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三十七年,秦始皇再次出宫巡行天下,七月份到沙丘的时候,秦始皇病重。 这次出行只有皇十八子胡亥和丞相李斯、中车府令(官名)赵高一同随行。 而皇长子扶苏,因为之前数次直言上谏,惹怒了秦始皇,被派到上郡监兵,协助蒙恬大将军抵御匈奴。 秦始皇病重,令赵高写信给扶苏让他回咸阳治丧。写好的书信,还没来的及交给使者,秦始皇就驾崩了。 秘不发丧 书信和玉玺都在赵高手中,秦始皇驾崩的事,只有胡亥、李斯、赵高和五六个侍从知道。 李斯认为皇帝在巡行途中驾崩,又没有立太子,不适合宣布此事,否则会引起混乱,所以其余随行的大臣一概不知。 赵高把给扶苏的书信扣留在自己身边,他去对胡亥说,现在皇上驾崩了,又没有诏书给其他皇子,只有赐书信给扶苏。 等到扶苏到了咸阳,就会登位为皇帝,到那个时候,您该怎么办呢。 赵高继续说服胡亥自立,并且说,这个事一定要李斯帮忙才行。 他找来李斯说,现在皇上驾崩了,只有一封书信给长子扶苏。但是现在书信和符玺都在胡亥手中,还没来的及送出。 立太子的事都在于您和我来决定,您打算怎么办呢? 李斯说这不是身为人臣应该做的事。赵高说,您与蒙恬相比,不论是功劳,还是长子的信任,天下人的尊敬,都不如蒙恬。 长子扶苏为人刚毅而武勇,等他即位一定会重用蒙恬,封他为丞相,到那时,您只能告老还乡了。 我教习胡亥这几年,没见过他有什么过失,并且他为人慈仁笃厚,又看中名士,我看其他的皇子都不如他,完全可以让他继位。 李斯说了,自己原本就是一个平民布衣,受到皇上的重爱位居丞相,封为通侯,子孙都身在高位, 不能做这样的事。 身为忠臣不应怕死,当臣子的要各守其职。 赵高听了以后并不放弃劝说。 李斯说,以前晋国改立太子,好几世都动荡不安;齐桓公兄弟之间争位,引起杀戮。 赵高对李斯说,如果丞相不合作,恐怕会祸及到子孙,还有什么好顾虑的呢。 矫诏另立 李斯仰天而叹,垂泪叹息,听从了赵高的建议。 于是,赵高假称秦始皇下诏给丞相,立胡亥为太子。 又改了给扶苏的书信:朕巡行天下,扶苏与蒙恬带兵守边境十多年,耗费兵马,没有尺寸之功,还数次上书诽谤我的所作所为,又日夜怨我不立他为太子。 扶苏身为人子不孝,现在赐死。蒙恬与扶苏在外,不指正扶苏的过错,为人臣不忠,也一并赐死。 使者带着书信交给扶苏,扶苏打算自尽。蒙恬说,陛下在外,并没有立太子,派我带重兵守边境,又让公子为监军,把这么重要的事交给我们,怎么会突然赐死我们。 而使者在旁一直催促,扶苏说,父赐子死,不需要再次确认了,随即自杀。 使者还报,胡亥,李斯,赵高大喜。回到咸阳后,太子胡亥立为新帝,封赵高为郎中令。 专权 那些与赵高有私怨的大臣,都被赵高借口杀了。 他担心其他大臣会奏报这些事,就对秦二世(新帝胡亥)说,天子之所以尊贵,是因为大臣们只能听见天子的声音而见不到天子,所以才叫“朕”。 而陛下还年轻,未必事事都精通,坐在朝堂上,万一有什么不当的言行举止,就会在大臣面前出丑。 二世听了赵高的说法,不再坐朝见大臣,而朝政大事都落在赵高手中。 赵高又去对李斯说,如今关东盗贼很多,而陛下却急着修建阿房宫。 我是想要上谏,无奈地位低下,您怎么也不劝谏呢。 李斯说,是啊,我早就想上谏劝陛下了,只是现在陛下又不坐朝堂,深居宫中,没法进言啊。赵高表示,有机会的时候,会为李斯安排时间。 赵高在二世与宫女饮酒作乐的时候,派人告诉李斯说现在陛下有空闲,可以来上奏,如此这般好几次。 二世生气道,我平时没事的时候,丞相不来,一等到我娱乐时间,丞相却再三来上奏,他是看我看年少欺我吗。 赵高便对二世说,那时的沙丘之谋,丞相也有功,如今陛下为帝,丞相是想封土为王吧。 陛下不问,臣都不敢说,丞相的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楚国的一些盗贼经过三川郡,城守又不出击,我还听说他们之间互有通信。 丞相在外的权利比陛下还要大,二世听了以后想要查责李斯,又担心没有证据,就派人去查验李由与盗贼的通信罪状。 李斯知道了以后,因为当时二世在甘泉,无法面见。 他就上书说赵高贪欲无厌,日后会谋反。而二世却说赵高只是个太监,而且为人忠心,精廉强力。 不仅如此,二世还把这事告诉了赵高,赵高说,丞相就是顾忌我,等到我死了,丞相就可以篡位自立为王了。 ![]() 东门黄犬 二世派赵高将李斯问罪,李斯仰天长叹,昔日桀王杀关龙逢(音读旁),纣王杀比干,吴王杀伍子胥。这三位都是忠臣,也都不免一死。 古来圣明的君王,都是饮食有节,车器有数,宫室有度,才能长久治安。而如今的陛下诛杀兄弟,侵杀大臣,大修宫室。 赵高以李斯和长子李由谋反之罪,把宗族之人和门客全部抓捕。 李斯还想着自己有功,又无反心,想着皇上会赦放自己。他在狱中几次上书陈述,结果都被赵高扣留。 赵高派自己的客门假称是御史,谒者,侍中,去狱中查问李斯,并且对他严刑逼供。 后来二世派人去查问,李斯以为还像之前那样,不敢再辩白,承认了自己谋反。 二世帝得到上奏后说,多亏了赵高啊,否则真不知道丞相是叛贼啊。李斯的长子李由,在外已经被项梁杀了。 秦二世二年七月,李斯被判腰斩,夷灭三族。 他和小儿子被带出狱中,临刑之前,对儿子说的最后一句话是:“吾欲与若复牵黄犬俱出上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 李斯原本是上蔡的一个普通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来到秦国,做了许多有意义的事,位至丞相。 临死之前,想到的并不是自己一生所作的贡献和所享的富贵。 而是感叹当年在自己的家乡,和儿子们牵犬逐兔的平凡事。 当然了,也是悔恨自己没有及时抽身而退,才有了这样的结局。 过往文章回顾:李斯的人生巅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