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学设计】统编教材九上第三单元整合设计(6-11)

 尺涵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作者简介

    赵珍,山东省临沂市兰陵县泉山实验学校语文教研组长,先后荣获兰陵县优质课评比一等奖,临沂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第三届全国初中语文主题学习课堂教学竞赛决赛一等奖等奖项。并荣获兰陵县教学成果奖及育人成果奖,兰陵县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第6课时 贬谪诗里别样情

【课   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长沙过贾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理解诗词内容。

2.解读意象,感悟贬谪诗里的别样情感。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

古之中国,被贬官,是当事人的不幸,但却是文化的大幸,中国的文采华章因此更有了张力。因为被贬官者对世态炎凉有了更清醒更深刻地认识,其作品就更有内涵。屈原放逐,乃有《离骚》;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永州八记》流传千年;范仲淹被贬,《岳阳楼记》乃跨越时空之美文,欧阳修多次被贬,《醉翁亭记》等名作如雨后春笋……今天,让我们一起感受贬谪诗中别样的精神追求。

  1. 检查预习,理解诗意

    1.同桌互相诵读《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纠正字音,把握节奏。

    2.结合课下注释,小组互相交流诗的主要内容。

  2. 品读意象,感悟情感。

    诗歌往往是借助客观事物形象(景物)来表现诗人的主观 的感情和主题。诗歌中的意象是融合了作者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它既是现实生活的写照,又是诗人审美创造的结晶和情感意念的载体。

    1.朗读《行路难》(其一)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圈点勾画出诗中的意象,思考这些意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处境或心情。

    2.自主思考批注,小组内交流,班级内分享展示。教师点拨引导:《行路难》(其一)前四句以“金樽清酒”和“玉盘珍馐”的精美食馔为下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做铺垫。强烈的反差,衬托出诗人此刻无所适从的处境,及内心的抑郁苦闷情绪。中间四句作者借“冰塞川”和“雪满山”比喻自己仕途道路受到阻碍,济世安民理想无法实现。可谓仕途艰险,前路茫茫,无限悲慨在心头。接着,用姜尚和伊尹典故借着历史人物忽受重用的事实,表达了自己希望能重新得到重用的愿望。然理想不能征服现实,现实也不肯认同理想。无限痛苦交织于心中。因而作者反复咏叹“行路难”,唱出无穷忧虑和焦躁不安的心声。然而,诗人在沉郁中振起,坚定自己的信念和追求,重新鼓起沧海扬帆的勇气。《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首联交代了贬地之荒凉,贬时之漫长,流露出诗人对自己被贬谪遭弃置的命运的辛酸和愤懑不平。颔联借用典故,借“闻笛赋”和“烂柯人”的典故抒发自己长期被贬的心境,分别表达了诗人对亡友的怀念和回乡后恍如隔世的感慨。颈联借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环境的发展,表达诗人乐观的精神。尾联照应题目,答谢好友并与之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

  3. 拓展阅读,把握主题。

    1.反复朗读《长沙过贾宅》《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这两首诗,借助课下注释,理解诗的内容。

    2.圈点勾画出诗中的具体意象,结合作者经历,体会特定情境下作者内心的思想感情。

    3.小组内合作交流,小组代表分别展示,教师点拨朗读引导明确:在贬谪诗中作者往往借助意象,运用象征,借用典故等手法,表达自己被贬之抑郁忧愤,前路茫茫之失意悲怆,忠心报国之坚贞不屈,精神意志之乐观豁达。

  4. 读文悟人,收束课堂。

    古来圣贤皆寂寞,才子命运多坎坷。无论贬谪诗中的情感是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自我生命的悲叹,然而都是在对命运的观照、把握和感怀中形成的深沉的悲伤和孤愤。当生命被放逐到家园以外的遥远地方,当年华被消磨在被抛弃的时光中,时空的错杂更加深了他们对命运的悲痛之感。然而,他们却以自己博大的胸怀、自信的精神、飞扬的个性,勇于拼搏意志,和想要怒放的生命展现了整个唐朝的魅力。让我们在千古诗文的诵读中再次领略贬谪诗中的别样情吧!

