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84年粟裕去世,悼词中这句话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其他元帅都没有

 新用户41015886 2022-08-08 发布于上海

说到粟裕,想必大家都十分熟悉,他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

1984年,粟裕在北京去世,享年77岁。

按照相关流程,中央要发布追悼词。粟裕的追悼词和其他大将没有什么区别,唯独这一句话是粟裕才有的,“尤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生前曾指挥百万大军作战”。

这句话是对粟裕一生最大的肯定,其他将军、元帅都没有如此高的评价。为什么这么说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粟裕的经历吧!

图|粟裕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省会同县一个小山村。父亲是清末的落榜秀才,思想较为封建,曾经给他取名为“继业”,希望儿子继承家业。

在粟裕六岁时,父亲就将他送入私塾学习。粟裕学习快,没多久就文武精通。虽然粟裕的父亲是一位封建思想者,但他二叔却是一位接受过新思想的人。

1925年,粟裕考入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也就是在那里,粟裕开始接触到一些爱国运动,了解民主革命的新思想,这为他后面的革命道路奠定思想基础。

1926年11月,粟裕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7年,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疯狂镇压共产党和工农群众。粟裕因遭到反动派迫害,跟随其他几位同学一起来到武昌,参加叶挺部国民革命军第24师教导队。

在这里,粟裕接受了严格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为他后来指导作战打下了坚实基础。这年6月,粟裕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随国民革命军24师教导队离开武昌,来到江西南昌。

8月,粟裕参加南昌起义,并担任警卫队班长。因为起义军在广东潮汕地区起义失败,粟裕坚定跟随朱德等人来到闽粤赣湘边。10月,粟裕在武平战役中身负重伤,仍坚持跟随部队转移。

1928年,粟裕参加湘南起义,与朱德、陈毅等人一同来到井冈山,同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会师。粟裕所在的部队,和毛泽东所领导的队伍合编为“工农红军第四军”。

粟裕虽然没有机会进入军事学校学习,但他在战争中学到了许多丰富的经验。跟随大部队一次次转战,一次次执行命令时,粟裕学到了其中的精髓,领悟作战规律,逐渐展示出过人的胆识和指挥才能,慢慢开始了他的蜕变。

1928年6月,井冈山正在进行第四次反“进剿”,粟裕作为28团连长,率领部队攻占老七溪岭。粟裕抓住有利战机,带领3名战士冲锋陷阵,俘获上百名敌人。他的事迹很快在军中传开,粟裕也被大家称赞为“年轻的艺术家”。

1929年,粟裕同红四军从井冈山出发,向赣南、闽西挺进。期间,粟裕参加了伏击追敌的大柏地战斗,歼灭敌人两个团的成绩,并俘获800余人,是红军离开井冈山取得的第一个重大胜利。1931年,粟裕担任红四军参谋长,不久调任红军学校的学员连长。

在红军学校,粟裕经常组织教员和学员一起开展互教互学,大家围在一起学习,提出自己的观点。粟裕也毫不吝啬分享自己带兵打仗的经验,和大家讨论当今局势。

1933年2月,粟裕担任红11军参谋长,参加第四次反“围剿”作战。3月中旬,率部参加黄陂、草台岗两次战斗,顺利完成两次伪装主力、创造战机的任务,朱德对此大力嘉奖。

别看粟裕身处部队基层,他学以致用的能力特别强,经常把一些军事注意力,放在高层次战略和战法问题上。粟裕深刻认识到,作为指挥员应该懂得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一个指挥员必须对战略问题有深刻的了解,才能行云流水指挥作战。

1934年7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遣红7军团组成抗日先遣队北上抗日,先向浙江、江西、安徽等地出动,在宣传抗日主张的同时,红军开始长征。

