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陵泉穴

 拔罐吧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阳陵泉穴,属足少阳胆经,出自《灵枢·本输》;别名筋会、阳陵、阳之陵泉;足少阳胆经之合穴,五行属土;八会穴之筋会;历代医家奉为要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当腓总神经分为腓浅和腓深神经处,布有膝下外侧动、静脉。
功效:疏肝利胆,舒筋活络,通利关节、补益肾气。
主治:胁肋痛,口苦,呕吐,黄疸,便秘,半身不遂,下肢痿痹,膝肿痛,及肝炎,胆囊炎,胆道蛔虫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炎,小腿抽筋等。

取穴:在小腿外侧,当腓骨头前下方凹陷处;屈膝90°,膝关节外下方,腓骨小头前下方凹陷处即是该穴。

临床运用常用于治疗骨伤科病症、神经系统病症、胆脏各种疾病、各种胁肋痛等症的治疗。


穴位处方:

配环跳、风市、委中、悬钟,有活血通络,疏调经脉的作用, 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环跳、风市、秩边、足三里、承山、悬钟、丘墟、丰隆治中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麻木;
配犊鼻、鹤顶、足三里治瘀血阻滞之膝部扭伤;
配大杼、绝骨、肾俞治肾精亏虚之下肢痿痹不用;
配环跳、风市、悬钟治半身不遂,下肢痿痹;
配中庭、太冲、期门、侠溪治肝郁胁肋痛;
配膈俞、血海、内关、三阴交治瘀血阻滞之胁肋痛;
配日月、支沟、太冲治湿热胁肋痛;
配间使、三阴交治气滞胁肋痛;
配阴陵泉、中脘治胁肋痛;
配大椎、合谷、太冲、神门、涌泉治热盛惊风;
配水沟、中冲、太冲治小儿惊风;
配中极、阴陵泉治黄疸;湿重于热者, 加脾俞、足三里、胆俞、三阴交、气海;热湿重于湿者,加至阳、腕骨、大椎太冲、内庭;脾阳不振、湿邪内阻者,加阴陵泉、脾俞、足三里;
配中封、期门治黄疸;
配上脘、太冲、神门、梁丘、内关治肝气犯胃之呕吐、呃逆;
配上脘、太冲、神门、内关治肝气犯胃呕吐、口苦;
配身柱、筋缩、太冲治风痉筋急之舞蹈病、痉病、破伤风;
配太阳、率谷、风池治风热侵袭少阳经脉之头痛;
配印堂、行间、太溪治风阳上扰之头痛、眩晕、高血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