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磨心漫思

 东南文化图书馆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这几日心里颇不宁静,决定找人聊聊。
记得阿正兄弟写过《磨心》,遂向他讨个药方。很快他发来了磨心方法论,一共五味:拂心尘、有情不累、灭私欲、事中磨、痴迷。够我琢磨一阵子了。
磨心的过程是一个知与行的过程,也就是行动的过程,这里的知就是认知、知识,不是所谓的“良知”。
磨心,首先将心放在人性系统下考虑,包括外部知识、内部感受,以及与感性相伴而行的习性,这里的习性是指人作为一个具体时空下的实体,从欲望,到满足欲望,到控制欲望,到“随心所欲不逾矩”的成长过程。
磨心的前提是发现自己的欲望,“私欲、公欲”都找,我要什么(所谓良知),不要什么(所谓尘),从得失出发,确定自己需求、动机,也就是价值,所谓至善。
如何磨心?也可以说是“拂心尘”“灭私欲”。一是从自己客观现状出发,重新思考,有什么、能什么、做什么、怎么做。二是“有情不累”。在主观情绪和客观现实中找到平衡点,止静定安虑得,重点是定安。三是内外兼修,身体力行,自律规矩,养成符合前述价值目标的好习惯。四是查遗补漏,扬长避短,在认知、行动、表达等通用能力上更进一步。
磨心的结果,不忧不惧不惑,外察世界清澈通透,内观自身安定平和,为人豁达处事无碍,站在人群中,不一定出类拔萃,也必然器宇轩昂。
问老美老牛,何以不安?他照例王顾左右而言他,忽然给我说起《大学》来,幸亏旁边的顺利最近在看《大学精义》,张口就来:“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顺利字定虑,这个字就是他师父我师兄松林从这段话里取的两个字。
老牛说好,那就从“止”开始吧,看如何能安。然后之乎者也、抑扬顿挫地讲了半个小时。我在迷迷糊糊中正待安然入睡,忽然听到惊雷般一段话:静就是平,是投入和回报的动态平衡。
妙啊!投入回报就是得失、取舍,安就是平,平就是静,静就是衡。如此,“安”的方法也有了:一是停,也就是闲,躲进小楼成一统,管它春夏与秋冬;二是给,也就是付出,安之若素,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三是行,也就是行动,动中取静,动态平衡,精神到处文章老,学问深时意气平。
《人性枷锁》里,菲利普最后的枷锁放下,是在极端困顿下想清楚了:人生本来没什么意义,于是困顿也就不是困顿了。所以,如果真是躁郁症,一会郁郁寡欢,闷闷不乐,万念俱灰,自怨自艾;一会兴奋异常,心潮起伏,灵光乱现,文思泉涌,那就不阻不滞,不妄不恋,顺其自然。前者,闭门谢客,小隐于室,写字静心,小酒怡情,游山玩水;后者,趁热打铁,只争朝夕,记录思绪,帮助他人,摆场请客。
良言如饮醇酒,血热了,心反而静了下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