图|粟裕

粟裕积极协助部队进行军事指导,在长征过程中,提出许多宝贵意见,同时也进行了许多反思和检讨。粟裕认为先遣队离开革命根据地,孤军深入敌军的情况,太过于危险。

敌强我弱,兵力悬殊。在军事上没有及时转变策略,在作战指导上实行绝对集中的作战策略,这已经脱离实际情况,这也是导致抗日先遣队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

1935年2月,中央决定以先遣队突围成功的部队为基础,组建一支队伍,由粟裕担任师长,刘英担任政治委员,挺进浙南,开展游击战,并建立苏维埃政权根据地。

粟裕和刘英随即带兵挺进浙南地区,在突破敌军封锁线时,他们仅有的一部电台被破坏,因此与上级失去联系,开始了独立作战、艰苦奋斗的三年游击战。当时,浙江反动势力强大,我党组织濒临崩溃。面对强敌,粟裕和刘英总结先遣队的教训,将部队化整为零,采用游击队形式,深耕敌后,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实施灵活的敌后游击作战行动。

4月,粟裕率领部队击垮敌人两个保安团,并击败敌人500余人,成功打响第一枪,顺利完成进军以来第一个作战计划,给我军在浙江的军事行动起了一个好头,开辟浙西根据地的革命通道。

5月,国民党对革命根据地进行疯狂围剿,粟裕带领部队临危不乱,采用游击战术灵活穿插,成功实施反围剿,并将浙西游击队扩大到江山、蒲城等5个县。

面对不断壮大的革命根据地,9月下旬,国民党派出40个团的兵力对我方展开围剿。粟裕冷静分析形势,决定采取“敌进我退”的政策,留下少数部队在原地坚持战斗,自己则带领主力军跳出敌人的包围圈,与之周旋。

10月,粟裕等人在福建与闽东特委会师,随即两个部队合并为闽浙边临时省委。经过仔细研究决定,挺进瑞安、泰顺等地区,开辟新的革命根据地。

1937年,日本借卢沟桥事变火速调兵前往中国,并迅速将这一局面从华北扩展到华中,而后剑指徐州,大有强夺徐州之势。面对日军疯狂侵略扩张、山河破碎、人民涂炭的险境,国共两党达成摒弃前嫌,共御外敌的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成立。

之后,粟裕带领的游击队被改编为新四军,粟裕担任第二支队副司令。中共中央根据抗日局势,对新四军下达一系列指示,要求新四军在徐州和武汉会战期间,必须顾及到农村地区,积极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带领团结广大农民群众,做好群众思想工作。

粟裕一直在响应中央指令,在深入敌后的同时做好群众思想工作,华中地区是战略要地之一,中共中央格外重视。华中地区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地区,而且这里物产充沛,交通便利,经济发达。为夺取革命胜利,粟裕来到日军和国民党军后方,建立革命根据地。

1938年4月,粟裕接受组织命令重组先遣队,并担任该队队长,率队进入敌后方侦察。粟裕所带领的先遣队不仅仅肩负侦察江南地区日本、伪军、国民党军的军情任务,还肩负在江南地区宣传共产党抗日救国的主要纲领,带动江南地区所有人民一致抗日。

图|顾祝同

6月11日,为阻止日军通过火车深入江南地区,第三战区负责人顾祝同对新四军军部下达军事行动指示,要求新四军派遣一支军队抵达南京地区,破坏当地的铁路设施,切断敌军铁路补给线,且必须在三日内完成任务。

接到指令后,粟裕主动请缨带领部队完成任务。之后,粟裕根据当时敌情分析,决定秘密伏击路过韦岗的敌军车辆,半个小时就结束了战斗。这也是新四军进入江南地区后,抗日战斗的首次胜利,也受到了新四军军部的嘉奖。

不久后,武汉会战全面打响。为配合武汉会战,牵制日军,新四军军部指示江南地区的新四军,务必做好敌后游击作战任务。该任务对深入敌后的新四军来说,是前所未有的挑战。

新四军之前都是在深山丛林中打伏击战,这一次却转向了交通发达,人口稠密的江南地区。抗战环境改变了,还是新四军不擅长的领域,抗战对象也从以前内部矛盾严重,作战能力不强的国民党军,变成了诡计多端的日军。

