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老底子每天呈送精彩文章一组 打开尘封的记忆,寻觅往昔的岁月 叙上海老底子事 忆上海老底子人 诉上海老底子情 编者:上一期编者请上海男篮前辈陈茂麟老先生谈了结束在巴黎大学生运动会上的比赛之后游览巴黎名胜古迹的经历,还是十分有趣的。下面请陈老谈谈参加完巴黎比赛,球队又连续地访问匈牙利,波兰和莫斯科的情况,为国内同胞设身处地的想一想,那真是难得的好机会啊! 陈:的确如此,我们三国行程是这样安排的: 9月19日一9月29曰访问匈牙利; 9月30曰一10月10日访问波兰; 10月11日一10月16日访问俄罗斯的首都莫斯科。 编者:从巴黎回来,首先去了哪里? 陈:第一站就是回到我们出发时的起始地,捷克的布拉格,这真是“缘分”:可以故地重游,终于有机会好好了解这座城市了。 编者:布拉克的确是东欧一个十分美丽的城市,一条伏尔塔瓦河穿城而过,河上有不少桥梁,其中查理大桥最为著名,每天游人如织。河面上天鹅和各种水禽鸟群追溯翱翔,画面动人。 陈:这次重返布拉格的目的就是要在这里呆上一周,消除疲乏、恢复体力,然后精神饱满地踏上访问之路。 我们选择了一家在市郊的花园旅馆。这里环境优美、居住舒适,是个休闲康复的理想之地。 ▲球队下榻布拉格郊区一家花园旅馆。 编者:在这期间,田福海教练对你们的训练作出什么安排吗? 陈:当然,休息也不能忘记训练,只是调整了训练时间,除每天保持1一2小时恢复性训练外,增加睡眠和自由活动时间。接下来的三国访问之旅,要打一些友谊赛,因此球队训练不可久废,仍需作好准备。用训练场地要进城,顺便也逛了逛市区,观赏一下布拉格城市的风貌。 我们乘公交车进城,有一段路程要沿伏尔塔瓦河行驶,远远就能看到坐落在西岸高地上的圣维特大教堂的两座高耸入云的尖塔。车渐渐驶近,对岸布拉格城堡的雄姿和瑰丽愈加清晰——城堡、皇宫、教堂浑然一体,十分壮观。 ▲球队部分成员在中国驻捷克大使馆内留影。右一起,邵冠群,谢锦生,张牲源,张宏达,朱承塘,陈茂麟,杨伯炎。 编者:经过布拉格的七天修整,球员的体力得到恢复,队伍的战斗力一定大大提高。 陈:对,劳逸结合,有张有弛,大家的精神和体力基本得到恢复。我们准备好了三国访问之行的备战,可以随时投入比赛了。 编者:首先展开的匈牙利之行,一定很难忘吧? 陈:是啊,这是伴随着蓝色多瑙河的浪漫之旅,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有多瑙河上明珠的美誉,著名作曲家约翰·斯特劳斯谱写的圆舞曲《蓝色多瑙河》,使我们记住了这条欧洲名河。因此当我们一踏上匈牙利国土,就想见一见这颗璀璨的明珠和这条诱人的河流。 ▲匈牙利多瑙河畔,队员周明镐(左),谢锦生(右)。 接待者好似猜透了我们的心思,在安顿好住宿后,稍事歇息即引领我们观光市容。河水的柔美,大桥的磅礴,车沿着河岸行驶,我们不时请司机停下来选景照相,让多瑙河畔绚丽的景色,留下纪念。 编者:什么时候投入比赛?战况如何? 陈:到达匈牙利布达佩斯第二天,我们就开始了友谊赛之行。早上九时,球队出发前往比斯各尔市,4个小时的车程让我们都有些疲惫,但大家依然对下午的友谊赛充满期待。开准备会时田教练强调,我们的访问比赛以友谊为重,保证健康,避免受伤,锻练球员。我们全队11人都轮流上场参加比赛,以76比54胜对手22分。 编者:还有接下来的比赛吗? 陈:有的。在匈牙利的第二场友谊赛,我们从布达佩斯坐了三小时汽车到达赛盖特市,与该市篮球队进行友谊比赛,这个城市的篮球氛围很浓厚,场边观众既多又热情友好,每逢中国队精彩进球,观众们也都鼓掌,我们最终以76比58拿下了比赛。 编者:看来你们的休整很有成果,取得不错的战绩吗! 陈:在匈牙利的最后一场比赛是在布达佩斯体育場,与该市篮球队进行较量,该队是全匈牙利锦标赛亚军,实力强劲,上半时我们以33比34输一分,下半场虽然我们调整了策略,全力以赴,但奈何对手中锋高大凶猛,对我队造成极大的杀伤,我们的中锋周明镐高度与他相差大,最后我们以67:75不敌对手。 编者:匈牙利在1955年于本国举办的欧洲篮球锦标赛上夺得过金牌,这是他们在国际大赛上的最好成绩。