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过竹院逢僧话 又得浮生半日闲—山城九公子

 紫D陈 2022-08-08 发布于福建


5月末,唐朝老师的新书如期抵渝。拆开包裹认认真真的看完每本书的签名,又把书签翻来覆去看了好一阵子,才心满意足的开始翻书。刚翻到价投手册的第一篇就卡住了:“投资者真正要关注的,是企业真实盈利的增长,只要它是增长的,股价的波动只是给你送钱多与少的区别。股价上涨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上升,长期回报下降;股价下跌导致你的短期回报下降,长期回报上升。”平凡的字句,一转瞬,满是感悟。

摘下眼镜,闭目沉思。真实盈利、股价波动、短期回报、长期回报这几个词就像孩童玩耍的弹珠,齐刷刷的从书里蹦了出来。原来,投资指涉的不是去关注短期的股价波动、不是依靠某些消息去预测股票的涨跌,而是关乎企业的真实盈利增长,投资者要做的就是去找寻、去计算一家家企业的真实盈利这个数值。

随着纸张在手中翻飞,我的思绪也跟着飘动了起来,过往的点点滴滴如同电影画面一样,一帧一帧的在我脑海呈现。下面记述的这段文字,与其说是我读《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二辑的心得感悟,倒不如说是记录我接触唐朝老师几年来的一段影像,破惑、问道、安顿、归来,四幕大布就这样渐次拉开。



第一幕


破 惑

在《投资的底层逻辑》一文中,老唐说过这样一句话:投资的底层逻辑,说破其实简单得难以想象。没错,是简单。简单到几年前我买入任何资产不会有超过一个月的分析,看看沙盘,拉拉广告列表,就决定买他、买他、买他。

人人买房子的时候,我跟着买房子,哪里是新区我买哪里,哪里故事多我买哪里;匹凸匹席卷全国的时候,我屁颠屁颠的跟着追匹凸匹,垂直平台,只做车贷,多细分,多专业,还有GPS加持,怕啥,关键是15%+的收益,那叫一个美;大白马疯狂出栏的年代,我又不假思索的追大白马,万科、格力、平安、招商银行通通牵回家,又是大龙头、市盈率又低,关键是股价从前期高点已经大幅回调,是底部,再不甚也是次底部,放心持有。

阿弥陀佛,前面两种资产的表现都还尚可,匹凸匹至今虽还有一笔应收账款(WH中兴财富的产品),但总体来说还略有盈余,全部计提损失也无妨。可是,我的大白马却病了,病得还不轻,天天吃草不见肉长,怎么回事,不是大白马吗,怎么会这样?

针对大白马的这些问题,我开始在全网遍寻名医,XL的某某明大夫,XMLY的某斌大夫的号我都挂,某斌大夫告诉我:我们是趋势派,什么热我们追什么,我们的目标就是2天半、最晚是3天,进出有10%。于是,我信心满满的领着一大堆药,开始给一群大白马吃药康复训练。这不左有护身符,右有日历图吗,谁怕?

某某明大夫给出的方案更专业,服务时间也更长:投资其实是哲学问题,是数学问题:头肩顶的特征是什么,双头多头的要点又在哪里。价格到趋势的形成啊他有一段距离,要先钝化再形成结构......嗯,买书交学费,而且书要签名版的。

每天9:30,某某明大夫准时在公众号,给我们一众乡村大夫远程会诊,除了讲解专业术语,更多的还是对我们进行心理按摩和疏导。“瞧,多专业,多卖力,我也要加倍努力才能对得起某某明大夫的付出”。

于是,买来笔记本、直尺、红笔、蓝笔,早记录、晚总结、月提炼。不到一年时间,4大本笔记新鲜出炉,字迹之工整,图形之规范让我老妈误以为我单位的演讲比赛、征文比赛变成了优质课比赛——《从图形分析看股票投资》。

人生仿佛到了绝处,才能看见光的停留。是不是绝处不知道,但是,我看见了光。唐朝老师也不是说过:很多知名大咖在成功走上价值投资之路前,都经历过一段痛苦曲折的弯路,这种磨难基本上是一种必然,而非偶然。

就连老唐本人不也是各种坑都踩一遍,每堵墙都撞一次,最终才会发现闪耀着唐氏光辉的价值投资之路才是唯一走得通的路吗。看见光了,谁怕?

