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复盘今年浙江省考面试的三种高分考生特点

 领悟公考 2022-08-08 发布于浙江

浙江省考面试已经拉落下帷幕,几家欢喜几家愁,已是亘古不变的现象。

当然,一次失败不算什么,在哪里跌倒,就在哪里爬起来。

所以,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就成为一件很重要的事情。

今年省考面试的题目,总体而言,比较灵活,初步做到了反培训,反模板。

基本上,一般辅导班学习到的那些东西,都没什么用,哪怕考了高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个人能力以及积累。

或者即便你上岸了,也只是在“菜鸡互啄PK赛”中,成功晋级,成为菜鸡王者。

所以,我们把一些高分考生的特点加以梳理,如果明年还要考的,请收藏好本文章,等你下次进面了,再拿出来看看,可能方向会更明确一些。

总体而言,今年的高分考生,有三个特点,而且这些特点,通常并非是聚集在一个考生身上,而是某个考生,能具备其中一个或者两个要素,就可以考取高分,我们按照重要程度进行区分。

一是审题正确

审题不清、不全,是今年众多考生兵败滑铁卢的首要因素。

受到众多培训模式的荼毒,考场上出现了一大片“你问你的,我答我的”的现象,我不管题目怎么问,我就只管自己怎么答,俗称答非所问。

大家不要觉得这是个笑话,这样的考生,起码占据半壁江山。

当然,这和题目较长,题型比较灵活有关,导致部分平时缺乏审题训练的考生,看到题目就懵圈了。

更重要的还是不深入审题。

比如有道题目,问的是“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的关系,成为基层工作的焦点,请你谈谈看法。

许多同学根本没有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只管笼统的讲工作,有些同学虽然论述两者关系了,但只是粗粗带过,并没有专题论述,或者即便论述了,但是忽略了“基层工作”这个前提。

即便是网上发的一些解析文章,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具体哪些文章我就不说了,你们自己找找看,好像还挺多的,但凡没有在基层这个框架下论述两者关系的,都是离题的,所以报班的时候一定要睁大眼睛。

正确的答题方向应该是:

先讲基层工作的特征,基层是承上启下的,既是我国行政体制的末梢神经,是落实上级部署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桥头堡,是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的“发动机”。两者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领导满意和群众满意,都是工作成效的标准,让群众满意了才能让领导满意。

这道题目还算是比较简单的,而且类似题型,在去年省考中出现过,就是那道“制度信任和人际信任”的题目,两者答题套路是一样的,应该说研究透了去年的题目,今年不至于在这道题目上折戟。

但遗憾的是,风浪虽不大,小船还是翻了一艘又一艘啊。

至于其他题目,审题不全、审题不清的现象简直不忍目视。

所以,加强审题训练,才是应对当前面试形势的首要环节,也是前提,没有这个前提,其他都是空谈。

二是结合实际

今年的题目还有一个和以往不同的地方,综合卷第一题,出现了“可举例说明”的表述。

“可举例说明”虽然从字面意思看,是可以举例也可以不举例,但是我们不能这么理解,哪怕没有这句话,也可以举例可以不举例。既然出现了这种表述,其实就是暗示你,要举例,举例的分数比不举例的高。

许多考生可开心了,在辅导班其他不说,就案例背的多啊,英雄有用武之地了。

但是这个举例如何举就很重要了,大家都喜欢举那些道德模范或者偏门的例子,每年考场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国家级荣誉称号的道德模范、时代楷模,比如黄文秀、张黎明等。

但这个一听就是背的,你自己相信周围的人平时没事做会去记这些吗?

连你都不信,那你如何让考官相信你不是在背素材?

当然这个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当大家都这样举例了,你如何才能脱颖而出?

物以稀为贵,所以最宝贵的例子,往往是来自于本地的,来自于身边的,或者亲身体验的。

而且考官大多是有一定年龄和阅历的,也更青睐于这样的例子。

至于例子,作为浙江的考生,难道你复习的时候,对于“数字化改革”都不准备下?

数字化改革不是领导的事情,而是千千万万普通干部,乃至于企业、高校、群众都共同努力,才能出成效,作为一名普通干部,只有立足这个出发点,真正以群众需求为出发点,以解决群众的堵点、痛点问题为落脚点,准确把握知与行、统与分、整体与局部的辩证关系,才能真正让数字化改真正发挥作用,这不就是战略思维在普通干部身上的体现吗?

还有就是暴露出考生在理论上的一些不足,许多考生简单把战略思维理解为大局意识,实际上,战略思维除了把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放到全局工作“大盘子”中通盘谋划、统筹安排,还包括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国内环境与国际形势、表面问题与深层原因等辩证统一的关系,将自我价值实现与组织关注、干部认可、群众公认高度统一,才算是战略思维相对完整的内涵。

另外,今年有位高分考生,完全没有按照套路说,都是用自己的话,谈自己的真实感受。比如针对某道题目“有时候要简单粗暴才更有效”的说法,这位考生露出了哭笑不得的表情,表示对这种说法的反对,让人真实感受到了考生对于题目的思考,而不是在背素材、套模板。

三是逻辑清晰

这是以往最强调的,也是所有考生都耳熟能详的,但是在今年的公考复盘中,我将逻辑清晰放到了最后一位。

原因在上面讲过了,主要还是题型原因,导致逻辑的重要性体现的不够明显。

但逻辑始终是绕不开的一道坎。

逻辑清晰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分点论述,我也比较强调这个。

之所以这样要求,是因为大多数考生的答题是没有逻辑的,所以我们用形式上的层次,掩饰思想上的混乱。

真正有逻辑的人,哪怕不用任何序号标注,也能让人清晰感受到思维层次。

关于逻辑这块,我就不细说了,毕竟论述这点的人太多了。

以上就是对今年省考高分考生的一些总结,也是与以往考试不同之处,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裨益。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