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方大员拒接“圣旨——古代公文办理趣闻杂谈

 学思践悟必有成 2022-08-09 发布于甘肃

眭达明

江西省粮食局

         州邸以赂请有司飞驿送诏,既而宪宗自遣宦人持诏赐启,启畏使者邀重饷,即曰:“先五日已得诏。”使者绐请视,因驰归以闻,贬太仆少卿

    ——《新唐书. 房琯传附房启传》

            三省制形成以后,唐朝政府任命官员都是根据任职者的不同级别,分别由中书舍人(任命中低级官员)和翰林学士(任命高级官员)负责起草授官文书。文书写好之后,再抄一份,一本为底,一本为宣,底本留于中书省(或翰林学士院)存档,宣本送至门下省,经门下省长官侍中审查,给事中驳正后,呈给皇帝批准。宣本经皇帝签批同意后作为正本留门下省存档,另由门下省抄录一份复本,写上“制可”字样,盖印后送交尚书省颁发执行。尚书省收到文书时注明日期,作为公文办结的时限,然后按文官和武官,分别交给吏部和兵部抄写若干复本正式颁发。唐朝一份授官文书的起草、审核、批准、颁发诸程序,大致如上所述。

            按理说,一份授官文书到了颁发环节,整个公文办理的流程差不多就走完了,但中晚唐以后,随着官员日趋腐败,却枝节横生。宦官奉命颁发公文,到了地方往往借机吃拿卡要,向地方官索取不菲钱财,而部分地方官也乐得奉赠。

            《资治通鉴》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元和三年(公元808年)正月,唐宪宗大赦天下,赦令中有一条规定说:“从今以后,各地官员到京城汇报请示工作,不得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贡财物。”宦官头目、知枢密刘光琦奏请派宦官分赴各地颁发赦令,以便索取地方“孝敬”。翰林学士裴垍和李绛坚决反对,奏称:“朝廷派出的使者到地方烦扰太甚,不如只将赦令交付驿传送达。”宪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刘光琦却援引惯例,坚持要求派宦官去送赦文。唐宪宗说:“如果惯例是正确的,自然要依从惯例;如果惯例是错误的,为什么不能改正呢?!”

            由此可见,元和三年前的一个时期,唐朝地方官到京城汇报请示工作按例要向有关部门和个人进贡财物,对到当地颁发公文的宦官也要“有所表示”,甚至要想方设法满足宦官的无理要求。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与当时宦官取得的特殊地位是分不开的。

            “安史之乱”以后,唐朝皇帝对拥兵自重的节度使逐渐失去控制,又疑惧将领掌握兵权后叛乱,只好重用宦官,使其掌握禁军。唐代宗时设置枢密使,掌“承受诏旨,出纳王命”,令宦官担任,机要大权也落入宦官之手,从此宦官权势日渐坐大。这些宦官对外勾结藩镇,朋比为奸;对内结交大臣,左右朝政。他们不仅能够随意任免将相、赏罚朝臣,甚至皇帝本人的废立也在其股掌之间。从公元806 年唐宪宗即位到公元903 年朱温诛杀宦官近百年间,唐王朝的九个皇帝中七个由宦官扶立,剩下的两个为宦官所杀。唐宪宗就死于宦官之手,尽管宪宗即位后有志于廓清朝政,政治局面也曾为之一新,但他对宦官依然宠任如故,最终却遭宦官毒手,令人唏嘘。

            宦官握有如此之大的权力,各级地方官吏自然会争相讨好巴结,在这种情势下,向前来颁发公文的宦官赠送财物,就没什么奇怪的了,这叫感情联络或人情世故,礼多人不怪。让下面看不惯或说忍受不了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宦官因为拥有绝对权力,贪欲无限扩大,不仅对于地方官主动赠送的财物全部“笑纳”,而且常常狮子大开口,公然向地方官员勒索。古代虽有十官九贪之说,但毕竟还有少数官员是比较正派和清廉的,对于这些官员来说,贪得无厌的宦官就像豺狼虎豹一样可怕。为了防止宦官借传旨之名前来勒索,唐宪宗元和八年(公元813年),终于发生了地方大员勾结吏部私相授受任职文书的怪事。