可见当时是处在巅峰时期的欧洲劲旅,你们能获得这样的战绩已经很不错了。除此之外,还安排些什么活动? 陈:我们还访问了这座城市的体育学院,接待我们的是匈牙利国家男篮教练。他给我们介绍了他们球队的训练情况,尤其介绍了因材施教,训练不同身高中锋的经验,并给我们观看了他对两位不同类型中锋的训练影片,还给我们放映了美国哈莱姆职业队杂耍式的篮球技术影片。在片中看到了一个年轻高挑的小伙子,他就是后来美国职业篮球巨星,身高2.14米,体格魁梧,单场比赛得100分的传奇中锋张伯伦。这次体院访问,得益非浅,收获颇丰。 ▲匈牙利布达佩斯渔人堡前邵冠群(左)、陈茂麟(右)与外国小球迷合影。 编者:走向世界,开阔眼界,能学到许多在国内学不到的东西。结束了匈牙利的访问之后,下一站又去哪儿了? 陈:接下来我们球队访问了波兰的三座城市:与不同群体的球队进行交流赛。 离开匈牙利启程波兰华沙我们坐了一天的火车,9月30日早上8点,火车缓缓驶进站台,波兰学联的四位朋友早早来到站台等候,当我们挨个儿下车时,他们一眼就认出这些黑头发黄皮肤的人正是他们要接的中国大学生篮球队一行,上来先向我队领队和教练献花欢迎,然后一一握手,同时还建议我们在站台上合影留念。这些亲切的举动,使我们一下子就感受到波兰人民的亲切和中波友谊的深长。 ▲在火车站台上与来迎接的波兰友人一起合影。前排右一徐志兴(领队),右三,邵冠群(队长),右五田福海(教练),右六,陈茂麟,后排,从右往左分别为:王文銮、邬维培、张宏达、周明镐、谢锦生、杨伯炎。 编者:到波兰访问正好遇到我国的国庆节10月1日,你们赶上好时机了。 陈:是的。到达华沙的第二天,适逢我们的国庆节;使馆借文化宫大厦举办国庆招待会,欢庆节日。我们这些小伙子第一次在国外参加有众多外宾出席的国宴,都穿着得整整齐齐,特别精神。我们提前来到文化宫,没想到王炳南大使和夫人早已在迎候波兰和各国贵宾。他微笑着与我们说都是自己人,进去自己找地方坐吧。国庆晚宴在王大使的国庆祝词声中开始,波兰党政二位最高领导人哥穆尔卡和西伦凯维兹专程赶来庆贺,场面十分热烈、祥和。
编者:在波兰期间,还去了什么地方比赛? 陈:除了华沙之外,我们还访问了托伦和波茨南,安排了三场篮球友谊比赛。在到达的第五天,我们首先与车厢制造厂的工人进行了一场友谊赛。这个厂规模很大,建于1924年,厂里有一万多工人,由厂总工程师带我们参观介绍。虽然工人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篮球训练,但他们实力并不弱,因为是在工厂内比赛,所以来观看的工人甚多,比赛在友好氛围中进行着,最终我们以70:56获胜。 编者:我儿时喜欢集邮,特喜欢东瓯国家的体育邮票。知道篮球是他们的强项,群众基础不会差。 ▲前苏联发行的篮球邮票。 陈:首场友谊赛结束后,我们从华沙坐火车去托伦市,在托伦住在军队俱乐部招待所,波兰军队篮球队在这里训练和生活。接待者安排了球队参观市容,并和军队篮球队打友谊赛。该队是波兰全军强队,队员身强力大,体力惊人,终场我们以75:78三分落败。 编者:就一个三分球的差距,挺可惜。 陈:在离托伦前夕,主人精心为我们安排了饯行的聚餐晚会,不只有军队球员作陪,还请来哥白尼大学校长和大学生。晚会由哥白尼大学校长主持,他作了热情洋溢的欢送词,强调中波友谊和期待未来与我们重逢。 ▲宴会花絮。前排邵冠群(右一),陳茂麟(右三),后排从右往左謝锦生、邬维培、张宏达与外国友人合影。 ▲宴会花絮,谢锦生和外国友人合影。 编者:当年与东欧民间交往真让人动容,球队的小伙子都挺棒! 陈:离开托伦我们回到了华沙,在波兰体协工作人员陪同下,去华沙体育学院参观,该校是波兰一所体育大学,波兰当时最大的高等学府,为波兰输送了不少优秀运动员和教练员。我们与学校篮球队进行一场友谊赛,观众都是该校师生员工,因为年龄相仿,大家都觉得很亲切,最后我们赢了10分。 编者:结束波兰之行,下一站就该莫斯科了吧? 陈:是的。打完本场比赛,不久后我们也结束了波兰之行,启程前往莫斯科。 编者:那就请陈老介绍球队在前苏联遇到的事情,在当时的篮球强国面前,中国男篮代表队是如何向对手学习,提高自身实力的呢?