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中焘:从速写到水墨——中国山水画笔墨语言转换

 福莲 2022-08-08 发布于云南
笔、墨是中国画的内容。内容即审美对象。一点一画,无论顾恺之的高古游丝,还是吴带当风、曹衣出水,或者如屋漏痕、如高山坠石、如锥画沙等各种笔法,生、秀、拙、涩、辣等趣味,朴茂、雄厚、清健、雅逸、静穆、方峻、圆融等风格,把人的活动、精神、品性,对象化为各种姿态的“骨法用笔”之美,而不沾滞于“形”的刻画,达到一种超越之境。中国人以自己的经验,用“笔墨表现”实现了主体情、性的客观化,充实了艺术内涵,丰富了审美情趣。凡写生创作,抓住景物的个性化特色,达心之所往,是笔墨表现之重。清代布颜图《四友斋丛说》言:“隐显叵测,而山水之意趣无穷矣。绘山水隐显之法,不出笔墨浓淡虚实。”清代沈宗骞说:“以笔取形,以墨取色……能得其道,则情态于此见,远近于此分,精神于此发越,景物于此鲜妍。”酌理体会,每每写生创作,于新境拓出,尤觉古人精研功深。

Image

童中焘 八角楼速写

创作要有主题的表现,必来自生活的滋养。井冈山写生之旅,在1976年10至11月间,当时画了一批速写及笔墨表现的创作。在写生的过程中,井冈山的革命历史使我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可以说一边画速写,一边了解当时革命历史的具体过程。每到一处画速写时,我都做了详细的文字记录,如《中国共产党湘区委员会旧址速写》《龙江书院(红军教导队旧址)速写》《茨坪毛泽东同志旧居速写》《八角楼速写》等等,创作的热情很高。一方面是在写生过程中收集资料;另一方面,了解井冈山革命历史的过程,给予我们极大的鼓舞与激励,思想上和技法上都有了新的认识与提高。

Image

童中焘 龙江书院(红军教导队旧址)速写

Image

童中焘 龙江书院(红军教导队旧址)速写

写生创作的笔墨表现是在对原物象进行提炼概括的速写基础之上,更多融入自身心性的因素,进而发挥笔墨的功用。

《爱晚亭写生之一》
前期速写中,直白记录的主要部分由钢笔勾括,有虚实的布置,物象的主要形态作提炼勾勒。在创作中,画面更需精心布置安排。主亭通过小路、石桥、曲径、台阶,曲折进入,亭前又有斜坡,假山林立,形成多层次推进。周围树木密集丛生,通过不同色彩、浓淡墨色块面及勾勒的组构,凸显爱晚亭的秋意之景。■

Image

童中焘 爱晚亭速写之一

Image

童中焘 爱晚亭速写之一

清代布颜图《四友斋丛说》言:“隐显叵测, 而山水之意趣无穷矣。绘山水隐显之法,不出笔墨浓淡虚实。”清代沈宗骞说:“以笔取形,以墨取色……能得其道,则情态于此见,远近于此分,精神于此发越,景物于此鲜妍。”酌理体会,每每写生创作,于新境拓出,尤觉古人精研功深。

《爱晚亭写生之二》
同是一处景致,由于视角不同,笔墨的处理也就相应不同,艺术效果则大相径庭。《爱晚亭写生之一》中的视角,是从高处俯视的效果取材构图,树木浓密,秋深露重。而《爱晚亭写生之二》是从地面的平视角度进入而取材构图的。但见林木高大,路径敞亮,却并不直白。前景的小路、台阶是布置处理中丰富场景素材内容的需要,也是留白节奏的需要。树木后的山体的形态,起伏变化,但也需隐现而出,映衬了树木,凸显了主体。而回岸坡石多重,亭后又有隔树藏亭,爱晚亭在密林丛中,小而幽深。树木的笔墨表现、浓淡墨色,虚实要见晦明变化。留白的处理,力图显现阳光穿行密林时所产生的浮光影落中迹留的树木石阶的效果。

