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远日报》专栏丨林萧:党报“签约诗人”的现实意义

 林萧文苑 2022-08-08 发布于广东

清远日报“签约诗人”聘任仪式现场。

党报“签约诗人”的现实意义

作者丨林 萧

刊发丨清远日报》“评心而论”专栏

“黄昏夏日多风雨,极目冥冥晚未停。山与白云共一色,鸟声划破半分青。”“北江风景美多姿,白塔高昂立若棋。向晚风平涛浪惫,一船灯火两行诗。”……炎炎夏日,读着这些优美的诗句,你是否能感受到古诗的独特魅力?是否有古人诗句穿越时空,化作丝丝清凉直抵心灵之感?其实,这些诗句都不是来自古代,而是新鲜出炉的近作,其作者都是清远本土诗人。8月4日,恰逢七夕,清远日报社举行“签约诗人”聘任暨“诗意清远”首届绝句创作诵读比赛启动仪式,首批28名来自清远诗社的党员诗人正式聘任为党报“签约诗人”。诗人们以党报为平台,为摄影师每天拍摄的生态美图创作绝句,并借此相互切磋、交流诗艺,既融入当代人对生态环境的思考,也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清远英德市连江口镇下步库湾风景。陈卫东 摄

“山水清远,岭南绿都”,熟悉清远的人都知道,清远是国家园林城市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正因为如此,清远被称作珠三角“后花园”,成为全国各地游客向往的地方。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地方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越来越多人的共识。在此背景下,山清水秀的清远如同一位清水出芙蓉的优雅女子,笑迎八方宾客,让人的心灵在此栖居,流连忘返。
自古以来,清远就是一座充满诗意的城市,从唐代诗人韩愈的“浩浩复汤汤,滩声抑更扬。”到宋代诗人苏轼的“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再到清代诗人郭志融的“回波一曲踏明镜,碧影天光凝不流。”清远的山水之间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的足迹,这些诗句历经岁月洗礼,流传至今,为清远生态注入了文化的元素,正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营造出“北江明珠,清香溢远”的优美意境。

清远清新区山塘镇胜利大道旁黄花风铃盛开。伍志勇 摄

相比现代诗的形式自由与无拘无束,古诗词则更多讲究字数的整齐、押韵和平仄。从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古诗词有着较为固定的语言形式和严格的韵律要求。古诗词也更讲究“推敲”,追溯“推敲”一词的来源,唐代诗人韩愈与贾岛的故事被传为诗坛佳话。在当代语境里,党报“签约诗人”立足清远,以绝句形式围绕生态美图进行创作,实际上也是一种守正创新,不仅继承了清远悠久的山水诗歌传统,也进一步弘扬了优秀的传统文化,值得肯定。
作为中共清远市委机关报,清远日报以创新办报的方式,与清远诗社通过“签约诗人”项目实现联动,体现了以“文化立报”的办报思路。在过去一年里,清远日报开设“党报摄影日记”栏目,一年365天,每天不间断分享清远大地上的美好瞬间,用直观的视觉方式呈现清远“春有百花冬有雪”的生态美景,通过图片见证清远“生态之最”的优势,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此次,随着首批党报“签约诗人”的“诞生”,诗人们将借助生态美图激发诗情,赋予生态美图新的文化内涵,对于擦亮清远生态诗歌品牌大有裨益。

清远阳山县阳城镇湟池村,鸟儿飞翔。许明辉 摄

近年来,清远通过举办诗歌节、现代诗歌·古典诗词笔会、生态诗歌笔会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对生态意识的普及、生态文化的建设产生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就在上月末,中国诗歌学会正式将清远命名为全国首个“中国生态诗歌之城”,对于清远生态诗歌创作而言,既是鼓励与肯定,也是一种莫大的鞭策。期待以此次聘任首批党报“签约诗人”为契机,清远的诗人们再接再厉、不懈追求,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作品,助推清远文明城市建设再上新台阶!

(注:以上生态图片均选自清远日报“党报摄影日记”

▲本文刊发《清远日报》2022年8月8日,刊号:CN44-0122

全国多家媒体报道 名家推荐

作家林萧2部新书出版

(点击下方图片可优惠购书)

注:不会微店下单的朋友请加作者微信:linxiao3122,可发微信红包或转账购书,每本书都有作者签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