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秋不是秋,今年是公秋还是母秋?秋从何处来?

 逸心茶舍 2022-08-09 发布于内蒙古

Image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立秋是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Image
2021年立秋:8月7日14:53:48,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星期六
2022年立秋:8月7日20:28:57,农历七月初十,星期日。

Image

立秋节气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Image
我们先普及一下常识:二十四节气平分四季,春夏秋冬,每个季节三个月,每个月两个节气。

春季(阳历2月到4月)的节气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六个节气。

夏季(阳历5月到7月)的节气是: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六个节气。

秋季(阳历8月到10月)的节气是: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个节气。

冬季(阳历11月到翌年1月)节气: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

公秋和母秋

立秋之后的天气还要根据天气热的程度来分下公母,在古人看来,立秋节当天就能判断出是公秋还是母秋。

前人到底是怎么判断是公秋还是母秋呢?根据老祖宗留下来的经验和方法,通常,公秋和母秋区分,有三种方法:

具体按照:入秋月份、日期和时辰三个方面区分,详细看下文。

一是按照入秋月份区分

立秋,一般在农历六月份或者七月份。具体方法:

公秋:是指在农历六月份入秋。
母秋:是指在农历七月份入秋。

二是按照入秋日期区分

通常按照单双日区分,不是按照阳历日期,而是依据农历立秋的单双日。具体方法:

公秋:是指农历的单数日子。
母秋:是指农历的双数日子。

三是按照入秋白天和黑夜区分

主要根据入秋时间的白天和黑天区分,具体方法:

公秋:是指白天入秋。
母秋:是指黑天入秋。

俗语说:“朝立秋凉飕飕,夜立秋热烘烘。”以上是区分公秋和母秋的三种方法,相对比较简单。

根据立秋的时间8月7日20:28:57,农历七月初十日,星期天。

从月份上看,是农历七月份,属于母秋;从日期上看,是初十日,属于母秋;从白天和黑夜上看,是黑天,属于母秋。

三个标准都是,你说巧不巧,老祖宗的智慧就是这么伟大!

“晚立秋,脱衣秋”

早立秋与晚立秋

按上一天之中的早晚区分:一天之中以中午为界定,若是立秋的时间是在上午的话,那么这就是“早立秋”。若是立秋的时间是在下午的话,那么这就是“晚立秋。2022年立秋是2022年8月7日20:28:57,属于下午,因此是晚立秋。

按农历历法上的早晚区分:若是农历六月立秋,则就是“早立秋”,若是农历七月立秋,则就是“晚立秋”。2022年立秋是8月7日,农历七月初十,因此是晚立秋。

立秋的时间点不同,这就造成所对应的气温不同,所以民间还有句话叫作“早立秋凉,晚立秋热”。

晚立秋又被人们称作秋老虎,意思就是晚立秋,立秋过后的天气依然炎热难耐。早立秋,炎热天气出现的时间短,而晚立秋,炎热的天气就会持续时间比较长。


公秋和母秋有什么说法


俗话说:“公秋爽,母秋凶”,意思非常明确,如果是公秋天气比较凉爽,而要是母秋,则天气仍然炎热,是秋老虎发挥余威。也有的说:“公秋凉飕飕,母秋热死牛”,道理基本一样。如果是公秋则天气变得凉飕飕,但是,如果是母秋,则仍然高温不下,天气持续酷热难当。

那么今年就是母秋,天气还会很热得很!

