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伍娟|外婆的蒲扇

 文乡枞阳 2022-08-09 发布于安徽


昨天晚上与儿子一起步行看望老爸老妈。由于盛夏天气炎热,到老爸那里时儿子身上都汗透了,老爸急忙将房间空调打开,让儿子进去凉快凉快。看着父母对儿子一脸的宠爱,我不由得想起离开我已经有30年的外婆,想起外婆那把作用非凡的小蒲扇。
蒲扇在各地有不同的叫法,有的地方叫芭蕉扇,有的地方叫葵扇,还有的地方叫蒲葵扇。清王廷鼎《杖扇新录》中记载,“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诸名,实即今之蒲扇,江浙呼为芭蕉扇也”。
外婆是个普普通通的农村老太太。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我,是由外婆一手养大的孩子。当时还未进入电器时代,盛夏防暑降温,蒲扇便是法宝。“一把扇子七寸长,一个人扇风二人凉……”夏天里,老太太们更是扇不离手。举扇可遮烈日,摇动可扇凉风,拍打可驱蚊蝇;有时孩子们淘气,还能用它作为责罚工具,高高扬起,打下去很响却不疼,威慑作用却不小。记忆中的童年没有酷暑难以入睡的夜晚,如今想来那是外婆用蒲扇扇出来的清凉一夏。
小时候,见外婆把刚买来的蒲扇放在热水里浸泡后,将有些地方弯曲成想要的弧形,用重物压平晾干,再用喜欢的薄薄碎条花布缝在四周,宽窄均匀,针脚细密,使蒲扇既好看又耐用。经过装饰的一把普通的蒲扇,摇身一变成了每个家庭女红的展示品,也是区分每家芭蕉扇的标识,不管落在哪里,村人都知道是谁家的蒲扇。
那时大家都勤俭地过着日子,今夏用过的芭蕉扇,洗净晾干,有些小缺小漏磨损处,缝缝补补好,用破布包裹好,用细绳包扎好,妥善收藏,放着来年夏天再用。直到芭蕉扇边框细竹条散开,中间又裂隙无法缝合,才用于锅灶前,用来扇风旺火烧水煮饭。
蒲扇曾经是平民百姓的日常用品,它折射出的是最淳朴的民风乡情。如今蒲扇难登大雅之堂,没有“轻罗小扇”的雅致,也无“诗画折扇”的风流,更无各类电器“万能消暑”神功,但它承载着外婆对我那份永恒的爱。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