常言道:“不破不立,破而后立”。人生如此,投资亦然。我认为,真正迈入价值投资之路的第一步,不在于吸取,而在于排除;不在于追随,而在于看破。看破这些错觉,建立正见、正觉。

这个正见正觉是弄明白股市赚钱的底层逻辑:企业经营增值、高价增发新股和分拆子公司IPO融资;这个正见正觉是厘清楚分析一家企业需要什么样的知识能力,你欠缺哪些,需要补充哪些;这个正见正觉是想透彻自己的定位,是成为巴菲特还是具有发现身边的巴菲特这样的慧眼。

记得老唐说过这样一段话,大意是:有些事情、有些话语你真要领悟的话大致也就40左右了。当然这句话的核心意思是你要有一段经历后才能真的领悟,倒不一定是说35岁不行,也不是一定要过完40岁生日突然就可以了。也许,这就是最好的东西并不是当下的理解,而是需要在漫长的时间长河中去印证、去感悟。

今年2月,我刚刚过完四十岁生日,不惑了吗,没有,至少在人生层面没有,但是,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我已推开锈迹斑斑的那扇大门,走在半是翠竹,半是禅音的林荫小道上。回望来路,只觉惠风和畅,天高云淡,如果真能不惑,也许就能抵达自在清净的终极境界吧。是“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的缘故吗,算是。


第二幕


问 道


推开那扇门后,我便开始出发,去探寻价投之路尽头的那座喜马拉雅。最低点、接盘侠和估算企业内在价值这三扇大门,又横亘在我的上山路上,惟有一一叩开,才能顺利抵达喜马拉雅之巅,这个过程是问别人,也是问自己。

投资无需买在低点

十多年前刚入市那会儿,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哥就语重心长的对我说:“投资股票啊,一定要买在无人问津处,卖在人声鼎沸时”。在笔记本上我认认真真将其翻译了一遍:买股票,一定要在市场冷清时买入布局,当市场热度较高时卖出离场,记住,一定要买在低点、卖在高点,确保买卖价差的最大化。

这句话我一直誊抄在所有投资类笔记本的首页(直到遇到老唐后,才换成了日拱一卒)。那段时间,不管是前期购买的指数基金,还是后阶段持有的大白马,我始终都要坚持买在低点,固执的认为只有这样才会留有更多的安全边际。

我的账户上经常出现这样的状态,大额买入货币资金后一动不动的等,等地点再买入,这种守株待兔似的等待有时确实能够等到一个低点,但,更多时候是看着股价甩出一个深V弃我而去。

客观说,站在当时来看,我能够理解自己的想法,但现如今站在价值投资的视角,这种心理是预测股市走势的心理投射,是投资进阶的障碍和绊脚石。

为什么期待以更低的价格买入?这句话的底层逻辑其实是,我能够预判市场未来走势,我认为股价尚未见底,还有得跌。

巴菲特说过:“我从来没有见过能预测市场走势的人。对于未来一年股市的走势,我们不做任何预测。过去不会,现在不会,将来也不会”。你看,大洋彼岸的巴老不就是告诉你: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在当年合理估值到理想买点之间,随意买,没有标准答案,拉长看区别不大。到底区别大不大,还未亲自验证,不过老唐说的,我信。

投资无需接盘侠

股海浮沉十余载后,我才清楚价值投资真不需要接盘侠。当真正理解了投资无需接盘侠的时候,也就真正打消了对股价下跌的恐惧,从而会更为关注企业未来的成长性,真正回归投资的本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

股价=市盈率×每股盈利。这个公式大家都不陌生,从这个公式不难发现,引起公司市值变化的变量有两个,一是市盈率的变化,一是净利润的变化。在股市,我们无非也就是赚两种钱:市盈率提高,净利润上涨。如果市盈率和净利润同时提高,则获利最为丰厚,也就是俗称的戴维斯双击。

如果没有接盘侠,但这家企业的经营利润一直增长,结果会如何?来,一起来看老唐给出的答案,在《价值投资实战手册》第七章中,老唐用泸州老窖的例子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在加入2019年-2021年末的数据以后,27年前你持有的20万元市值变成了5612.8万元,折合年化收益率高达23%。

所以说,投资一定要回归本质:买股票就是买公司,买公司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作为优质企业的持有者,不需要接盘侠,反而能获得更高的回报。当然,要弄懂企业的未来自由现金流并不简单就如段永平说的,这不比读一个本科容易。

如何估算内在价值

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需具备两种能力,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二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里弥漫的传染性情绪隔离开的能力。但是,要真正获得隔离市场情绪的能力,不是靠挥挥手臂,喊喊口号就能做到,需要你清楚知道所持企业的内在价值。

老唐买入陕西煤业不久,我也在12.3元附近迅速跟进,在持有的那段时间,一会儿FGW的A4纸,一会儿又是进口煤的消息,搞得我惶惶不可终日,在笔记本上简单罗列了几条陕妹儿的潜在风险后,终于在14.8附近全部打包下车。

回头看这次交易,表面是受到市场情绪影响,深层次原因还是没有真正了解陕西煤业这家企业,没有真正明白这家企业价值几何。

老唐说:

估值就是比较,

金钱都是一样的。

All cash is eaqul.