虽然这对新四军是一个大挑战,但粟裕等人愿意接受挑战,打破不可能。日伪军妄图将江南地区的新四军扼杀在摇篮中,对新四军地区进行逐个包围。

8月22日,日伪军集结大量兵力,并调动20多架轰炸机,兵分八路,企图一举消灭江南地区的新四军。粟裕采取“敌进我进”的策略,因为敌人封锁了所有出口,只能背水一战,跳出敌人的包围圈。

图|轰炸机

于是,粟裕带领新四军化被动为主动,偷袭敌军后方。趁敌人回防时,展开猛烈追击,打得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经过战士的默契配合,击毙敌人50多人,使日伪军的偷袭计划落空。

新四军以出人意料的作战策略取得作战胜利,大大提升了江南地区人民抗日的决心,也使新四军在江南地区得到很大的发展,极大鼓舞了战士的士气。

在与日军周旋的半年多以来,新四军挺进江南地区,先后建立了十多块小型游击基地,实现突破性发展。新四军主力部队也由原先的4千多人,发展到现在的1.4万余人。

1941年1月,国民党毫无征兆对新四军发动有预谋的突袭,这便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造成新四军战士7千余人牺牲。更加过分的是,国民党公然颠倒黑白,扭曲真相,并将前去谈判的军长扣押,声称要交给军事法庭审判。由此可见,国民党行径之卑劣。

我党顾全大局,坚持抗日斗争,中央军委决定重建新四军。粟裕被任命为新四军一师师长,刘炎担任新四军一师政委,后由于刘炎生病,粟裕又兼任政委一职。

1944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各战场接近尾声。粟裕经过长时间观察,认为苏中局势有利于新四军一师发起抗日反攻战,决定先攻车桥,然后占领泾口。

3月5日,粟裕下令进攻车桥,车桥战役因此拉开序幕,历时2天取得胜利。自此,苏中与苏北等根据地取得联系,同时也打通了1、2、3、4师的联系,使整个中华地区连成一片。

图|粟裕

车桥战役也是华中抗战史上,对敌人撼动最大的一次攻势战,各地伪军仓皇逃窜,向大据点靠拢,标志苏中敌对的平衡关系被打破,奠定全面反攻的基础,抗日战争从此走向转折。

1945年1月30日,为了更好指挥江南和浙江东部地区部队,中央成立了苏浙军区,由粟裕担任军区司令。粟裕接到命令后,抓紧时间整编部队,确定战略进攻方向,根据当地的地形和地势,专门做了一份作战报告。

他主要剖析熟悉地形、地势和带兵打仗的关系,通过这次山地战的专题报告,使部队从过去的平原水网游击战,快速转变成山地大兵团作战,军事思想得到进一步完善。

抗日战争结束后,粟裕率领部队回到江北地区,随后带领华中野战军进行邵伯等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使华中和山东解放区连成一片,形成一个强大的整体,也为应对国民党军的进攻做出许多有利的准备。

1946年6月,全面内战爆发。7月,粟裕指挥3万华中野战军主力迎战,同装备优良的国民党军七战七捷,仅一个半月,歼灭敌军5.3万多人,消灭敌人有生力量。这次战役的胜利,使大家的抗战信心空前高涨,也为解放战争提供许多宝贵的经验。

在孟良崮(gù)战役中,粟裕根据战场上的局势变化,迅速做出形势判断。战术上敢于突破创新,打法灵活多变,不拘于传统的作战方式,悉数歼灭蒋介石的嫡系精锐74师,并击毙了74师师长。这是解放战争以来,华东野战军第一次与敌人正面较量并大获全胜,充分彰显粟裕卓越的指挥艺术和超人的谋略。

