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安帝在南巡的路上驾崩,閰皇后和阎显兄弟,以及江京、樊丰等人开始密谋。 说皇帝在宫外驾崩,济阴王在京城,如果公卿大臣拥立他为新帝,那就大事不好了。(济阴王就是被汉安帝废掉的太子刘保) 所以他们就隐瞒了汉安帝驾崩的事情,假称皇帝病重,还和平常一样往皇帝起居的车中送饮食,问安。 车队疾行四天后回到宫中,先派了司徒刘熹去郊庙告天请命,到了第二天,才公布汉安帝驾崩的消息。 阎皇后成了皇太后,临朝称制,立即封阎显为车骑将军。 太后想要长久的把持朝政大权,就想要拥立一个年幼的新皇帝,和阎显等人在宫中商议,最后迎回了济北王的儿子北乡侯刘懿为继嗣,即皇帝位。 阎显看大将军耿宝位高权重,在前朝大臣中也很有威信,就让有关部门上奏弹劾耿宝,说他和党羽中常侍樊丰、虎贲中郎将谢恽、侍中周广、野王君王圣、王圣的女儿等人互相结党营私,大逆不道。 樊丰、谢恽和周广全部死在了狱中,家属迁到了比景县。 耿宝和侄子都贬为亭侯,遣回封地,耿宝在路上就自杀死了,王圣母子都被迁到了雁门。 阎景成了卫尉、阎耀为城门校尉、阎晏为执金吾、阎氏兄弟全部处于重要职位,作威作福。 谁知道,才没几个月,北乡侯刘懿就病重了。 中常侍孙程就和济阴王府的官员商量,说本来济阴王是太子,都是先帝听信谗言,才废黜了太子。 如果北乡侯有什么不测,到时候就先处理了江京和阎显等人,就可以重新拥立济阴王。 中黄门王康,之前是太子府的府史,还有长乐宫的太官丞王国等人(长乐宫就是太后宫,王国是掌管太后食膳方面的),他们都和孙程是一伙的。 江京和阎显当然也不傻,也有自己的打算,他们就商量要召来各诸侯王以及子弟。 没过几天,北乡侯刘懿薨逝,阎显和太后商量,密不发丧,召集各诸侯王子弟,关闭宫门,屯兵自守。 孙程、王康、王国和中黄门黄龙、彭愷、孟叔、李建、王成、张贤、史汎、马国、王道、李元、杨佗、陈予、赵封、李刚、魏猛、苗光等人,聚集在西钟下密谋起誓,拥立济阴王刘保。 孙程他们半夜聚集在崇德殿,进入章台门。 这个时候,江京和刘安、李闰、陈达等人都坐在禁门下,除李闰外,江京几个人都被孙程和王康斩杀。 然后用刀胁迫李闰,让他带头拥立济阴王,在西钟下迎济阴王刘保即皇帝位,这时的济阴王也只有11岁,就是汉顺帝。 又召来尚书令、仆射以下的官员去南宫,孙程等人留守禁中门,新皇帝登上云台,召集公卿大臣,派了羽林军屯守在南北各个宫门。 阎显这个时候还在北宫,正急的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小黄门樊登劝说阎显,以皇太后名义,召来越骑校尉冯诗、虎贲中郎将阎崇带兵去对付孙程。 阎显把冯诗诱进宫,对他说,皇太后并不想拥立济阴王,天子的玺绶还在太后这里呢。 太后说,如果谁能抓到济阴王,就可以封万户侯,抓到李闰的,可以封五千侯。 冯诗等人口头都答应,然后说,因为是突然被召进宫,所带的部下太少了。 阎显就让樊登去左掖门外迎接士兵,结果被冯诗斩杀,冯诗带着部队回营屯守。 阎显的弟弟阎景立即从宫中回到卫尉府,收集部下回到盛德门。 孙程传召各尚书收押阎景,尚书郭镇当时正卧病在床,听到传召以后,立即带着直宿羽林军从南止车门出发,刚好遇到阎景,被郭镇用剑刺伤堕车,又被郭镇的侍从用戟叉住,抓了阎景送到廷尉狱,当天夜里,阎景就死了。 因为这件事有功劳,后来济阴王正式登位以后,封了郭镇为定颍侯。 取得了优势以后,刘保派了使者到了宫中,夺回皇帝玉玺。 汉顺帝刘保回到嘉德殿,派了侍御史带着节符收押了阎显、阎耀、阎晏,全部下狱诛杀,家属全部迁到比景县,太后也被迁到了离宫。 汉顺帝下诏书,把阎显和江京家的近亲全部诛杀,其余的都宽大处理。 封了孙程等人为列侯,接着就下诏书,把乳母王男、邴吉的家属召回京城,并且好好的赏赐他们。(之前阎皇后等人对付太子刘保,先处置了王男和邴吉等人) 另外,当年刘保被废黜太子之位后,太子府的小黄门籍建、傅高梵、长秋长赵熹等人,都被迁到了朔方,现在汉顺帝把这些人全部召回,升为中常侍。 议郎陈禅说,阎太后和皇帝之间毫无母子之恩,把太后迁居别馆,皇帝也不需要再去拜见了。 大臣们都同意这个说法,只有司徒掾周举不是这样认为的,他向李郃举了几个例子: 舜的父亲瞽叟(gǔ sǒu)和继母以及继母的儿子总是想加害舜,但是舜还是恭敬的对待父母,后来这三人被感动。 郑庄公的母亲武姜,偏爱小儿子叔段,也总是想谋害庄公。郑庄公曾经发誓,不到黄泉都不会再与母亲相见,后来在颍考叔的协助下,俩人恢复了母子关系。 周举说,如今阎氏被诛灭,太后被幽禁在离宫,如果悲伤过度生病,有什么不测,陛下要怎样面对天下呢。 所以应当上表朝廷,让陛下奉养太后,依旧和以前一样,率领群臣朝见太后。 李郃听了以后,立即上书给天子,说了这个事。 汉顺帝下令迁回太后,并且去拜见她,太后这才开心起来,没过多久,阎太后就崩逝了。 刘保是依靠宦官夺回的皇位,后来的朝政大权还是又回到了宦官和外戚手中,两者互相勾结,东汉是越来越衰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