    第7课时 天涯明月共此时

    【课   型】组文阅读课

    【学习内容】 《水调歌头》《月到天心》《寂寞的月亮》《对月》

    【学习目标】

1.运用朗读与默读想结合的方法,理解文意,把握文章中心。

2.品读文中描写月亮的句子,体会作者感情变化。

3.拓展思考,体会月亮背后的深层含义。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1. 导入新课

说起月亮,几乎没有人不喜欢。中国文人更是喜欢。有人说,中国人随便拿起一本的诗集,抖一抖,叮叮当当地会掉下好多“月”字来。中国文人眼中的月亮一片冰心,千里婵娟是月,云破弄影是月,芦花深处是月,小楼吹笙是月,千江有水千江月,掬水在手月在手啊。可见,好诗多在明月中,诗人都拿月亮来抒发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与月亮有关的文章,看看它将围绕月亮身我们诉说什么。

  1. 品读明月,梳理情感。

    1.朗读《水调歌头》,勾画出文中紧扣“月”来写的词句,梳理作者情感的变化轨迹。

    2.学生自主朗读课文,勾画语句,思考批注;小组内交流启发;小组派代表展示汇报。

    3.结合本词的写作背景,说说其中表达了他对人生怎样的思考。

    明确:作者与明月对话,在对话中探讨着人生的意义。由赏月生发感慨,由月的阴晴圆缺想到人的悲欢离合,词人由心有所郁结,到心胸开阔的乐观旷达情怀。

    三、拓展阅读,深化主题。

    1.阅读《月到天心》《寂寞的月亮》《对月》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月的句子,仔细品味月亮给人带来的感受。

    2.结合文中的抒情议论句,思考作者对月亮有怎样的情感。

    3.学生阅读批注,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引导,读品结合。

  2. 主题升华,收束课堂。

    月亮在中国文化中象征意义十分丰富。它是美丽的象征,创造了优美的审美意境。同时,月亮也是人类相思情感的载体,它寄托了恋人间的相思,表达了人们对故乡和亲人朋友的怀念。而月亮本身安宁与静谧的情韵,创造出静与美的审美意境,引发了许多文人的空灵情怀。高悬于天际的月亮,也引发了人们的哲理思考,月亮成为永恒的象征。此时此刻,无论身在天涯海角,当我们遥望夜空,看见朗朗明月之时,心中总是引起无限遐想。让我们在朗读中感受着天涯共此时的美好祝愿吧!

    齐声朗读《水调歌头》。

    第8课时 驿路风雨  傲骨不屈

    【课  型】自主阅读课

    【学习内容】丛书《榆林红石峡记》《根之魂》《壶口瀑布记》《桂林的受难》《卢沟晓月》

    【学习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文章内容。

    2.欣赏精彩语段,学习咏史抒怀作品的写作技巧。

    3.感悟作者对历史遗迹的敬仰,体会中华民族傲骨不屈的精神。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人生路途,时光不曾停歇.风云际会,岁月裹挟着我们不断向前;触摸往事的脉搏,才发现历史长河里的风雨从未走远。让我们去体会荆棘之地的精彩,领略那些不曾认输的傲骨和情怀。

二、默读课文,了解内容。

1.默读丛书《榆林红石峡记》《根之魂》《壶口瀑布记》《桂林的受难》《卢沟晓月》,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分别写了哪些内容?

2.自主阅读,交流汇报,教师点拨引导。

三、品关键语句,感受象征之妙

1.再次默读《榆林红石峡记》《根之魂》《壶口瀑布记》《桂林的受难》《卢沟晓月》,圈点勾画出文中描写具体景象的句子,结合具体的语境,感受它们的象征意义。

2.学生自主阅读,小组互相交流,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3.学习象征手法象征手法是根据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借助某人某物的具体形象(象征体),以表现某种抽象的概念、思想和情感。它可以使文章立意高远,含蓄深刻。恰当地运用象征手法,可以将某些比较抽象的精神品质化为具体的可以感知的形象,从而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赋予文章以深意,从而给读者留下咀嚼回味的余地。

四、读文悟情,深化主题

1.跳读《榆林红石峡记》《根之魂》《壶口瀑布记》《桂林的受难》《卢沟晓月》,找出文中直接点明象征意义的句子。

2.自由朗读点明象征意义的句子,小组展示你的朗读和理解。

五、齐诵美句,收束课堂。

学生齐诵文章最后一段,感受中华气势磅礴的景象,感受中华民族豪迈的气概和永不屈服的精神。

                             第9课时 言有据 论有力

【课  型】自主阅读课

【学习内容】丛书《说疑》《选择永恒》《情感与理智》《风,可以穿越荆棘》《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学习目标】

