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家专栏】 鄢东良|月 光 电 影

 新锐散文 2022-08-07 发布于河北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我的散文集《时光底片》面世了,心里有几句话想说一说。
写作历史文化散文,是需要做足功课的。作者不仅要查阅历史文献资料,还要有耐心和韧劲“沉下去”,譬如要化不少时间走访健在的老人,实地考察古遗迹留痕,真正了解一方风土人情等等,要做到恼勤,脚勤,手勤,因此可以说创作灵感就产生在其间。我近几年的创作实践越发感受到它所带来的匪浅益处。
散文是一种涉及广泛的大文种,不仅可以写过去也可以写当下。写历史文化散文不能乱塞历史,一篇散文是否有感染力和生命力,归根到底是作者是否用了真心和真情,书斋里坐坐不一定能写出让人过目不忘的文字。这也是我正在创作中感悟和学习探索的。

月 光 电 影

我定居的小城里的一家电影院那几天正在播映一部战争大片,被友人盛情约去看了一场。说实在话,当下人们在家里就可以电视频道里点播自己钟意的影片和电视剧,手机屏虽小,亦可下载随时观看。像我这种空闲时喜欢看书的人,影院是久违的。
那晚朋友把我领进2号播映厅,入场前扫了微信支付码,每人票价近60元。2号厅面积特小,我在电影开映前大致数了下座位,最多只能容纳七、八十名观众。也许是这部“大片”播映的最后一场了,到场的观众只有三十几人。松软的淡黄色布质沙发,宽银幕恢宏的电影画面,震耳欲聋的立体音响,可是带给我的并不是一种放松感,却莫名地有了一种说不清楚的紧张和逼仄感。
在往家走的路上,我深深地呼吸着夏夜室外大自然中的清新空气,慢慢地回忆起我少年时代在农村“晒谷基”上看电影的情景。曾经占据过我年幼心灵的兴奋、快乐、逍遥,勾起了我的怀念、喜爱和向往。
那时我还是一个读小学的孩子,随在农村工作的父母住在一个叫“东皋”的大村庄。那时乡村的夜晚是很静寂的,男人们干完了一天的农活,都早早上床休息,无事一般不会走出家门。女人们在15瓦的电灯光下,做着针线活或择些第二天吃的蔬菜之类的事情。像我就和别的孩子不同,父母晚上常要外出(开会之类),我只能在昏暗的灯光下反反复复翻看那几本边角早已破损的“小人书”。
每当听到村中有人说“今晚有电影”,那是让我眼睛发亮的好消息了。太阳刚落到青岗山后面,晒谷基上就已摆满了竹椅、长板凳和矮凳。我的同学阿勇是我很要好的伙伴,他人机灵,很懂得抢占先机,放下书包就分几趟把椅凳从家里搬到观影最佳位置摆下,然后才蹦蹦跳跳回家吃完晚饭来呼唤我,我的“座位”总是他为我留好的。

露天电影的银幕四角是用绳子撑开的,上面的两角系在高高的杆子上。音响靠一个大音箱,一场人安静下来后,电影里的人物对话和音乐都能听得很清楚。放映员在放映过程中还会停下来换胶卷盘子,这时候有淘气的孩子会用脑袋和手去挡放映机射出的灯光,在银幕上留下滑稽搞笑的身影,惹得大家哄然大笑。
50多年前的夏天我觉得没有眼下的夏天热,尤其是夜幕降临后,天空上隐隐约约闪烁着数不清的星星,月亮升上来洒下柔和的银光。电影开映前,老人们轻摇着麦杆扇,为孩子们驱赶蚊虫,清凉的夜风携着田野里泥土和畜肥混合的特殊气味,一阵阵拂过来,让人觉着习惯和惬意,一场子人都笼罩在轻松愉快的氛围里,仿佛是在过年节。
我记忆中第一次看到用彩色胶卷拍摄的电影是《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这是一部拍摄于1960年的戏剧片。
我大概还记得这部电影的主要剧情,讲的是前往西天取经的唐僧师徒四人路过白骨岭,白骨精想吃唐僧肉,就在路上设计堵截抓捕。师徒都饿了,唐僧命大徒弟孙悟空去找些吃的。孙悟空见白骨岭妖气冲天,便在外出找食前用金箍棒在地上画出一个金圆圈,叮嘱师傅不得走出圆圈。派出去探路的二师兄猪八戒却偷懒睡觉,被孙悟空发现后回来还说了谎话。妖怪白骨精用障眼法先把自己变成少女,被孙悟空识破后又变成少女的母亲,再被识破又变成少女的父亲。被迷惑和激怒的唐僧见孙悟空“杀”死了这一家人,就念起紧箍咒惩罚孙悟空并把他赶走。人妖不分的唐僧和他的两个徒弟,在没有孙悟空保护的情况下终被白骨精掳走。在千钧一发之际,以白骨精为首的这群妖魔终被从花果山赶来的孙悟空彻底消灭了。

这部精彩的戏剧电影里,运用的许多特效、特技让我看得目瞪口呆。长大后我也常常从电影里见到不少电影特效、特技画面,但总觉得没有《孙悟空三打白骨精》里的逼真、神奇和刺激。尤其是孙悟空吹拂手掌上的一撮猴毛,就立刻变出无数小孙悟空以及那电光火闪间的遁地术和特写的孙悟空的一双火眼金睛,都深深地烙在我的脑海中。这部电影呈现出来的精湛创作艺术手法,有一种让我感到至今没有被超越的感觉。
这部优秀的电影,在1961年被评为第二届电影百花奖最佳戏剧影片奖。毛泽东主席还在观影后写下了一首题为《七律·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的诗:“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骨堆。僧是愚氓犹可训,妖为鬼域必成灾。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可见这部戏剧电影中蕴含的深刻的哲学思辨和为人之道,是触动了伟人的革命斗争实践经验的,这也证明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的传统文化,是具有重要的育人、化人的功能的。
一场少年时看过的露天电影,一部取材于《西游记》故事的戏剧电影,让我在长大成人后不断回味中,真正理解和感悟出了一些人生道理,做人行事要善于擦亮双眼、明辨是非,而不要被一些东西蒙蔽了眼睛和心智。我相信反映出如此真善美又易懂易记的传统文化艺术精品一定会大受人民群众喜爱的。
提笔写这篇文字时,我抬头望了望窗外的星空,恰好有一轮夏夜的半弦月高悬在天空,我心里想,干脆就取题为“月光影院”吧。如果此刻在农村的某处开阔地上,在城市的某个公园里,在某处旅游景区,已有一场在月光下放映的电影,那该是一件多么美妙的事情啊!让电影走下高票价,百姓们不用支出昂贵的观影钱,而且露天电影空气又通畅,对健康有益,这是室内电影院无法比的。如果听到哪里有露天电影放映,我是非常想去重温一下的。

作者简介:鄢东良,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理事。出版有散文集《石榴红》.《时光底片》等多部。作品被收入多种文集和中小学语文课外辅助教材以及语文模拟试卷。


REVIEW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