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一日游”之四:“雅丹餐厅”实录(甘肃旅行纪实·第六十一篇)
参观“大方盘城遗址”之后,观光车司机师傅告诉大家,要去“雅丹餐厅”吃午饭。 车上一帅哥是敦煌当地人。我俩进行了简捷对话: “这是什么山?” “石头山。都是石头嘛!” “是不是祁连山?” “可能是吧?可能是祁连山的一部分。” 对于当地帅哥的回答,我觉得不过瘾,但也只能这样了。 车越行,戈壁越像戈壁,像到无语…… 记得前边一篇文章里,我打过一大段文字,其实是“打得过早”了,放在这儿更合适: “……进入戈壁深处,就没有任何生物的象征了。有一件事儿印象很深,车里有一只苍蝇,大家说:“可别撵出去,到了车外,就没命了!”这是一句大实话,苍蝇失去了任何生活来源,它能活下去吗?这一段是“后话”,提前搁在这篇文章里了。” 看吧,我已经说过是“后话”,是“提前”——那么,放在这儿就不是“提前”了,也不是“后话”了。 这段话是放在《“敦煌一日游”之二:玉门关景区“小方盘城遗址”》一文中,当时看我的“甘肃旅行日记”,匆匆打上了,但插入太早了——想撤下来,又得“审查”,唯恐读者阅览中断,也就没动。特此说明。 13点08分,到达“雅丹餐厅”。 同车的旅友都吃“包桌”,我却不能;因为我是“喝酒”的,包桌上不准备酒。 看到有“套餐”。我问了一位中年先生,中年先生告诉我:“套餐30元一份。” 我对老板娘说:“我也要一份套餐。”老板娘说:“先交费,35元。”我哂笑:“怎么这么一会儿就涨价了?人家套餐是30元呀!” 老板娘知道我打听过了,不退反进,说了句:“人家是报团的呀!”我也不肯退让:“我也是报团的呀,不报团,我自己怎么进得来?”老板娘不说话了。想起了古代一个待客的原则“老幼不欺”,这个雅丹餐厅违背了经商原则——欺负我这七十三岁的老头呢。 其实,我要了一瓶啤酒(没有2两半的白酒),价10元,老板娘还是挣回去了。 司机打我手机,促我上车,去看“雅丹景观”。我知道,观光车是原路返回,朝着西北方向走的更远点儿就是了,我沿途拍了这么多图片,已经心里有数了。再说,我旅行的重点是“人文”不是“自然”。我回复:“我不去了,我就在这儿拍几幅片子,等你们。”司机当然不乐意,因为减少了70元的收入。可当时,导游说是自愿。 我看到这个大院墙上涂着“雅丹龙城”四个红字,或许这个地方就叫这么个名字?挨着的对方有个“地学博物馆”,也许这是个宣传角?但,总而言之,这儿是个吃饭的地方,当地老板靠此发财致富的所在。 人以食为天,人不吃饭不行,但经营饭店要有原则,起码是“童叟无欺”。 在这个沙漠环绕的赭黄色(可能是赭黄色吧?我拿不准)大院里,我逐一地拍了起来,我看到了诸如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我想:我基本上拍过了呀!就一种赭红色的没有拍,但我在张掖的七彩丹霞已经拍了好多,我不否认,它们之间的地质构造不完全相同。 虽然没有去看雅丹景观,但拍下了这个沙漠大院的宣传资料,也就是摄影作品,我想是可以弥补了。 拍片的当儿,接到昌乐一位朋友赵君女士的电话:“说要拉我到潍坊参观国际风筝节”,又问我为何一直不接电话。我答:“谢了。我在敦煌呢。上午在大戈壁滩,根本接不到任何信息,这会儿在一处餐厅,能接到电话了。” 本文图片计有62幅。 2020年12月23日下午草稿,晚上发于本人新浪博客
车上一帅哥是敦煌当地人。我俩进行了简捷对话: “这是什么山?” “石头山。都是石头嘛!” “是不是祁连山?” “可能是吧?可能是祁连山的一部分。” 对于当地帅哥的回答,我觉得不过瘾,但也只能这样了。 车越行,戈壁越像戈壁,像到无语…… 记得前边一篇文章里,我打过一大段文字,其实是“打得过早”了,放在这儿更合适: “……进入戈壁深处,就没有任何生物的象征了。有一件事儿印象很深,车里有一只苍蝇,大家说:“可别撵出去,到了车外,就没命了!”这是一句大实话,苍蝇失去了任何生活来源,它能活下去吗?这一段是“后话”,提前搁在这篇文章里了。” 看吧,我已经说过是“后话”,是“提前”——那么,放在这儿就不是“提前”了,也不是“后话”了。 这段话是放在《“敦煌一日游”之二:玉门关景区“小方盘城遗址”》一文中,当时看我的“甘肃旅行日记”,匆匆打上了,但插入太早了——想撤下来,又得“审查”,唯恐读者阅览中断,也就没动。特此说明。 13点08分,到达“雅丹餐厅”。 同车的旅友都吃“包桌”,我却不能;因为我是“喝酒”的,包桌上不准备酒。 这一幅作“压题图片”了。 看到有“套餐”。我问了一位中年先生,中年先生告诉我:“套餐30元一份。” 我对老板娘说:“我也要一份套餐。”老板娘说:“先交费,35元。”我哂笑:“怎么这么一会儿就涨价了?人家套餐是30元呀!” 老板娘知道我打听过了,不退反进,说了句:“人家是报团的呀!”我也不肯退让:“我也是报团的呀,不报团,我怎么进得来?”老板娘不说话了。想起了古代一个待客的原则“老幼不欺”,这个雅丹餐厅违背了经商原则——欺负我这七十三岁的老头呢。 其实,我要了一瓶啤酒(没有2两半的白酒),价10元,老板娘还是挣回去了。 这儿有个“地学博物馆”。 司机打我手机,促我上车,去看“雅丹景观”。我知道,观光车是原路返回,朝着西北方向走的更远点儿就是了,我沿途拍了这么多图片,已经心里有数了。再说,我旅行的重点是“人文”不是“自然”。我回复:“我不去了,我就在这儿拍几幅片子,等你们。”司机当然不乐意,因为减少了70元的收入。可当时,导游说是自愿。 我看到这个大院墙上涂着“雅丹龙城”四个红字,或许这个地方就叫这么个名字?挨着的对方有个“地学博物馆”,也许这是个宣传角?但,总而言之,这儿是个吃饭的地方,当地老板靠此发财致富的所在。 人以食为天,人不吃饭不行,但经营饭店要有原则,起码是“童叟无欺”。 在这个沙漠环绕的赭黄色(可能是赭黄色吧?我拿不准)大院里,我逐一地拍了起来,我看到了诸如墙状雅丹、塔状雅丹、柱状雅丹……我想:我基本上拍过了呀!就一种赭红色的没有拍,但我在张掖的七彩丹霞已经拍了好多,我不否认,它们之间的地质构造不完全相同。 虽然没有去看雅丹景观,但拍下了这个沙漠大院的宣传品,也就是摄影作品,我想是可以弥补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