Image

Image

立秋不是秋,秋从何处来
汉字“立”,如一个“人”
站在“一”上面。

人三十而立,是脚下有一枝可栖;
而立秋,是人站在一片秋叶之上,
感知秋天的到来,所谓一叶知秋。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Image


趁浓绿的夏叶还没落光,
天气仍保留着一定的热度。
仿佛刚刚踏入中年的人生,
爽而不冷,温而不腻。

都说人间四季有
得时、顺时、逆时、失时之别,
做人自然也需要顺时、得时,不可失时。
盛夏当纵情恣意绽放,立秋后则要谋定后动。
那份不动声色的稔熟与丰足,
正是季节给予我们最好的礼物。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凉意可待时 。

ImageImage
文|国粹君,图|网络


Image

Image

Image
兹晨戒流火,商飙早已惊。
云天收夏色,木叶动秋声。

——刘言史《立秋》

川端康成在《初秋四景》中讲:

“我觉得秋天是从天而降的。”
 一下子撞进了我的心底。

初秋时节的天,高远,清朗。
难怪,明人高濂在《遵生八笺》中,
说秋三月,有素秋之名。

Image

此时的风为清风,景为朗景,时为霜辰,
木为疏木,适合登高、观海、远眺。

立秋一到,
就明显感到有什么不一样了。
不再是盛夏闷热般的低气压,
蔚蓝的苍穹高旷无垠,
长久的没有一片云的侵扰。

微有凉意,又恰到好处。

Image

南方,也许炎热的日子还没结束,
但过不了多久就会满城桂花飘香,
你若溺在其中,心神荡漾,
如同看进恋人的眼睛一般让人无法自拔。

明代有人作了首囊括汉语声母的诗,
写道“东风破早梅,向暖一枝开。
冰雪无人见,春从天上来”。
不仅是春,秋亦从天而至。

Image

天高云淡,
形容的就是秋天。

秋高气爽的秋高,便是指天高。
而天高,又是说秋晴。
以气象观察而言,
四季之中,秋晴居多。

Image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虽然没有点明季节,
但霜的联想,月的明亮,思的深沉,
写的应是秋季。

Image

所以看到白昼天高云淡,
夜晚月朗星稀,便可知秋天来了。

Image

像春夏圆熟了的美梦,
是用灿烂过的一生注满的芬芳,
是炉火沸煮的终点只剩下微温的气息,
是经历了风雨后收获的满足,
是用稚嫩和青涩打磨而成的娴静高雅。

Image

Image
乳鸦啼散玉屏空,一枕新凉一扇风。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宋·刘翰《立秋》

欧阳子有《秋声赋》。
说是秋声,实指秋风。

固然有愁煞人之秋风秋雨,
不过,这样的风雨似乎往往
并不发生于夏秋之交。

Image

较之春雨沙沙、春风猎猎,秋则无声。
欧阳子酣畅描述的秋声,
不过是他个人的感概。

Image

“童子莫对,垂头而睡”,连书童都
似乎不认同秋之有声。
所以欧阳子只能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如助余之叹息”。

Image

其实秋无声,虽然偶有虫声唧唧,
但入夜后,自夏以来热闹的蛙鼓蝉鸣
忽然变得了无声响。

让人感到万籁俱静之时,
便可知秋天来了。

Image

初秋的夜,空气终于不再浮动,
蛰伏着温驯的情绪,迷人的月色高挂楼台。

在“月迷津度”里,更容易使人
走进月光的朦胧与迷离,
缱绻一种宁静、悠远、皎洁,深沉的情调。

Image

想到王勃写下《滕王阁序》的时候,
眼里既有“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心里又明白“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
 
好像从秋天开始,
我们就不仅仅是经历生命,
更是在欣赏生命了。
睡起秋声无觅处,满阶梧桐月明中。

Image

Image
秋气吾所爱,边城太早寒。
披裘三伏惯,拥被五更残。
——清·计东《宣府逢立秋》

有句成语,叫秋高气爽。

不似春天那样激进,也不似夏天那样炽烈,
更不似冬天那样浑厚。

Image

初秋有它自己的清爽和惬意,
不急不慢,从容谦和,内敛含蓄。

《管子》说:“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
收,没有什么不好的。
心念上收一收,行动上收一收,
这样原本分散的事情、精力都慢慢聚拢,
更容易形成为光,清亮清亮的。

