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德公寓往事

 hyd129 2022-08-09 发布于上海

图片

1948年天地图

我們的公寓近電車厂鄰,可是我始終沒弄清楚電車是几點鐘回家。“電車回家”這句子仿佛不很合适——大家公認電車為沒有靈魂的机械,而“回家”兩個字有著無數的情感洋溢的聯系。但是你沒看見過電車進厂的特殊情形罷?一輛銜接一輛,像排了隊的小孩,嘈雜,叫囂,愉快地打著啞嗓子的鈴:“克林,克賴,克賴,克賴!”(来源:《公寓生活记趣》)

图片

常德公寓之于全世界的“张(爱玲)迷”,抵沪后必来朝圣的地方。如今的常德公寓门口有“私人住宅,谢绝参观”大字。从各种渠道获知,大导演王家卫的工作室在楼内某室,美国籍纳西族支系摩梭人杨宝仙(杨二车娜姆)租过12室(已搬离)。

有请张爱玲出场之前,先说常德公寓来历,常德公寓旧名爱林登公寓,由英商克明洋行代理经租,克明建筑师是一个上海通,沪漂富二代,懂得本地人情世故。他是静安寺路(南京西路)地皮大王程霖生家族地产经租执行人。爱林登公寓这块地皮是程家的吗?离开程家八卦楼如此之近,被居高临下,程家让一个高楼天天盯着,大度之外,总还有一些迫不得已的理由。

晚年,程霖生企图操纵上海黄金市场,结果受到以孔家和宋家为代表的官僚买办资本的围攻,加上时/局/不/稳,金价和房地价大幅下降而破产,靠变卖家财度日(来源:徽商名人程霖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源:cnews.hku.hk
张爱玲入学港大登记表,家庭住址为
上海市赫德路195号爱林登公寓51室

常德公寓最著名住户是张爱玲。

粗粗检索了1947年的上海电话本,当年公寓里电话用户较多,外侨人数多于华人(检索18人,其中外侨13人)。张爱玲随姑姑和母亲入住时间为1939年,估计那年的外侨人数更多,张是极少数的华人之一。但中外居民,生活内容很丰富,为张爱玲提供了写作素材。

夏天家家户户都大敞着门,搬一把藤椅坐在风口里。这边的人在打电话,对过一家的仆欧一面熨衣裳,一面便将电话上的对白译成了德文说给他的小主人听。楼底下有个俄国人在那里响亮地教日文。二楼的那位女太太和贝多芬有着不共戴天的仇恨,一捶十八敲,咬牙切齿打了他一上午;钢琴上倚着一辆脚踏车。不知道哪一家在煨牛肉汤,又有哪一家泡了焦三仙(来源:《公寓生活记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张爱玲和她的姑姑张茂渊

图片

张爱玲的母亲黄逸梵

图片

张爱玲与李香兰,李唱红了《夜来香》
以上四幅图源:digitallibrary.usc.edu

据悉,张爱玲一生中最重要的几部作品如《封锁》、《红玫瑰与白玫瑰》、《金锁记》、《倾城之恋》写作于爱林登公寓。张爱玲在此公寓搬过一次,从51室搬到了60室。后一室号常被写错为65室。

图片

图片

图片

摄影:常德公寓老住户
静安嘉里中心部分地皮是原先的电车场

谢谢常德公寓老住户。2021年5月,我们曾带队“边界游”,从原先的英界静安寺路(如今的南京西路)、赫德路(如今的常德路)跨过福煦路(如今的延安中路)去原先的法界古拔路(如今的富民路)和巨籁达路(如今的巨鹿路)...穿越,回1943年前的“边界”,看房说八卦。

图片

摄影:哦哟喂 2021年5月5日 

图片

摄影:Ann 2021年5月5日

再来三幅朋友圈照片,仅做了一点移轴处理。

图片


图片


图片

看到一户装修精良的人家有个大壁炉,比较有型。我们特别去找了几幅张爱玲在爱林登公寓的照片,80年前的上海公寓人家,大概是怎么一个景象?

图片

如下这幅比较有名,张爱玲坐在沙发里看书,当时拍摄者是炎樱吗?还是苏青?她姑姑还是她妈妈?摆拍是肯定的,但这一瞬间,张爱玲比较自然,对镜头的存在基本无视,墙角落里的立地灯克制地泻下的光线提亮了背景,圆镜子里的反射物有点扰乱,但不关键。整幅画面,值得关注的是装饰艺术派风格家具和张爱玲的打扮。避世居住在公寓里的张家,生活品位是较高的。

图片

据说,下图拍摄者是电影导演桑弧。在疗治情伤的时候,张爱玲曾写信感谢桑弧,说:多亏你的陪慰和红酒。从爱林登公寓搬离之后,张爱玲曾住在南京西路1081弄,详细地址为:梅龙镇巷重华新村2楼11号。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94年,上海著名摄影家尔东强在香港印制出版了《上海西洋建筑最后一瞥》,当时他送了一本给我,打开仔细翻看,我至今清晰地记得他拍到一幅常德公寓的照片,一位正装隆重的男性老者站在一个室内楼梯台阶上,怎么有这样的房子?自己家里有楼梯?当时真的不懂,什么叫复式住宅,一复二。

一年以后,我们在古北边上看到这样的住宅产品,买。这本画册后来送给了一位澳大利亚大公司驻沪首代,他们夫妇在上海期间,告诉地产侦察员很多真知灼见,西方人对住宅的理解大概早上海人大概五十年。在上海,最早炒老房子就是这些派驻上海的老外,拿着大公司丰厚的海外住房补贴,发现了上海有如此低价的老房子。

常德公寓“一复二”长这样的。可见当年建筑师用心良苦,在“一复二”高达五米的空间里,更多引进了阳光,让空间多变,灵动,独一无二。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室内设计师、画家胡瑜画笔下的常德公寓,此系列明信片可定购。

图片

不知道1939年,张爱玲入住51室和后来换到60室的租金,有人知道吗?

图片

张爱玲与炎樱在爱林登公寓顶楼 1944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