1.默读文章,把握文章的中心论点。

2.品读论据,体会论据的真实、准确、丰富。

3.分析合理运用论据的方法。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自主阅读

自主阅读丛书《说疑》《选择永恒》《情感与理智》《风,可以穿越荆棘》《品读经典,聆听高处的声音》

要求:

1.默读课文,找出每篇文章的中心论点。

2.圈点批注文中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体会其准确真实丰富。

3.结合文中论据,分析合理运用论据增强文章说服力的方法。

活动二:交流展示

1.学生根据自己的批注,在小组内互助交流。

2.小组根据每人展示一篇的具体分工,轮流在全班展示。

3.根据小组代表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明确:

(1)概述事例,由点到面,层次分明,条理清楚。

(2)述完事例,比较异同,谈古论今,强化论点。

(3)千锤百炼成排比,结构整齐事例丰。

(4)叙议结合论点明确。

(5)事例取舍要恰当,修辞论述增效果。

第10课时 议论要言之有据

【课  型】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丛书《五月的青岛》《故乡的风采》《人在丽江古城》《苏州赋》《长安寺》

【学习目标】学习合理运用论据支持论点做出阐述和证明。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明确“言之有据”

1.什么是言之有据?

明确:言之有据就是用来证明观点的材料,就是论据。它包括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回顾课文,试着分别摘出一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填入表中。

事实论据

道理论据

《敬业与乐业》

《论教养》

(1)事实论据指生活中客观存在的事实,它包括举事例和列数据两个方面。

 (2)理论论据包括经典性著作中的理论,名人名言,党在不同时期的方针、路线、 政策,科学上的公理、原理、定义、法则、定律、格言、俗语、成语、谚语,以及众人皆知并为人所公认的最普遍的道理等。

活动二:确保论据真实准确

阅读《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 思考:

1.找出文中所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2.分别选择其中一则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分析论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3.思考批注,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明确:在使用材料时,首先要确保材料准确,经得起推敲。道理论据要注意核对原文,保证引述准确。事实论据要有充分的历史依据而非作者杜撰。这样准确可靠的论据,才能具体有力地证明观点。

活动三:论点论据一致

阅读《担当是引领人生的旗帜》《稳中求胜》思考: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简要概括文中使用了哪些材料。

3.结合具体材料分析,这些材料是否能起到支撑观点的作用。

圈点批注,小组交流,汇报展示。教师点拨引导明确:使用材料应保证与观点一致。另外事实论据不需详细记叙事件本身,而要通过概括叙述以及对论据分析,建立起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道理论据可以从正反两方面进行阐发,注意内在的逻辑性。

活动四:材料要丰富

阅读《交友之道》和《信》:思考:

1.找出两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找出文中所使用的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3.分析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的来源有哪些。

思考批注,汇报交流。教师点拨明确:要增强文章的说服力,要注意材料的丰富性。道理论据要尽量选取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定理、定律公式等。事实论据要尽量选取自己亲身经历的或历史名人名事或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等。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综合运用,才能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活动五:巧选论据

1.辨别主旨适度取舍;

2.事例概括不宜拖沓;

3.真实准确叙议结合;

4.2-3论据合理搭配;

5.正反组合详略得当。

第11课时 持之有故 言之成理

【课  型】主题写作课

【学习内容】《论诚信》

【学习目标】

合理运用论据支持论点做出阐述和证明。

【学习课时】1 课时

【学习过程】

活动一:创设情境

俗话说“人无信,则不立。”孔子也曾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诚信,自古就是一种美德。欺诈、造假等不讲诚信的现象历来为人们所深恶痛绝。

活动二:确定观点

关于 “诚信”,可说的角度很多,请大家深入思考,多方开掘,选定一个角度,形成一个明确的观点。

活动三:合理运用论据

1.关于“诚信”的材料很多,请大家各抒己见,说一说你所积累的真实准确的素材。

2.在众多繁杂的素材中,注意围绕自己确定的观点,选取恰当的材料。

活动四:学生习作

根据“言之有据”的要求,当堂完成习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