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活明澈了就多会闭嘴少言,不是源于没有了与人交谈的兴致,而是学会接受了当你越活越真时,知心知己只会越来越少的事实,了彻了跟重私利,思想局限大的人浪费精气神,逢场作戏,真的毫无价值。 前觉成名后,发现成名只是让更多不懂他的人知道了他,自此苦恼得很,比如他要去化解那些人家对他作品的误读,要去反驳那些对他言论的曲解,还要去做文化普及工作,在网络上跟不少文盲纠缠。不仅如此,就连回到老家,那些村镇公务员干部也是些很难缠的货色, 官僚主义形式主义横行,办事刻板,简单事情复杂化,全是器械化思维......这让他很是耗脑,他不想跟这些人打交道,但他们又穷追不放,不知如何是好时,他来到了先生家里,期望先生能帮忙解惑。 先生道:“我当初刚入社会那会儿,那时候网络还没有这么发达,环境还相对是'物以类聚’的,圈子里圈子外还是有很多无形的隔栏的,相差太大的人也基本上没有机会接触到,更别说在一起交谈了,像如今这样'地球是平的’的网络连接全球之局面那是不可想象的。人人都能有机会在网上与你产生连接,这样的好处是你的创造传播快,传播面广,坏处当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但也不是没有解脱之道,怎么解脱呢? 庄子说,'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看透了就解脱了,对于像'朝菌’,'蟪蛄’,'井蛙’,'夏虫’,'曲士’一类的对象,你直接闭口少言,就是最好的策略。如果你不得不言,发了少言后,别人仍不能察言观色,仍不能知耻而后退,仍要对你穷追不舍,这时候你只需直接拿出不正眼瞧人的'沉默’以应对,一言不发,视他们如空气,不去理会他们即为上策,——'明言着轻蔑什么人,并不是十足的轻蔑。惟沉默是最高的轻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