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探秘扬州文富堂:缘分驱使下的一次书坊追踪

 星河岁月 2022-08-08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扬州文富堂版《论语》

2020年,我从网上购得扬州文富堂刻印《论语》一套四册,四册合为一册,当为后来馆藏时重新装订。品相尚可,内容完整,字大清晰,四周单边,白口,单鱼尾,二截楼即上方有注释与正文隔开,下方为正文朱注(朱熹集解),书耳有“论语×”卷数和“篇目”等耳题,极便于翻阅。牌记已无,故不知何年雕印。

然而读扬州学者韦明铧《追踪文富堂》一文,方知扬州文富堂为晚清至民国间知名书坊也。韦先生文章中说,朱自清、余冠英等先生曾到访过文富堂,日本著名学者长泽规矩也和吉川幸次郎也曾到访过,并在他们的著作中提及。韦明铧通过查找大量资料,才明确了解了扬州文富堂主人邱绍周的情况。邱绍周,名恒礼,1949年去世,享年84岁。他的文富堂既卖书又刻书。王澄《扬州刻书考》著录,文富堂刻书只有三种,《镜花缘》(1896),《笔花医镜》(1871),《瘟疫论补注》(1885)。事实上,据韦明铧考证,仅文富堂所刻医学类书籍,至少还有《瘟疫论》《瘟疫条辨》《幼科铁镜》和《黄帝内经注证发微》等。

此套《论语》属馆藏书籍,封面标签有书名“论语”“刻本”“售价0.5”字样,有红色朱文图章“政治资料图书列入移交”。纸张考究,应为白绵纸。内容完整无缺,遗憾的是牌记不见,无法知道确切年份了,但可确定是在清末民初时期。朱文印章告诉我们此书曾为“文革”时期“列入移交”的书。这套《论语》正文字大,半叶三句或四句,规律排列。注语亦大,上边栏还有一栏,为简单注解,主要描述字词读音及释义。同时,大量留白,可以为读者提供批注之用,一举多得,非常实用,足见刻书家的良苦用心。翻看时,书香扑鼻,那墨色纸张,令人赏心悦目。可以说此套《论语》填补了扬州文富堂刻书的历史,说明书坊并不仅仅刊刻医学类书籍。

 

文富堂主与嘉业堂主

韦明铧曾追踪到邱绍周后人和原址。文富堂确凿地址在今扬州富春巷口对面,如今已踪迹全无,开着一家鞋店和服装店,邱氏后人也与书业无关了。关于邱绍周的信息,更多是来自日本人的相关书籍和文献。

说来也巧,近期笔者在读刘承干《嘉业堂藏书日记抄》(上下册,凤凰出版社,2016年9月),惊喜地发现,文富堂主邱绍周与嘉业堂主刘承干竟有如此密切的交往。仅仅1912年5月至12月的日记中就记载了二人会面买卖书籍的次数达29次之多。一位常住江苏扬州,一位常住浙江湖州或在上海,能有如此密切的合作,书籍无疑成了二人交往的媒介。当然,一般人大概都以为他们的交往只限一个卖书一个买书,其实,扬州文富堂还会捎带着卖些古玩文物之类的物件。如《嘉业堂藏书日记抄》1912年10月23日日记载:“邱绍周来,与购鼻烟两瓶,小金花。系庞芝阁之物,计洋一百五十元。”这却是我们所不知道的扬州文富堂书坊。

图片

图片

刘承干在日记中第一次称呼邱绍周为“扬州文富山房书客”。1912年5月27日日记载:“午后扬州书客邱绍周来,携到各种书籍求售。其人为扬州文富堂书肆之主,由史藜青介绍来此。”六月初八日日记载:“初八日 邱绍周来,与购定书籍十九种,计《大清一统志》《两京类稿》,明杨荣著。《白华前稿》,南汇吴省钦著。《沈归愚全集》,沈德潜著。《国朝江右八家诗》,陈允衡、王猷丁、曾畹、帅家相、蒋士铨、汪轫、杨垕、何在田著。《蒋立崖诗钞》,长洲蒋业晋著。《治经堂集》,海盐朱锦琮著。《抱冲斋集》,长白斌良著。李卓吾《正续藏书》《杨名时全书》,王阮亭手批《钱注杜诗》《尤西堂馀集》,尤侗著。《熊襄愍公遗书》,明熊廷弼著。抄本《汪佑杂著》《籀书》,曹金籀著。《黄县志》《登州府志》《泸溪县志》《心孺诗选》,共洋肆百三十柒元即付讫。又与买明版《晚香堂集》,明陈继儒著。计洋十元,一并付讫。”购书数量和价格都是非常可观的。

书客逐利的本性也往往让购书者产生不快。邱绍周与刘承干交往的过程中,这样的情况在所难免。据《求恕斋日记》记载:“邱绍周来,余处前在南京购有《学津讨原》残本,绍周欲之,将明刻《水东日记》《诗经类考》《二思堂丛书》三种向余调换,初时说定四十元,伊将此三种强余换去,其实此三种所值不到三十元耳。甚矣,书估之欺人也。”以己书高估价将刘之书籍强行换取,让刘承干有此嗟叹。

但总体来说,邱绍周与刘承干的关系还是融洽的,从刘承干日记中对邱绍周的称呼变化以及二人之间“觥筹交错”的记录,也可以看出来。作为书客的扬州文富堂主邱绍周与藏书家嘉业堂主良性互动交流,对中国古籍的流传与保存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的交往也已成为书话史上的一段传奇与佳话。

工匠精神与爱国情怀

文富堂所刻书主要是古籍,并在自家的书坊售卖。一般来说,书商为了逐利,对所刻书籍可能并不追求质量,因此藏书家并不看好此类“坊刻本”。然而,扬州文富堂主人邱绍周却是一位具有“工匠精神”的刻书家。

据史料载,民国潮阳郑尧臣曾出资编纂《龙溪精舍丛书》(初刊于1917年),他特别邀请了扬州文富堂主邱绍周作为“监刻”即“监修校刻”。这套由邱绍周监刻,周楚江、张旭东和赵明德刊刻完成的大作,纸张选用讲究、雕版选材精良、刊刻工艺精妙、印刷质量上乘,堪称民国时期雕版刻书的精品之作。

韦明铧在《追踪文富堂》一文中曾提及日本人长泽规矩也对邱绍周以“明版书”充作“宋元本”很是不满。想来,自是邱绍周“揣着明白装糊涂”故意为之也。他对日本人购书“绝不打折”,用今天的话说“能忽悠就忽悠”。作为见多识广的书商,邱绍周怎么会忘记中国文化史上的那一段屈辱史:江南陆氏著名的“皕宋楼”等三处珍贵藏书在日本人岛田翰的牵引下,于1907年4月,被日本三菱财团以十万元之款从陆树藩手里全部买走,藏于日本东京的静嘉堂文库。对于这段历史,邱绍周自然了解,那么他的表面客套就再自然不过了。这背后,是否也饱含着邱绍周的一颗拳拳爱国之心?(作者单位为杭州师范大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