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耳相传、心心相授”——贊杨门古传太极拳单操

 杨门单操太极拳 2022-08-08 发布于辽宁

下面这篇文章,是会员区小米丹的原创。小米丹以前打陈氏太极拳套路,一年前开始习练杨氏太极拳单操。作为华夏大地太极拳习练大军中,为数不多的“小众”群体中的一员,她的发声,或许会让我们从一个全新的视角,来重新审视华夏先贤们,为我们后人留下的这份宝贵的文化遗产。

关于偏见

前几天,我们的大群(国庚起太极散手群)里,有个人说他打了20年的太极拳,都没有听说过太极拳里还有太极拳单操这个词,更不知道太极拳单操里面涵盖了什么东西老师回答说,那他能进我们这个群,认识自己所不了解的领域,是一件挺好的事儿。

但是,遗憾的是,如果一个人带有偏见的去质疑一件事,而且这个偏见使得他不能保有平和的心态去表达自己的观点、也不能接纳新的信息,他就走向了偏执;如果一个人带有偏见的去质疑一件事,使得他不能清空自己原有的认知体系,内心里就没有地方接纳新的认知。所以说,偏见比无知更可怕,偏见比无知距离真理更远

放下偏见,放下原有的知识体系,我们可以从另外的视角看待世界,看待武术。

想真正了解杨门古传太极拳单操觉和感到她的存在,就要放空内心,找到自己本来就有的觉感 

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事物没有文字记载留世,就是没有证据?就是否认她的存在吗?就没有存在和被传承的真实性吗?

——我觉得,如果一个人满心偏见,又没有自我的觉和感,就会武断的下结论的这样说。

觉和感

一、觉感——自身的觉和感之力可以引领我们找到杨门太极拳单操,因为古传单操她真实存在

习武就是修身,修身就是要恢复我们与生俱来的-感-悟(递进有层级,所以这里我们不说“感觉”)。觉的能力是最低层次、也是最容易找到的。

对,我说的就是“觉感到她的存在~记得师叔说过,他那一天就鬼使神差的坐公交车去了离家挺远的一个公园里,看到一些人在练拳,他的内心非常欢喜,心告诉他——“对,要找的就是这个了”。后来,他现在的大师兄就是孙老师,他的老师就是国庚起师爷了。他说,那一天,“真的很巧”,冥冥中就是像被带领到那儿的~~在一个对的时间去了一个对的地方,遇到了要找的队伍。。。;

觉,就是当我们手被烫了一下,自动快速缩回。。。他是人本能的反应力,她是不动心的。她分为听觉、视觉、味觉、触觉、嗅觉。。。即便是本能,我知道有的人是丧失或者部分丧失的。。。,比如嗅觉,有些人得一次重感冒就丧失了嗅觉;

感,有心字底,所以古人认为是动心的,比有更高层级的能力。就像射击运动员大多是近视眼,但依然能打中靶心;足球运动员起脚射门的瞬间,是不看球门的,此时的方位和动作都装在他们的心里;比如钓鱼,鱼在水底,你看不见,但你知道它在哪,并且准备咬钩儿了,这都是心的敏感。所谓“心有成竹”,也是动用了“心神”。有了完整、敏锐的觉和感,无论射击还是踢球、钓鱼。。。,都能明确知道自己追寻的目标在哪里。。。当一个人恢复了觉和感,他(她)就能找到真正的杨门太极拳单操的传承。}}}

对,我听到了——你说靠个人的觉和感的能力找到(证明)杨门太极拳单操的真实存在,这说法太“扯”了。。。难道杨门的真传——线下能打的杨无敌的功夫,在传承上既没有功夫的文字记载,也没有能说的清楚的师承?(像家谱一样的姓字名谁、出生年月、出生地点,拜师与授徒。。。)难道只有道听途说的口耳相传、心心相授吗?

——我说,对。

二、关于口耳相传、心心相授的传承模式

1、武功的口耳相传,没有文字的正式印刷流传

关于武功(功夫的传承)无法落于文字,这一点吴图南先生也分析过原因的(见《科学化的太极拳》吴图南):