Image

童中焘 爱晚亭速写之二

Image

童中焘 爱晚亭写生之二 32.5cm×33.5cm 1976年

《毛泽东故居写生》
实地的记录与艺术创作是各有侧重的,前者多见于对实地实景取材的较如实的呈现,但后者是经过处理以凸显创作主题为目的的,是经过笔墨艺术处理的呈现。写生创作中的《毛泽东故居写生》,前景松动而留白较多,林木高耸入云,视角似帷幕拉开,豁然开朗。在中景中,井冈山以留白表现山道和小路纵横,以夹杂的灰墨表现草坡与林木。主景是勾勒严谨的毛泽东故居,背靠青山,面向开阔地带。空地上,行人穿行,又有三五聚堆。屋后大片的青山,重墨勾勒,灰墨叠重,留白以呈现山形,略加淡墨勾皴与点苔,山岳崇峦的层次由浓淡墨色的变化而产生,通过点、线、面的组合而成,重点突出了毛泽东故居的朴实无华、庄重居静的格味。画面的简当舒放,在于对笔墨认识和笔墨与心灵的同构,这需要抓住核心主题,来建构形式与内容合一的凸显。正如《南田论画》中所说:“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之地,尤为惨淡。此惟悬解能得之。”因而抛开繁琐的沉渣之思与虚浮的对象外饰,捕捉自觉所感,直扣心之所望。■

Image

童中焘 毛泽东故居速写之一

Image

童中焘 毛泽东故居速写之二

Image

童中焘 毛泽东故居速写之三

Image

童中焘 毛泽东故居写生

对景写生,需要将平时的笔墨功夫、文学涵养、哲学思考,在对景契悟中进行笔墨提炼,最终落实在具有独特个性的、有创造性的笔墨表现的画面之中。
创作要立大格局,必在面对自然的最初一刻就开始提炼。临流对景,触目感怀,记写生意,这种炭笔快速记写自然的手段,需时刻以中国画的审美要求,来对自然物景进行概括。

《朱砂冲哨口写生》

创作亦是以速写为基础的。连绵山脉,层峦叠嶂,山势形体,都要通过速写了然于心。在具体的笔墨表现时,山体的转向立面、层次推进、勾连盘桓,看似浓重的山岳,则以勾皴点染等基本技法在多样形式的结体中呈现出来。在实际的应用中,要思考斟酌技法为主题服务的问题。如在这幅写生创作中,为了增加主景山体之山头的厚重感,尝试以大笔的似皴似点的用笔来塑造。右部似折带皴的山体,要以一定比例的留空来巧置山体的结构。前景山口的转向,路面、树木留白见形、淡墨的用笔方向,都直接关联到景物之间的空间关系。这些笔墨表现,需要笔墨功夫与场景布置功夫的双重修炼。

Image

童中焘 朱砂冲哨口写生

Image

童中焘 朱砂冲哨口速写之一

Image

童中焘 朱砂冲哨口速写之二

《虎跑纪兴》

《虎跑纪兴》是根据多幅现场速记,通过整合、精研、处理,简记精化而创作的一则画例。画面微雨趋歇,山石温润,林木青翠,石径、溪流绕山,楼台墙垣伫立,以凸显清刚朴厚之笔墨、明净淡逸之气格。

Image

童中焘 虎跑纪兴

《园林一隅》

《园林一隅》的静波水岸、浓深树丛,衬托着前景,笔致工整的翘角白墙黑瓦,又反衬空托翘角的亭廊,直以留白凸显枯笔的韵致,正如《南田画跋》中所说:“笔墨简洁处,用意最微。运其神气于人所不见之地,尤为惨淡。此惟悬解能得之。”因而抛开繁琐的沉渣之思与虚浮的对象外饰,捕捉自觉所感,直扣心之所望。■

Image

童中焘 园林一隅
来源:中国美术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