Image

与秋不同,春自雨来,知晓时节。
当春乃发生的春雨,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除了尚在料峭时节的初春,
春雨是温润的,如春风般和煦。

Image

秋亦有雨,不过初秋的雨,
已无春雨之温润,也无夏雨之清凉,
而是夹带丝丝寒意。

Image

而秋高气爽的气,
既不像春气之湿,又不如夏气之沉。

Image

初秋的气,
是悄无声息的较量。

所谓“一日不见如隔三秋”。
能仅凭一个季节指代一整年的,
唯有最特殊的秋天。

ImageImageImage

冷视炎夏猖狂的浮躁,击落嘶鸣的蝉沸,
悲悯草丛里蟋蟀的欢欣,
以秋雨的洗礼开始另一场惊心的表白。

Image

入夜出户,扑面而来的,
不是习习熏风,不是滚滚热浪,
而是干爽不寒的舒适,便可知秋天来了。

Image

Image
梧桐满院绿阴连,引得新凉到枕边。
细雨斜风几番过,预先十日作秋天。

——李福《偶得吴谚成诗》

初秋的凉,不同于初春的料峭,
有别于隆冬之刺骨。
是夹杂着温热的凉。

早晚清凉,日间残暑。
室外凉爽,室内余热。

Image
Image

诗人郭小川晚年写过一首《团泊洼的秋天》,
其中写道:

“秋凉刚刚在这里落脚,
暑热还藏在好客的人家。

Image

经历了难眠的夏夜,
当在自然的室温之下,
可以盖得住被子安然入睡,
便可知秋天来了。

Image

站在微凉的秋风中,
用心聆听生命赶往归程的跫音,
秋不过是似水流年里归雁停足的驿站,
随着下一站旅程的到来,不得不隐匿踪迹。

Image

Image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刘禹锡《秋词》

“怕逢秋,怕逢秋,一入秋来满是愁”,
“秋风秋雨愁煞人”,

秋天就是这样,
总是轻易撩拨情绪。

Image
Image

纷纷扬扬的落叶荡起心中的涟漪,
就像独有的季节效应,
给思绪笼罩上一层淡淡的离愁。

Image

可秋天同样意味着
“成熟”,“收获”,与“温和”……

正如林语堂在《秋天的况味》里写道:
“大概我所爱的不是晚秋,是初秋,
那时暄气初消,月正圆,蟹正肥,
桂花皎洁,也未陷入懔烈萧瑟气态,
这是最值得赏乐的。那时的温和,
如我烟上的红灰,
只是一股熏熟的温香罢了。”

Image
 
遵循自然的规律,
素心向秋,清浅入眸。

庭前花开花落,年年依旧。
天边云卷云舒,去意无留。

Image

正如莎士比亚的诗里写的那样:

我们所要做的事,应该一想到就做;
因为人的想法是会变化的,
有多少舌头、多少手、多少意外,
就会有多少犹豫、多少迟延。

品尝禾黍盈满的喜悦, 
收获继续前行的力量,
立秋了,收获已至。
莫负好时光!

Image

Image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暑伏过半,草木葳蕤,地气溽润。
被夏打磨的树枝,
不经意间慢慢消瘦下去。
风吹皱了绿,
在季节里涂抹蜡黄。

Image

Image
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
立秋的到来,对于我们来说。
不只是感念四时和自然赋予的更迭,
也不只是去顺应它们做些琐碎的习俗。
更重要的,是面对每一个新的时令,
都能拥有一颗妥帖照顾生活的心。

如果说春天是唤醒,
从彼时起人们逐渐打开自己的感知。

Image
那秋天就是收敛,
从此刻起回到自己的内心,
在安宁中寻找倦而回巢的归宿感。

Image
Image
积攒好夏日所有的
热情与畅快,直奔沉静而内敛的秋。
借由秋的名义,开始新的奇遇。
朗景清风,否极泰来。
耕耘有时,收获将至。

Image
来源:本文综合自地理帝、国学精粹与生活艺术gxjhshy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