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 ——《金刚经》 唐代是中国书法史上书法水平仅次于魏晋时期的一个时代,这个时期出现了大量的书法高手,有人显赫一时,声名远播,有人写得极好,但却不为后人所知。 唐代从太宗皇帝开始,便有了“书法取仕”的传统,不仅当官的要能够写一笔好书法,往往皇家也极为注重书法的培养,从唐太宗到唐高宗再到武则天,以及到后世的玄宗、文宗、德宗等皇帝,都是精擅书法的好手。 今天为大家分享的是女皇武则天的手抄小楷真迹《金刚经》。这件敦煌出土的武则天小楷真迹《金刚经》,颇为华丽,贵气十足,尽显“女皇”范,是真正的“字如其人”,每个字都精雕细琢,非常耐看!只可惜,现在藏于法国,是法国的国宝。 ![]() 《金刚经》又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佛教著名经典,主要讲述的是:通过最究竟的智慧,到达成就的彼岸,获得解脱。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都极力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 上个世纪初,当王道士打开在甘肃的敦煌藏经洞时,谁也想不到,他开启的是尘封千年的灿烂和辉煌。由于清政府无暇他顾,一批批西方探险者踏足了这片土地,掠走了无数奇珍异宝。其中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以极少的钱财买走藏经洞上万卷的经卷,另外还有法国的伯希和,俄国人、匈牙利人、美国人等等,半买半抢地带走了敦煌所藏9万多卷文书当中三分之二的珍贵作品。英国人斯坦因带走的最为驳杂,法国人伯希和带走的最为精纯,俄国人带走的最多。 在被法国人伯希和抢走的3万多卷文书当中,有很多《金刚经》与《妙法莲华经》的抄本,但皆为残卷,唯独有一件以蓝底瓷青笺为纸本,以金粉抄写,并有十多人校验的《金刚经》是完整的全卷。通篇5162个字,无一字缺损,非同一般! 据传此卷经文最初是包裹在一个金丝卷的紫檀描金帖盒之中,由于全卷以金粉写成,纵然历经700年,依旧丝毫没有褪色。与其他经卷不同的是,此卷有“敕”字样,还有“臣虞昶奉旨校阅”的字样。据专家考证,此作乃是武则天的手书真迹。 ![]() 武则天日理万机,为什么字字精雕细琢,抄写有5000多字的《金刚经》呢? 据《全唐书》中记载,万岁通天元年,武则天为了祭奠亡故的双亲,下了一道圣旨,召集数百位精擅书法的高手,抄写《妙法莲华经》和《金刚经》各3000卷,并且每抄完一卷,都有许一校、二校、三校,保证无字迹疏漏。 这项浩大的抄经工程,历时三年方得以完成。抄写所用的纸张,皆为经久耐用的黄裱纸,是皇家御用之物。这些作品抄写完成之后,最终被供奉在了敦煌,北宋时期敦煌藏经洞封闭,直到1900年,才被伯希和偷到了法国。 ![]() 这件《金刚经》不仅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文物,对于大乘佛法修行者而言,更是一部开启智慧、了脱生死的无上法藏!对书法爱好者而言,则是一件难得的小楷神品。 在中国书法史上,小楷功夫是考验一个书法家的基本实力,而草书功夫则是一个书家境界的体现,但是能够在小楷这门艺术上,达到登峰造极的,历代也是凤毛麟角。 我们今天读到的佛经,字字珠玑、句句美玉、震撼无比,读罢如饮甘露、回味无穷。为之叹服的是,世间一切伟大的文学、优美的诗歌,多不能与佛经相比,其中所含的出世和入世的大智慧,令无数人走向光明的坦途。 ![]() ![]() ![]() ![]() |
|
来自: 东盛1 > 《字画 摄影 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