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郭嵩焘家族家风薪火相传的奥秘

 甘泉书屋i30tsw 2022-08-09 发布于江苏

郭嵩焘家族家风薪火相传的奥秘

            郭(必)谦

  

郭嵩焘(1818—1891),湖南湘阴人,他是清末洋务运动的倡导者和外交家,著名文化学者、思想家。郭嵩焘1847年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曾任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广东巡抚。1876年,郭嵩焘任驻英公使(中国第一位驻外公使),1878年兼出使法国的清朝钦差大臣。

郭嵩焘的成才最重要的因素,是家族的文化熏陶。他是郭子仪后裔,其曾祖父郭熊读过书,当过贡生,受儒家文化影响较深,经商不唯利是图,而乐善好施,因此,郭家在当地有良好的声誉。他的祖父郭铨世读书更勤,考取过秀才,他传承祖业,在经营田地、盐业和钱庄的同时,常常仗义疏财、接济乡邻,使郭家成了湘阴的望族。据当时的本地文人吴树敏所作的《郭氏家传》记载,湘阴县有一位县令,与郭铨世交好,由于为官清廉,体弱多病,家境清寒。郭家对他施予了很多帮助,他过意不去。每一次获得郭家帮助,县令就写一张借条,到因病去世时,县令家有一大把郭家借条。县令的儿子年幼,根本无力偿还,郭铨世在其灵堂祭拜时,亲手烧掉了所有的借据。

      郭铨世认为,家族要繁荣必须立规矩,有坚守。因此,他在本家祠堂“耕心堂”,留下了“世家先立本,道德与文章”的家训,并写入族谱,时刻提醒后辈牢记先辈的期许和警训。他的堂号“耕心”,含义是以心作田,耕耘不辍。家训提倡的“道德”,即思想品德,既包含齐家济世,他认为是为人立世之本;而“文章”,意指要有学识学问,能经世致用。

郭铨世的良苦用心,没有白费。郭嵩焘的父母,在自觉传承家风家训的同时,也十分注重培养子女良好品行。其父郭家彪精通医术,矜贫恤独,经常施药乡里,深受乡邻尊重。他的一首《守愚诗》训示子女说:“勿损人为智,勿私己为愉……欺心即欺天,造化焉可诬。人自习为巧,我自安为愚……守愚果愚哉?吾亦见真吾。”

郭嵩焘的母亲不仅遵循家训,还特别注重对后代的教育。她极力倡导品端行正,家中虽数世经营商贷,她却不许子女沾染铜臭气,毕生精力倾注着促进儿子的读书上进。1847年,郭嵩焘高中进士,进入仕途。1849年夏,湘阴大水,郭嵩焘协助知府夏廷樾办理赈务,终日辛劳,疲于奔命。当时,他母亲重病在床,郭嵩焘在百忙之中回家探视,母亲反而大声斥责他:“不顾灾民,回家探视,这是徒增我的烦恼!”

郭嵩焘为官期间,从不花心思为自家产业谋事。依常人眼光,郭嵩焘所担任的职务,不论是苏松粮道、两淮盐运使,还是广东巡抚,均可抽取“油水”。尤其在他任苏松粮道和两淮盐运使时,经手的钱动辄上万,但他除了拿份内的薪俸,其他分文不取。他的日记中写道:“出客公服,间有添补,居常衣服一袭。家居之旧,未尝更制。日食上下一例,玩好什物,除置买书籍外,未尝浪费一文。”清末著名学者、湘绅领袖王先谦曾评价郭嵩焘,“廉介不苟得”。

在任驻英公使期间,郭嵩焘将实地考察心得详细记入日记《使西纪程》,把西方富强之道介绍给国人,受到了广泛关注,也因此遭到顽固派的强烈攻击。1879年,郭嵩焘从欧洲黯然回国后,他去职还乡,创办思贤讲舍,以图弘扬天地正气。他在书房题联:“无补清时,终老书斋原夙志;偶谈瀛海,重摊诗卷记前游。”这表明他退去官场,依然关注着国家大事。

对家族成员,郭嵩焘要求十分严格。目睹赌博、吸鸦片之害,他立下家规,凡赌博、吸鸦片者不得姓郭。郭嵩焘去世后,其子郭立煇发现其妻染上了赌博恶习,非常痛心,但依然执行家规,将她送回湘阴老家。

     (郭嵩焘书札)

郭嵩焘非常注重对后代教育。在日记中,他曾写道:“吾人行事,必具有天下一家、万物一体之心,乃能于事有济。文章气节不纳之道义,皆是浮动之气。”去世前,他留下的绝笔《枕上作七首》,其一曰:“三人同瘦命偏长,共道吾家兄弟强。儿辈尚能规进取,莫忘先世有书香。”

在郭嵩焘的教诲下,郭氏子孙不忘祖训,勤修道德,专攻文章,在多个领域皆有所成。其长子郭立篪,是曾国藩的女婿,他在父亲督促下,学业精进,除顺利科考入仕外,还深受其父影响,游历山水,关注民生疾苦。

郭嵩焘次子郭立煇继承了其父亲的养知书屋,从学于湖南士绅领袖、岳麓书院山长王先谦,才识兼备,是一个富有成就的楚辞专家。著作有《读骚大例》《楚辞集解》《国文讲义》(湘阴一中)等。

郭庆藩(1844年-1896年),是郭嵩焘弟弟郭崑焘的儿子,任过知府,却以学者闻名,他致力于《庄子》研究,著有《庄子集释》十卷、《庄子注释》一卷、 《读庄子札记内外篇》不分卷。其《集释》是清代《庄子》研究的集大成之作,也是当今最流行的《庄子》读本之一,另外还有与其父合著《诗集》《别集》《家训》等。

“君子之学首重治心。”受此家训影响,郭嵩焘家族始终坚守道德良心和坚贞气节。1939年,日寇突然空袭湘阴,县城被毁,郭氏族人很多人被掩埋在瓦砾之中,其他郭氏同宗不顾敌机轰炸,冒死营救。虽然在抗战期间历经磨难,但郭氏家族的人依然为挽救民族危亡尽绵薄之力。郭嵩焘的侄子郭金玉联合了一些进步乡绅,在乡下设立了私塾,采取敌来我散、敌去我聚的方式授业,以传授民族传统文化和西方先进知识,着力培养救国图存的有识之士。

    从上面郭氏家族的家教家风的事例上,我们可以看到良好的家风传承,需要一代代人传承、发扬,才能使家族薪火相传,生生不息。

郭谦相关郭氏文化历史研究文章链接:

1.  外交家、思想家、学者郭嵩焘传奇 (360doc.com)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