以及在那接下来的一周,大家又发生了什么有趣的故事? 陈:离开波兰时,波兰学生会主席来为我们送行,赠送了我们每人一个艺术品盒子作为纪念。我们坐了27个小时之久的火车最终抵达莫斯科。球队将在莫斯科待上一周的时间 编者:50年代的中国人受前苏联电影、小说、歌曲中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人物的熏陶和影响,来这里是当时中国青年梦寐以求的愿望。 陈:我们到访时,正值前苏联庆祝“十月革命”40周年前夕,整个城市喜气洋洋,一派繁荣景象,陪同我们的苏联同志叫尤金,他中文讲得不错,为我们的访问作了精心安排。让我们多走、多看、多听,尽兴的玩,尽情的乐。 编者:当时中苏关系还没有交恶,我们把苏联称为“老大哥”,他们热情接待小兄弟理所当然拉。 陈:我们到达的当天下午就安排去了莫斯科动力大学参观和比赛,莫斯科动力大学是苏联著名大学之一,校内中国留学生颇多,我们球队在该校体育馆内和他们校队进行一场友谊赛。馆内看台很小,但观看学生很多,许多中国留学生来为中国队加油,助威,我队以68比60拿下胜利。 ▲球队部分队员在莫斯科动力大学体育馆内留影,左一起邬维培,周明镐,谢锦生,陈茂麟,留苏大学生,朱承塘。 比赛后中国留学生向我们献花,表示祝贺,然后一起开了座谈会。留学生向我们介绍刚在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与学生和平友谊联欢节的空前盛况,并讲到中国第一部彩色有关篮球的故事片《女篮五号》获得联欢节国际电影节银质奖。 ▲在动力学院体育馆内,留学生向我们献花及与留学生合影,前排拿球及拿花者,张宏达,后排左一张甡源,留学生,朱承塘,留学生,陳茂麟。 编者:据资料显示,当时该部电影的摄制导演谢晋邀请陈老和一些其他队员也参加了拍摄。 陈:是的。我对这部影片相当熟悉,此剧所有比赛中运球,传球,抢篮板球,投篮,掩护切入上篮等镜头都是我和我伙伴来完成的,当时我并没告诉他们,只觉得能参与到这部影片的拍摄过程很骄傲。我们向留学生介绍了我们的巴黎参赛情况,大家谈得很亲切,也认得和结交了很多朋友,很晚才回旅馆休息。 编者:当时苏联篮球在失去了1955年欧锦赛冠军以后,他们知耻而后勇,在主教练斯潘达扬的率领下,迎来了一个高潮。从1957年索菲亚欧锦赛开始,苏联连续八次获得欧锦赛冠军,创造了八连冠的辉煌。你们的访问正逢他们的巅峰时期啊。 陈:这绝对是我们学习的好机会,同时也观摩前苏联最高水平篮球赛,还与莫斯科大学篮球队交手平局收场。 编者:比赛之余,一定参观游览了当时国人心中的圣地红场了吧? 陈:那是当然的。第二天我们去参观了红场,逛红场是约定集合时间,三五成群自由组合,自寻乐趣。我们每访问一个国家都发一点零用钱,让大家购点小东西,留作纪念。而队员则想出一种调剂的方法,把小钱集中给需要的队员可购得一、二件较实用的东西。我们在莫斯科发的零用钱全花在古姆百货商店,队内,让一位爱好摄影的队员为能买到一架较称心的照相放大机,大家采取了上述方法。 ▲陈茂麟(左)同队友谢锦生在红场参观列宁和斯大林遗体后留影。 编者:这种互助也体现一支球队的团结友爱精神。 陈:晚上在苏联体协的安排下,我们去莫斯科列宁体育场篮球馆,观摩全苏篮球锦标赛冠亚军决赛,对阵双方是拉脱维亚里加队与莫斯科斯巴达克队,双方队员入场时,我们发现有位身材特高的队员,特别醒目,听陪同尤金介绍,他叫克鲁明,身高达2米20,是里加队主力中锋,克鲁明在比赛中果真表现出色,控制攻守篮扳球,篮下强攻得分威力巨大,使我们更加体会到身高在篮球运动中的重要性。同时比赛双方的战术、技术都很先进,给我们开了眼见。 编者:观念得到转变是球队进步的动力,大概后来中国男篮大个球员的选拔培养就源于此吧。 陈:之后我们来到了莫斯科大学,这是世界名校之一,是前苏联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原名“国立莫斯科罗蒙诺索夫大学”。我们参观了校园,并与该校球队打了一场友谊比赛,是尤金安排的。 与校队的友谊赛在该校体育馆内进行,場面热烈观众多,在校中国留学生自觉组成啦啦队,为中国队呐喊,加油。