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作干货 | 光明日报引用的诗文名句(一)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08-09 发布于甘肃
展望未来,重新出发,腾飞2022。

大家好呀

我们摘录了

近期《光明日报》刊文中引用的

部分诗文名句

供大家参考、学习

一起来看↓↓↓

适用主题:乡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松门松菊何年梦,且认他乡作故乡。”故土与乡愁是远行游子永远的精神归宿,是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学艺术史最精彩动人的章节版块。

对于大多数人来讲,童年和故乡的记忆是伴随终生的。等到渐入老境,历尽世事风波,饱尝人间悲欢,对诸般事情都淡漠了,但儿时故乡生活的影像,仍然会萦回心头,甚至愈发鲜明。因此,苏轼写下过这样的诗句:“存亡惯见浑无泪,乡井难忘尚有心。”

中国乡愁诗是有着丰富历史文化意义的乡愁载体。今天的人们,因为疫情或因为工作无法返乡时,依然可以在乡愁诗里找到共鸣。即便脚步受到羁绊,我们仍然可以与“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的刘长卿“同病相怜”,可以与“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的杜甫“休戚与共”,可以与“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的武元衡“殊途同归”。初闻不识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适用主题:人生志向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任何伟大的事业都始于梦想、成于实干。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古人不仅主张立志,还强调要立大志、高志、远志。

“安危不贰其志,险易不革其心”,出自唐代魏征《群书治要·昌言》。这句话的意思是,无论所处环境是安全还是危险,都不会动摇自己的志向;无论成就事业困难还是容易,都不会改变自己的初心。

适用主题:民族气节

“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中国人民是崇尚正义、不畏强暴的人民,中华民族是具有强烈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民族。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一脉相承的文化基因,铸就了中国人民的铮铮骨气,形成了中华民族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伟大民族品格。

从苏武牧羊十九载的民族气节,到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高风亮节,再到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傲骨情怀;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浩然正气,到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无畏精神,再到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视死如归,中华民族的铮铮铁骨代代相传。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