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古代的小说或是古装电视剧,经常会看到有一类称呼,叫做“员外”,通常指带的还都是一些年岁比较大的乡绅老者。那么“员外”这个词到底是怎么由来的,最初又是什么意思呢? 其实所谓的“员外”,最早是官职的一种,全称叫做“员外郎”。意思是“额定属员之外”。从古代《周礼》以来,再到各朝各代的职官制度加以规范,中国古代的官职体系相对健全,不同的官职有多少属员官吏,都有着明确的规定。但是有的时候出于各种需求,皇帝会额外任命一些人,这些居于此位,却没有“编制”的人,就是所谓的“员外”。昨天提到过的周兴嗣,他以文采出众侍奉梁武帝,他就是一个“员外”。 唐代之后,中国流行尊称,把一些过去属于达官显贵的称呼下移,比如对医生称呼“郎中”“大夫”,对乡绅土豪称之为“员外”——尽管他们本身并没有实质的任职。这就是员外一词的由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