上半场我队发挥正常,快攻屡屡得分,曾领先对方10多分,下半场莫大校队加强防守,分数逐步追上,最后以平局终場。友谊为重,皆大欢喜。 ▲与莫斯科大学校队合影,并签名。照片由当时留苏学生传给陈茂麟。 编者:比赛之余,参观莫斯科名胜古迹,欣赏文化演出,是人生难得的快事! 陈:是的,是的。在莫斯科期间,我们参观了莫斯科大剧院,观看了著名歌剧《伊凡·苏萨宁》,享受到一席丰盛的文化大盛宴。在莫斯科大马戏团里看到了空中飞人、杂技、魔术、小丑逗乐与女郎训虎表演。同时我们还光顾了前苏联农业展览会,看了立体电影,看立体电影要戴上影院发给的红色眼镜。电影放映时,观众似置身于影片中。如枝头成熟的果子,就挂在你的头顶;猛虎速食,可扑出银幕;列车驶来,可冲进观众席,使人惊恐万状。逼真是立体电影突出的效果。 ▲球队在莫斯科红场克里姆林宫前合影,前排左一,邵冠群,張甡源,后排右一起,张宏达,王文銮,朱承塘,謝锦生,楊百炎,陳茂麟。 编者:你们是坐火车归国的吧,那可是一个漫长的旅途,一定也十分有趣吧? 陈:十月十七日结束了在莫斯科的友好访问,午后尤金将我们送上莫斯科到北京的国际列车,这时感到终于要回国了。归国途中,车外严寒,朔风凛冽,广袤的西伯利亚,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一派冰雪童话景象。车箱内暖气十足,我们抓紧写出国总结,其余时间休息。车上伙食很好,早餐有牛奶、鸡蛋、面包、黄油、果酱、间或还送上巧克力;午、晚餐有牛排、鱼、鸡、蔬菜、罗宋汤,外加鱼子瓷、见此美食,身虽感疲乏,可胃口大开。 编者:火车要经过贝加尔湖和西伯利亚,可以谈谈沿途的风光吗? 陈:火车沿着贝加尔湖行驶了好几个小时,可惜它早被冰雪封裹得严严实实,一丝踪迹都看不到。从窗外能见到和听到的,只有皑皑白雪和呼啸的风,实在遗憾,车抵赤塔,过境时要更换缩小轮距的车轮,才能驶进中国境内。队员们在满州里、哈尔滨、山海关三个站台下了车照了几张相作留念,以后再没有下过车。列车奔驰了八天七晚终于抵达首都北京,下车时感到回家轻松舒坦的滋味,真好! 编者: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你们此行的收获,陈老您如何来评价? 陈:在匈牙利、波兰、苏联的三国访问里,我们一共打了8场友谊赛,取得5胜2负1平战绩,而比胜负更关键的是我们看到了各个国家的篮球水平,开阔了我们的篮球知识,提升我们的篮球素养,找到了自己的不足与需要前进的方向。 【采访全文完】 陈茂麟老人的结束语: 1957年时,我是在上海外国语学院读书的一名学生,因在南洋模范中学初一开始热爱篮球这项运动,苦练篮球技巧,成为南模队,选入上海中学联队,大学时入选高校队,学联篮球队,上海队(业余)。 在7月上旬刚考完期终考试,放暑假中突接到上海市体委和学校通知要我去上海体训班报到,后得知1957年8月法国学联为庆祝成立50周年,在国际的支持下,准备在巴黎举办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国际文化联欢节,邀请中华人民共和国派团参加,经国家体委和团中央研究决定,派篮球队和艺术团前往巴黎,篮球队明确指定由上海组队代表中国大学生队去参加巴黎运动会,我被选入队中一员,作为我一个业余校园篮球运动员被选入,既高兴有觉得责任重大,这是新中国成立后,上海篮球队第一次接受出访任务,也是我国篮球队第一次派队赴西欧参加大型比赛。 这一路上我和我的队友们在国外发生的一切,我都写日记记录了下来,晚年不仅整理成了一本册子,给我和球队的人留作纪念;而且也是这次《新华路时光》公众号能顺利进行采访的依据。我希望这段中国篮球历史能被更多人知道,我们这代人随着岁月流逝会随风而去,但这段年青時的篮球经历,是我们一生中最宝贵的回忆,也必定会成为中国篮球发展史不可磨灭的见证。非常感谢您对我的采访! 转自:“新华路时光”公众号 上海男篮热文 - END - 我知道你在看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