗意。

闲逸隐居期间,他还写下了一首绝妙的禅诗,短短二十八字。其中一个“山”字,被重复出现了八次。不觉得突兀,且如行云流水般自然。

《游钟山》

北宋 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

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

山水空流山自闲。

译文

终日看山都不觉厌倦,

还想买山终老于山间。

山花落尽时山依旧在,

溪水自流,山自安闲。

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

辛弃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王安石说,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郭熙说,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

山,在文人墨客的笔下,风情万种,撩人心弦。它使人不爱不罢休。

曾经心怀天下的变革家,迟暮晚景之际,早已不再过问世事。他把满腔深情,倾注于令人仰止的青山。

此心安处是吾乡。青山是他心灵的故乡,也是他灵魂的归宿。

他甚至动念,想要买山。

只是一句打趣的话而已。因为情深所至,就想拥有它,耳鬓厮磨,朝夕相处。

山,其实不必买。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晚年悠闲,王安石终于有大把的时间,可忘情于山水之间。

山花落尽山常在。绚丽的山花,纷纷飘坠。花瓣委落尘土,或随流水而飘逝,殊途同归,化为虚无。

荣枯变幻,生死相替。正如人世间的荣辱得失,贫富贵贱,兴衰变迁,皆反复无常。

山花溪水兀自流逝,只有青山悠悠,亘古不变,岿然屹立。

繁华落尽见真淳。始终不变的是青山。它就是我们的本心本性。如果能保持淡定从容,就不被世俗名利,沉浮往事,各种琐碎所扰。

史上有名的王安石变法,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他的晚年,这份爱山的情怀,值得回味。

北宋黄庭坚,著名文学家兼书法家,他评论王安石:

“余尝熟观其风度,真视富贵如浮云,不溺于财利酒色,一世之伟人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