初看这些话时候,我想了很久,直到接触到清空恒生ETF和美的一文后才恍然大悟。

今年年初,老唐卖出茅台、分众和海康后买入恒生ETF,此事一出,书房里讨论声此起彼伏,有不解的,有支持的,有中立的。回头再看这个问题,属于典型先射箭后画靶。

其一,且不说如果后来恒生ETF涨了的假设,仅是认知层面的区别,老唐把恒生ETF当成类现金资产,而某些人(包括我)对类现金资产的认知还停留在现金、货币资金这些明显跑输通胀的资产上。

其二,从收益率来说,当时恒生ETF市盈率153倍,也就是说收益率大于6.5%,而货币资金等类现金资产收益率只有3%不到,至于恒生ETF未来是涨还是跌无法预测,那一定是选收益率高的那个,而不是判断可能跌,去选择类现金资产。

老唐估值法,有三大前提:利润为真;利润可持续;维持当前盈利能力不需要大量资本投入。对于那些符合三大前提的企业,不区分行业特色,不区分历史波动区间,一律以无风险收益率的倒数作为三年后合理估值的市盈率水平。

简单说,老唐估值体系就俩字:比较。

买点买,卖点卖,中间呆座。大道至简,繁在人心。在拜别一座座错觉之山,叩问一扇扇正觉之门后,在价值投资的这条路上,我们该如何安顿那颗浮躁的心呢?






第三幕


安 顿


如果说《巴芒演义》是一本与诸多前辈密切相关的精神图谱,那么,《价值投资实战手册》则是一盏闪耀着唐氏光辉的探照灯,引领着我们成功登顶价值投资的喜马拉雅。

巴菲特说:一个投资者如果想成功,必须将两种能力结合在一起,一是判断优秀企业的能力,二是将自己的思维和行为与市场里弥漫的传染性情绪隔离开的能力。何为优秀企业,如何判断?这就需要我们学习财报知识。

学习,对于书房后院的同学来说,是一种生于斯长于斯的深刻情感,它自然在召唤,它神圣去皈依。有时如小雨淅淅,有时如长河浩荡。在接触老唐的这几年里,我的学习大致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

一是原始阶段。这个阶段的我除了打印老唐过往几年的合集来看,每周公众号的文章也要先复制粘贴再打印(不是矫情,是隔着手机根本看不懂),从一篇文章要一周多时间吸收,慢慢的变成一天或几天就消化掉(其实真正吸收的也不到一半),这个阶段我差不多持续了一年多,打印纸用了整整9大包(大批量的打印还是在某宝店),手抄笔记整整记录了5本。

第二个阶段就是回到出版物的学习上,银行那本书,老唐说价值不大,再加之我时间完全不够,所以PASS。巴芒演义这类书我主要就是在办公室跑步的时候带着耳机听,价投二和手财这样的书我就是当做教科书来读,做摘抄、画思维导图一节一节,一页一页的慢慢往前拱。

具体在财报的学习过程中,我还有一段特别有意思的经历,手财一、二平装版精装版我前前后后买了有5本,车上丢一本,办公室丢一本,家里书房放一本,床头柜放一本。可是囿于时间和水平,两年多财报水平迟迟未涨,于是我买来最简单的会计、肖星的财务报表分析、张新民的三本财报通俗读本和本科教材。

消化完了5本通俗读物(本科教材太专业没有推进),看完张新民老师的所有视频课程后,我回归手财二了,还是一页一页的看,一段一段的做思维导图,奇怪的是,这次居然能看下去了,能看进去了,这就是是进步,这就是成长。陶渊明不也是守拙才能归田园的吗?学他,我迟早也能归财报园。

荀子言:“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跛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诚然,一个想在投资上有所作为的人,必须善于借用各种资源。借用他人的知识、借用他的智慧。通往价值投资的喜马拉雅之巅有两条道路,一是成为巴菲特那样的人,自己爬上去。二是找到像巴菲特那样的人,带着我登上去。

