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公益应该成为书法家的一种社会责任和义务担当

 暮云深 2022-08-09 发布于广东

最近看到了一篇采访著名文化学者、书法大家言恭达先生的文章,再对照头条自媒体上的某些自称为书法家的所言所行,感触良多,不由提笔写几句。

言恭达先生继当选2016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书法公益人物”之后,再获2019年度中国书法风云榜“书法公益人物”称号。面对这些光环,言恭达先生在被采访时谦逊而真诚地说:“时代造就和推出了我们这批书画家,我们在有能力时,没有任何理由不去回馈时代、回馈社会。”“艺术家能留给社会、留给历史的是他的作品与口碑。这些慈善之事我愿意扎扎实实去做,并不是想显示什么,不必宣传得那么高。”言恭达先生还深情地说:“是人民养活了艺术家,是时代推出和造就了当今我们这批书画家,我们和老师前辈们相比实在太幸福了。所以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报社会,感恩时代!”

看了言恭达先生的言论,个人认为言先生这么说并非故作谦虚,也非大唱高调,更非坐而论道,而是实实在在的在行而践道,是把公益行善之举当作了一种行为习惯、一种责任担当。这是言先生深入社会、扎根民间、关爱大众、奉献爱心的表现,是他长期形成了他追求人生的大格局——通过公益事业的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

书法家首先是个文化人,文化人就应该做文化事,而要做文化事,就要深入社会、扎根民间、关爱大众、奉献爱心,用自己的能力和本事为人民大众服务,通过公益实践来修塑自己的灵魂,自觉地提升自己的人文境界,从而完善作品中所透射的现代人文精神。所以,我们经常看到有的书法家为推广中国传统书法呕心沥血,撰写书法理论和教材,无私奉献社会,有的书法家免费开设书法教堂,毫无保留传授书法知识,有的书法家不讲报酬,为一些场所题词等等。

再看看头条里的自媒体,某些人自吹自擂自己是著名书法家,还明码标价推销作品,一心一意地为推销自己而拼命刷存在感,其实这也无可厚非,但有一些所谓的书法家就太不知好歹了,某些人狂妄自大,见不得别人的好,别人说不得,更有甚者,还互相诋毁、互相谩骂,还有一些以书法家协会会员的名义参加一些公益慈善笔会活动,现场为老百姓写了几幅字,就赶紧对外宣称说是捐赠了价值几千、几万元的作品。我就纳闷了,谁给你定的价?这所谓的作品若是变不了现,不就是废纸一张嘛。还有一些书法家碍于面子,参加了一些公益活动,但他们视公益事业为儿戏,耍手段、“伪慈善”“假公益”的事件屡被曝光,这绝不仅仅是“作秀”,而是对慈善行为的亵渎,连最起码的做人良知和社会公德都丧失了,不能想象,一个不具备对现实关怀的艺术家能留下传世精品。

由此想起言恭达先生的慈善观:“慈善是低调的,只有低调才能保证慈善行为的纯粹性;再者,慈善是平等的,要考虑到被救助者的自尊,因此,慈善不是施舍,它是一种以大爱的精神去营造当今社会人人平等的和谐氛围。”他说:“慈善是自我生命的需求,是每个人心中自然流露的爱泉,因此,它是自觉的、快乐的。”他又进一步阐释:“艺术家只有通过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实践与公益慈善行为,才能不断地提升自己的境界,净化自己的灵魂,完善自己作品中所透析的时代人文精神。”

本堂认为,真正的书法大家,应该是作品精良、人品优良,所以,书法家应该要提高修养,修炼格局境界,修炼心性,要有大爱之心,要有为大众服务之心,否则就永远只能做所谓的个人英雄,只能做小人物,很难有大作为。现在很多人都在讨论什么是幸福,其实幸福不是你拥有了什么,而是身边的人因为你的存在而感到快乐,社会因为你的创造而增添一份人文价值!

所以我们今天没有任何理由不回报社会,感恩时代!当代的艺术家应从小技进入到大道,从小我进入大我,从小文化进入大文化,从小众艺术进入大众艺术,从而实现自我生命价值的时代进程。

近几年本堂一直致力于宣传推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并用书法形式予以表现,制作了许多草书集(都是电子版的,免费提供给各位粉丝和读者,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本堂,找寻你想要的),以下是《鉴心录》(部分),欢迎批评指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