另外,杨门古传单操的练功方式,就注定了她很难落于文字。相比较,当今世事盛行的太极拳套路的广泛化(三亿人打太极拳),集体化、整齐化(跟音乐节拍,动作整齐划一)、大众化,这种模式,就可以把套路的动作印刷成小册子,而杨门真传太极拳单操——能打的杨露禅的太极拳,却是小众的:他的独立性(精神独立),个体性(一个人的自练单操的习练 两个人的对练单操的习练,均不能被音乐、旁人。。。干扰)、个性化(劲路相同 动作外观可以不同)。。。这样的旷日持久的简单重复的劲路训练方式以及师父带徒弟的口耳相传,心心相应的传承模式,二者结合,就决定了她不可能是大众的,只能是小众的,个体的,就很难落实于文字的传承;她的个体练功差异,等等,也很难写书传承印刷。她只有行功要领、没有固定的教学步骤和模式,一个人一个样儿,有快也有慢,她量体裁衣,人人有自己合适的衣服,充分体现的个体学员的尊贵,尊重个人的天性的拳法——她是高贵小众的拳法。。。所以我们看到,都是学杨露禅的拳,怎么后来分出了吴氏太极拳、孙氏太极拳呢,而现代太极拳套路,永远不会再创新出完全不同的拳路来,现在没有、以后也不会有,因为它融入在集体大众中,没有个体灵魂。那么我认为,杨门太极拳单操的特性,同时也是一个高级的事物所特有的、卓尔不群的特性,所以她也没有、也很难写出一本本小册子~~诶,那不是她高贵的属性,她的传承不能照本宣科,同样,她的领悟也不能“照猫画虎、照葫芦画瓢”。同时,她也无法写出那些功法的细节是怎样的武功秘籍,因为她的功夫无止境,也没有天花板。但她有层级,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练到的东西——你功夫到了,就能领悟,老师就说对了此时师徒双方心领神会,拈花一笑;你功夫没到,师父说再多也没用的。反而,太极拳套路能有这些吗、他们那些人每个人捧着“小册子”,它倒是能写清楚一招一式,嗯哼,自己拿回去练就行了,不需要口耳相传,他们整齐划一,大家打得节奏都一样、不齐还会被吹哨喊“停——”,不过,它美观,可以登台表演。

再有,也是最最重要的,就是杨露禅先师的武功可以说在当时是最“先进”的,无论练法还是打法,是绝对的“知识产权”,保密还来不及,理论上更加不能外传,不能落于文字,“非其人勿传 非其人勿授”,这和有禁书的医家是一样的。所以她的武功没有细节的文字流传,也是可以想象的。

关于师承没有落于文字:

目前,那些大众喜闻乐见的,能说的清楚传承的,所谓“显赫名门”没一个真能打的,他们的功夫充其量就是太极体操而已。越没有得到能打的真传太极拳,就越是写文章鼓吹自己的传承正宗、这样的人、事、文章屡见不鲜。他们门徒众多,参加各种比赛,封为各种“大师”,风生水起,钱财也是盆满钵满,名利双收;相比较真传杨门太极拳单操,多年流落民间、无名无利,隐姓埋名,忍辱负重(身背传承之重任),不求闻达于世,白天上班赚钱糊口养家,早晚练拳授徒,国庚起师爷就是这样的一路走来的,凭借的 就是对真传能打的太极拳单操的热爱和坚信、对自己师父的感念和认同。在没有名利、只有脚踏坎坷崎岖之路的状态下,国庚起老人70岁开门授拳,可谓是“风雨过后见彩虹。。。”

杨门单操能够传承至今,能够在多年的风雨飘摇中摇而不坠,走到今天,让我辈有幸见到、学到,感到、悟到,感知到先贤智慧和高明、感知到她的无限乐趣和美妙,同时感知到她的体系的系统性与完整性,像现在这样摆放在我们面前,让我们每天将身心沁入其中、点滴感悟——我觉得,这本身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真实的证明了:杨门太极拳单操不仅存在,且光彩四溢。。。

另外,杨门真传太极拳单操这一脉不提自己的师父,只认祖师爷。这一点孙老师给我们讲过多次,虽然遗憾,但是它是客观事实。师爷至今也不肯提及自己的师父的任何情况——他遵循着老规矩”,想来国庚起师爷也是最后遵守着这个规矩的传承人,之后,每个晚辈都记得他的名字,“国庚起”的名字不仅仅是师爷自己,也是师爷背后历代传承人的符号。。。

——对,杨门的太极拳单操,杨门真功夫的师承,没有文字记载,只有口耳相传。

2、心心相授——医道,一个佐证

从我华夏自古医道的传承 来看武术的传承,也可以说明和佐证。

先说说文字的无力

我们能够确定的是,中华的武术和医术,均出自上古的道家。所以从根本看,从理念、传承上,医、武道都相通。

华夏的文明是早慧的,然后渐渐走向衰退。“学问是通过字、词、句来传达的~~这是中华文明走向没落的表现。真正的传承不是借助于文字的,因为当你的精神和智慧 通过文字来传达的时候,已经损失了大半———变得言不由衷、词不达意。汉字比其他文字传神的功能更强大一些,但即便如此 她也损失了很多很多精华的东西。。。