我选择后者,当然,这绝不是对自己对财报学习的妥协懈怠,而是对精神领袖的鞠躬和对投资本质的敬畏。

之前看过一本书《守破离-如何成为一个精进的人》,这句话一直存留在flomo里: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崇尚精品的匠人时代,如何将工匠精神转化为人的基本意识与习惯,并叩问有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操作工具,是目前追求精进和创新的人士的共同需要,无论职业人还是创业者。

正走在价值投资之路的我同样受用,坚持守,锻炼破,可待离这三者的逻辑顺序无法调整,也无需调整。守是破的基础,破又是离的前提,守是基本功,是更底层的模式聚焦修炼。巴菲特不也是一开始完全按照老师格雷厄姆的投资方法投资,在守了差不多20多年才开始破的吗。

作为价值投资道路上刚刚蹒跚学步的孩童,目前的我百分百是在守这个阶段。现在我每天打卡学习财报,画思维导图就是希望能真正做到滴水穿石,墨守成规之守。既然有了这样的心理建设,那么抄老唐作业也就心安理得了吧。能向巴菲特一样用20年时间把老唐的方法弄清楚、搞明白,我就心满意足了,能不能破,破了能不能离,顺其自然吧。


第四幕


归 来



在人生这条漫漫长路上,我们曾经在权名财位里狂歌酣醉,也曾在爱恨纠缠里涕泪连连,我们一次次的出发,又一次次的归来。

如果说,苏轼的归来是走过一生,面对山头斜照后对自己生命的迎接,那么,在价值投资的这条林荫小道上,我们的归来就应该有李涉笔下“因过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的那份从容、那份洒脱。这方竹院就是书房后院,这位得道高僧就是老唐。

学习老唐,不是学习投资,是学会比较。学习老唐,不是学习投资,是学会等待。学习老唐,不是学习投资,是学会放下。

今天,早已学会如何生存的我们,却远未学会如何生活,如何好好生活。在价值投资的这条路上,我们越走越快,步子却越来越沉,行头装备也从竹杖芒鞋升级为了SCARPA、 CRISPI。

然而,在这样一个信息扑面而来的时代,我们每天被裹挟着着往前走,生怕错过一点点什么,会影响投资决策。每天拿着手机点进去、退出来、再点进去、再退出来。

这边FGW刚刚出台关于煤炭价格的文件,那边小企鹅的A4纸又如雪花般片片落下:“雪 一片 一片 一片 拼出你我的缘份。”这拼出的哪是你我的缘分啊,分明是看着一汪财富之水向东流的无奈和惆怅啊。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有时候,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家,泡一壶茶、焚一炉香,疲惫的身躯往躺椅上一放,慢慢的拿出手机翻看着这一天书房后院的信息:或是一个知识点的分享、或是一段人生感悟、再或是一段八卦小文。

我时常在想,书房后院到底有什么力量,让来自五湖四海、天南地北的一群人放下身段,卸掉名分,纯粹干净的聚拢在后院这方“竹院”里,学习唐朝老师的投资之道、人生之道。

也许是“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原始召唤。让一众寻常人看到并触摸到了一种可能性,即便没有背景、没有关系甚至没有专业知识经验,依然能够找到通往财务自由的路径。

也许是“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自然向往。这令西晋名士所神往的桃花源般的胜景,正是由老唐的如椽大笔写就而成。他是我们看见了生命自我选择的落脚之地,更是我们在价值投资这条路上从喧哗热闹走向宁静淡然的诗意回归。

几年前去清迈旅游,有幕场景至今仍然清晰:一群僧侣偏袒右肩,手中持钵,赤足行走在街道乞食,队伍尾端跟随着几名未成年的小僧侣,他们睡眼惺忪,走得也跌跌拌拌……这不像极了走在价值投资路上的我们吗,有人走得稳定精进,有人走得彷徨犹疑,然而,只要有目标,只要有计划,或迟或早,都在修行的路上。






当最后一次读完全文,点击发送以后,一种说不出来的感觉一下子涌上心头,那股喷薄而出的力量一下子把我拉拽回当年考研的教室:刺耳的铃声响起,看一眼名字栏,合上笔盖,如释重负的走出考场。

此时的重庆已进入一年中较热的日子了,我就借用这火热的天气,祝老唐及朋友们的生活永远红红火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