1948年9月16日,济南战役打响。这是解放战争以来,解放军首次剑指国民党重兵把守的重要城市,也是决战的揭幕之战,备受瞩目。

济南战役开展到第8天时,一位战士拿着电报交给毛泽东,粟裕在电报中说道:“今天预计能攻下济南城,我们打算下一步进攻淮海,发动淮海战役,我们行动建议……”

毛泽东在看完电报后对粟裕大加赞赏,9月25日便发电报到华东野战军司令部,对淮海战役表示认可,并批准淮海战役可在10月10日行动。电报中毛泽东命令粟裕利用这段时间休整部队,留下一支纵队起羁绊作用,其他军队全部南下准备淮海战役。

10月下旬,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等人带领的中原野战军先后进攻郑州、开封,之后进入徐州地区。华东野战军和中原野战军在济南会面,决定两支野战军一同参与淮海战役。

这时面临一个问题,谁来指挥作战?一般来说谁的队伍更强,谁来指挥作战,强者为尊嘛。粟裕的军队有16个纵队,陈毅等人的军队只有4个纵队,这就差了4倍之多。

而且这次战役也是粟裕先建议的,原本指挥权非粟裕莫属。可他向中央发电,请求这场战役由陈毅指挥。这封电报让我们看到,粟裕不计较个人得失的高风亮节。邓小平等人知道后,认为压力重大,致电中央请求粟裕作为指挥,最终由粟裕率领大家发动淮海战役。

按照中央的安排,第一个目标就是消灭黄百韬兵团。粟裕和黄百韬也算是老对手,当年在抗战时期,黄百韬是皖南事变的主要人员之一;解放时期,二人也有过多次较量;豫东战役时,黄百韬还抢过粟裕的功劳。

粟裕正要下令进攻黄百韬兵团时,黄百韬先向西撤退。粟裕明白,这是进攻黄百韬兵团的大好时机,如果错过了,那就是放虎归山。

图|黄百稻

于是,粟裕冒着违抗军令的风险,立即安排可以派遣的军队从3个方位将黄百韬兵团和徐州相隔离。同时,向军委发电报,希望将战役时间提前两天。

毛泽东知道后,只是建议粟裕:“如果没有重大变故,那就不要改变计划,必须要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一些事情可以自己决定,不需要每件事都请示,每两三天报告一次战况即可。”

也正是毛泽东对粟裕行军作战的信任,粟裕抓住机会下令“不惜一切代价,必须歼灭黄百韬兵团”。安排好作战计划后,各纵队赶到新安镇,却发现早已人去楼空,还是晚了一步,黄百稻兵团已经撤离该地区。

为了不影响作战计划,不辜负毛泽东的信任,粟裕决定用尽一切办法歼灭黄百韬兵团。粟裕联系一纵队,用最快的时间去截住黄百稻兵团,自己带领其他部队乘胜追击。

11月9日,黄百稻兵团刚来到碾庄,就发现自己被包围了。黄百稻不慌不忙,安排部下以小村庄为依托,建立阵地,安排大炮等重型装备组成防御攻势,打算和粟裕来一场硬仗。

粟裕部在黄百稻兵团5公里外的地区驻扎,对黄百稻兵团发起进攻,但效果并不好。黄百稻兵团所形成的环形防御圈,让我军一时间对黄百稻兵团没有办法。

粟裕看着人员损失也十分头疼,他决定改变策略,采取挖地道的方式,接近黄百稻兵团,等到距离黄百稻兵团还有几百米时,杀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11月19日上午10点,粟裕带领战士对碾庄进行半个小时的炮火攻击,然后窜到敌人跟前激战。战争一直持续到22日上午,碾庄被攻克,黄百稻兵团全军覆没。在粟裕的指导下,华东野战军完成了第一阶段的任务。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集团被彻底消灭,淮海战役也落下帷幕。

1984年,一代名将粟裕在北京去世。

粟裕身经百战,多次受伤,但他一直坚定心中的理想信念,淡泊名利。他虽然走了,但精神与世长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