正所谓尽书不如无书与有肝胆人共事,从无字句处读书的意思吧,就是要看出文字背后要表达的那个东西。。。

再说说医书的文字的断续

大家知道的《黄帝内经》中的《素问》经过南朝的全元起、隋唐的杨上善、王冰得以传承保留,而另一部《针经》,(是对话版本),也就是后来的《灵枢》,到北宋初期已经失传,宋哲宗元祐八年(西元1093年),高丽献医书,里面有一部九卷的《黄帝针经》。哲宗下诏书将此书颁布天下,我们才有了完整的《针经》,也就是现今的《灵枢》,即是高丽所献的《黄帝针经》。”

反观历史,会发现中医学的传承有其独特的方式——师徒之间,耳提面命,口传心授、因材施教,非其人勿传 非其人勿授,其私密隐秘的特征不显于世,与官家办的太医有明显的不同

——以上大段文字摘录,想说明2件事,一个是文字传承之不易,官方的修订的医书都有断代失传的事发生,何况民间武学技艺?二就是,上面这段传承的方式的黑体文字,表明医道和武道简直就是同出一辙!她们的老祖宗是一个,他们同根同源,她们是一棵树上分出的两个枝丫,开出的两朵花!再无需多言了。这样看来,不显于世,隐士的口口相传,口传心授才是真传的特征和品质。

综上所述,看看医史也可以佐证武术的世界(杨门单操)的无有文字流传,只有真功夫的心心相授,也是在情理中的事,并不奇怪

对此质疑的人不免有些狭隘和无知了。。。

三、32节杨门太极拳自(对)练单操,其自身体系的完整性、贯通性、高妙性、养生祛病的功效等等,就可以证明她真是存在,且不可能是现代人的杜撰,她确实是古人高智慧的产物,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瑰宝。

只有练上才知道。。(此处省略2000字,会在单独的文章里描述她的高明之处和特有的性质)

四、当代太极拳大师李琏先生(吴图南嫡传弟子)在采访中(视频共19分14秒)中阐述的拳理和字里行间对“单操”的描述,也有力的说明了内家拳是有单操存在的:说到“吴图南先生的刀法是和张策先生学到的,张策先生的刀法没有套路,都是一招一招的单招儿,单招儿练好了给攒起来,才是套路;”又说,“吴图南先生后找杨少侯先生学了四年拳法,是用架,练架和用架不一样,她是在用架的基础之上。。。(1050秒)在人必须有一定的资质之下,才能练(用架),要不然练不了,一个是把你练坏了,所以在用架的前面他得练功,。。。上面的话说的再明白不过了吧,“它得练功“功”是什么?紧接着,李琏先生接着说她是单操的。。。然后,这功里具备了什么,你再往架子里掺什么,糅合进去。。。,这个架子呢,就像口袋一样,你有什么,就都得往里面装,装满以后,才是用架。。。

上述的话,已经说得再清楚不过了:这个架子就是太极拳单式,架子的支撑是靠单操功夫(劲路)支撑的。。。老师也说过,太极拳单式是太极拳单操的收口功夫,这个收口,就像个口袋,它是装载你之前练的劲路功夫的。而太极拳套路,是太极拳单式的串联~~可离太极拳功夫还差得远呢,中间还隔着一个单式呢!

李琏先生,真正能打的太极拳大师说的话,也证实了太极拳单操的真实存在。

五、八卦掌大师刘敬儒先生也在采访中证实了单操的存在,(视频全长318秒)他说,建国后,1950年,武术这个就不要了,就练的是套路了,。旁白说,所谓练套路,就是把这些独立的招式组合成套路,而且既要好看,还要显露出功力。。。刘敬儒说,八卦掌,以八个大掌法来练功。。。

我理解,他说的这八个大掌法就是八卦掌的劲路单操了,然后说,既然,不要了以后,就把八个大掌法串联起来,高低错落(地编排一番),又加进了别的美观的东西,成了现在的表演套路。。。

这段话,说清楚了现代套路成为主流的历史背景和原因。。。

综合上面这五大点的总结,难道还不能证明太极拳单操的真实存在么,我们该倍感荣幸、也应更加珍惜,因为,我们——正在习练单操的同学们,是踏在古人的脚印上行走的“小众人”。。。

小米丹于北京   2022-8-6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