            当年四月,房启由邕管经略使升任桂管观察使。经略使一职始设于唐太宗贞观二年(公元628 年),是沿边重要地区的边防军事长官。观察使,全称观察处置使,负责考查州县官吏政绩,后来又兼理民事,管辖的地区为一道。凡不设节度使的地方,即以观察使为一道的行政长官;设节度使的地方,观察使一职由节度使兼任。由此看来,经略使只是边防军区的司令,观察使则是大区的最高军政长官。早在唐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 年)五月,房启即被任命为邕州刺史兼邕管经略使。当时,王叔文等人执掌朝政,作为王叔文一党的房启由小小的万年县令一下子提升为邕管经略使,是政坛上引人注目的一件大事。不仅如此,王叔文还曾暗中许诺,将任命房启为荆南节度使。然而王叔文等人领导的“永贞革新”不过半年就失败了,房启自然没有当成荆南节度使,但他似乎也没有受到更大牵连。

            在邕管经略使岗位上干了八九年的房启,终于如愿以偿,从州一级长官升为道一级长官,本是一件让人激动和高兴的事情,但当他从邸报上得知这项任命后,却担心送任职文书来的宦官要价太高,自己难以应付,很是忧虑。于是,眉头一皱,想出个馊主意来。他令州邸(即本州驻京办事处)工作人员向吏部上下打点,先把任命书拿到手,然后通过驿传飞递回来。心想:既然已经拿到任命书,宦官就没有理由到邕州来,自己也就可以省下一笔巨资了。

            吏部官员见钱眼开,一点办事程序和规则都不讲,居然将如此重要的人事任命文书私自交给了“邕州驻京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房启通过“邕州驻京办事处”得到的任命书,就是吏部抄写的复本之一。

            据史料记载分析,大约在六月中下旬,代表皇帝当面宣诏的宦官还是到了邕州。这是房启意想不到的。他怕宦官勒索自己,就实打实说:“五天前我就拿到任命书了”,因而拒绝接受他们送来的“圣旨”。宦官们从来没有碰到过这样的奇事,就哄骗说:“你的文书肯定是假的,不然,拿给我们看看。”经验证,这份文书的确是真的,宦官们只好悻悻而回。

            宦官回去一汇报,唐宪宗大怒,下旨调查清楚后,将吏部经办人员狠狠杖打了一顿,并处罚了他们的顶头上司吏部郎中。房启则降职使用,于当年七月改任太仆少卿,桂管观察使一职改由安南都护马总担任。

            做了八九年邕管经略使的房启,好不容易成了一方诸侯,却因为害怕宦官勒索而拒绝接受他们送来的任职文书,结果还没有走马上任就丢了官。房启气不过,便递了份“检举信”给皇帝,说宦官到邕州后,送来的文书虽然没有留下,但还是带走了十五个南口(指南方边远地区被贩卖的人口)作为礼物。唐宪宗怒不可遏,查实后,将宦官季建章杖一百,处死,房启亦罪加一等,贬为虔州(今江西赣州)长史。这是当年九月间发生的事。之后,唐宪宗又发诏:严禁“五管(指今岭南地区。唐称广、桂、容、邕、安南五府为岭南五管)、福建和黔中(辖今湖南西部及毗连的川、渝、黔区域)”各道人口贩卖和赠送。两年后,房启在虔州郁郁而终。

            房启为逃避宦官索重贿,想省一笔送礼钱,结果却演弄出这场悲喜剧来,说来既可笑,又可怜。只有在贿赂成风、政由贿成的旧时代,才会出现这种地方大员勾结吏部私相授受任职文书并拒绝接受“圣旨”的怪事吧。

(来源:秘书工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