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映诺曼底登陆的电影 相信大家在互联网上都看到过一篇网文,说是有一名德军机枪手,名叫海因里希·塞弗罗,在盟军诺曼底登陆的时候,花了九个小时,一共击毙了2000多名盟军士兵,还得了一个外号,叫“奥马哈海滩野兽”。 别看这段子编的是活灵活现,但是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假新闻。 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根据盟军方面的资料,在诺曼底登陆当天,盟军一共伤亡了4184人,注意,这是伤和亡合计的数据。 而盟军登陆奥马哈海滩的时候,一共要面对德军十个阵地,十五个碉堡 85挺机枪以及奥马哈海滩后方若干炮兵群。 那么,我们看,就算奥马哈盟军伤亡各半,那么充其量盟军死亡2200人到头了;如果“奥马哈海滩野兽”真用机枪打死了2000名盟军士兵,那么德军剩下十五个碉堡,84挺机枪以及后方的若干炮兵群一共才打死了200名盟军士兵? 更有力的证据来自德方。 ![]() 海因里希·塞弗罗 根据德方史料,海因里希·塞弗罗驻守WIN62阵地,他本人隶属于352师726团第3连A排,全排31人。 WN62的防御正面约250米,主要工事均修建在高于海滩12~50米的陡坡上,部署有2门76.2毫米野战炮、2门50毫米反坦克炮、3门50毫米迫击炮和数挺机枪。 而海因里希·塞弗罗驻守的机枪点,在当天早上7点30分就已经被美军摧毁了。WIN62阵地在美军登陆后一小时就被渗透,在四小时后就被彻底压制而丧失了作用了。 综上所述,“奥马哈海滩野兽”九小时打死2000盟军是段子,而不是事实。 但是,在二战中,德军确实有过两名机枪手一共打死700名士兵的战例;但是和“奥马哈海滩野兽”这个段子不一样,这两位机枪手其中一人当时就被击毙,另一名机枪手当场就精神崩溃了,因为他没有想到自己居然杀了这么多人。 这个战例发生在二战末期的柏林战役时期,驻守柏林郊区某地的德军遭到了大量苏军进攻,而在某一个机枪阵地就发生了两名德军机枪手操纵一挺MG42在很短时间打死了700名苏军士兵。 之所以说这个战例不是段子,是因为这个战例是苏军内部记录的,而非德军自己吹嘘的。 ![]() 电影《兵临城下》现在看,真没有“黑”苏军 而且事实上,在二战末期,当苏军将领们终于有时间可以好好审视苏军在二战时的表现时,绝大多数苏军将领对自己以及整个苏军的评价并不好。 比如叶廖缅科元帅在柏林战役之前就抱怨苏军一直到柏林战役时都没有学会怎么作战,苏军上上下下不惜用成千上万的红军士兵尸体铺就胜利之路。 而且不少苏军将领还对朱可夫的指挥风格很有意见,认为朱可夫根本不在乎基层士兵的伤亡。比如叶廖缅科元帅就私下批评过朱可夫打仗就是靠人多,没有比敌人多一个方面军的兵力,朱可夫就不会打仗。 柏林战役期间,苏军一共战死8万多人,有20多万人负伤,总伤亡超过了30万人。 因此,苏军在柏林郊区打出:700比0的伤亡比,毫不奇怪。 ![]() 朱可夫元帅与蒙哥马利将军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军事历史学家索科洛夫专门把这一个战例写进了自己那本《二战秘密档案》。 他觉得这个战例本身就很充分地体现了二战时期苏联军官的指挥风格和苏军的作战风格。 总的来说,二战时期西线不管是盟军还是德军,战斗的技术含量都普遍要高于东线;东线苏军从专业角度讲,士兵不管是单兵作战水平还是军官素质都是不如西线的盟军和德军的。 但是,东线苏军的胜利也证明了在绝对的火力和人数优势下,士兵的单兵作战能力和军官素质都无关大局。 END 参考资料: 《二战秘密档案》,索科洛夫,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
|